分卷阅读360(1 / 1)

加入书签

人很少。

原因也很简单,三郎多数情况都在镇上走街串巷,这镇上来摆摊卖东西的人也多,或者就是去了铺子里买东西也方便。

三郎也想过去其他村子里转转,可林二婶不同意,他岁数毕竟还小,要是真出个什么事情,林二婶去哪里后悔去。

二郎不是林二婶第一个生的孩子,上头还有个大郎呢,偏长到三岁的时候,得了场风寒,人就没了。

林二婶不想再经历这样的事情。

三郎也知道林二婶的心病,只能答应了,见了小娘子就介绍李氏和林凤蝶做的那些宫花。

他的价格卖得极低,渐渐地倒是真有人专门等着他过来才买,就为了多省一两个钱。

他的货担上的东西挑得越来越多,一开始的时候两个肩膀上还会高高地肿起,到如今已经磨了一层厚厚的茧,再是不怕疼的。

有时候一天算下来,能挣上三四十来文,和二郎在镇上摆摊卖吃食也差不了多少。

自从有了这猪胰子卖之后,来找他的人更多了,五个大钱一块儿,省着些用也能用上很长时间。

不管是用来洗头洗衣裳都是极好的,且其他地方也都没有卖的,只三郎这里独一份。

“小郎君,今儿个还没那猪胰子卖吗?”

这大娘已经等了两天,是给人浆洗衣裳的,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用了猪胰子浆洗出来的衣裳更干净更亮堂一些,他们也能额外多收一个大钱。

别看只额外多收了一个大钱,可一天只要有一个要用了猪胰子洗的,五天下来也能把那猪胰子的钱赚下来。

三郎听到了,歉意地笑了笑,“大娘对不住,这猪胰子还没做好,明儿个应该就有了。”

大娘很是失望,“那可说好了,做出来了定要给我留这一块,可不能让人抢了去。”

三郎忙答应,又说笑了几句,才去下一家。

门吱呀一声响起,一道脆生生的声音也跟着传来,“三郎哥哥!”

三郎的眼睛立刻带了笑,“石头,最近可是长高了不少。”

石头抿着嘴笑了笑,一个穿着干净整齐的娘子从他身后走出来,正是胡同里给人洗衣裳的李娘子。

“小郎君。”李娘子给他行了礼,就见三郎从最下面的货担里拿出来一块猪胰子。

“知道你们家怕是没有了,我这还留着一块儿,你们先用着。”

李娘子感激地朝他俯了俯身,从袖袋里掏出了五个大钱。

林春燕之前卖给他们香辣田螺的时候,这母子两个就是个有骨气的,林春燕要是不收钱的话,他们坚决不要。

三郎把那钱收了,又从货担里找出一块儿糖来,“这是你燕娘姐姐让我给你拿的。”

石头本来要推拒,听了这话,先回头看了一眼李娘子。

见他娘同意了,才欢呼一声,高高兴兴地把那糖收了。

三郎又去了下一家,李娘子却没急着进门,等着三郎的身影看不见了,才拉着石头的手回去。

“燕娘姐姐真好,三郎哥哥也好。”

石头小心翼翼地舔着那糖,李娘子看他吃得这样小心,心里某个地方也软了一下,故意逗他,“瞧你这话说的,好像你二郎哥哥不好似的,平日里见了你都会给些吃食。”

石头嘿嘿笑了起来,见李娘子又开始洗衣裳,他便用帕子把那块糖包了,说了声就出了门。

别看在李娘子跟前他是个乖巧温顺的,可在外面他也是个小霸王。

他到老地方吹了一声口哨,那几个成日里和他一块儿玩儿的小郎君们就都出来了,他们大多都是在这巷子里住着,家境都差不多。

“你们去不去?”

“去去,为啥不去?”

这些人都隐隐地以石头为首,上次砸那王锤子的时候,也是石头带的头。

这次,他们要去捞小虾。

镇上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水不是特别深,平日里附近的人就总去那边洗衣裳。

石头知道那地方,还是因为有大件的东西要洗的时候,李娘子就拿着盆过去。

这里面也有不少的田螺小虾,时常就会有小孩过来捞。

三郎如今顾不上再做那小河虾的生意,可还得给胡家馒头店的夫妻两个送虾皮,这生意已经做了很长时间,虽然最后说亲的事情没成,三郎也没想着放弃。

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这几个小孩身上,让他们抽空了去捞些鱼虾上来。

怕他们不知深浅,特意叮嘱了只能去小河边,要是去了池塘或者深一点的地方,不管捞上来多少他都是不要的。

这些个小孩就牢牢地记在心里,三郎又叮嘱了石头很多,让他一定要看管好这些个孩子们。

石头被委以重任,心里早就激动起来,今儿个就是他们第一天去捞鱼虾。

他还把没吃完的糖带了来,一人吃上一口,心里就都美滋滋。

孩子们像阵风似的跑过去,也不看路,撞了好几个人,有认出来他的,就在那里嘀咕,“这李小郎君慌里慌张地去干什么?”

在附近住着的人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只有李娘子一个人拉扯他,靠着每日给别人洗衣裳挣出来的钱,实在是过得很艰辛。

对他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宽容。

“千万别去水深的地方,你们谁看见了,过来告诉我,以后我就不让这人再捞了。”

石头想起三郎的叮嘱,在他们下河捞小鱼虾之前,又说了一遍。

这些个孩子都是会水的,大人们根本就顾不上看他们,夏天又这样热,自然就愿意去水里扑腾。

不过没一个人顶嘴,都老老实实地点头答应。

三郎和他们说了,一篓子鱼虾就能换上好两三个大钱。

慢慢攒着,不管是给家里贴补,还是他们自个儿买了麦芽糖吃,都让他们激动得不行。

三郎在镇上转了一圈,不止刚才那一个大娘打听猪胰子的事情,就连好些个家境差不多的人家,也在等着猪胰子。

他们一般买的都是加了干花或者是竹叶的猪胰子,专门用来洗脸洗头发。

“明个就有了。”三郎每一个都笑脸相迎。

“小兄弟记得给我留两块,我要茉莉花的。”

这些加了干花的猪胰子中,数玫瑰和茉莉花的味道浓郁,像竹叶和加了松针的,闻起来就比较淡雅。

三郎一一应了,有人来买酥鱼或者豆皮的时候,他就掀开另一个货担,从里面拿出来还温温热热地吃食。

货担里面放的是一个温盘,这温盘里面放的热水,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铺子里换一下。

像豆皮和烧饼都是不重的,只这放了热水的温盘分量却不轻。

他的酥鱼如今也小有名气,主要炖得软烂喷香,上到六十下到三四岁的孩童都是能吃的,也不怕被刺卡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