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1 / 1)

加入书签

膳。

那厢,燕恪瑾也在用膳,边听燕七汇报他那未过门的王妃今儿一天的动向,听到曲辕犁,持筷子的手顿了顿。

“你说她让木匠做了个不同于以往的犁,拉起来轻便又省力?”

“是,属下听暗卫回禀后,亲自去庄子验证过,不仅轻便省力,入土深浅、起土宽窄随心所欲,且并非肩膀负重,而是像推磨一样,人站在犁后头,往前推着走,但远比推磨省力,掉头也没有任何妨碍。王伯说,用这个犁耕地,一晌能比以前多耕五六亩。”

这是什么概念?

平时需要五天才能耕完的地,如今一天就能完成,关键还没以前累。

燕恪瑾搁了筷子,擦了擦手,一连串指令随之发下去:

“十九还在临海郡?飞鸽让他召集一批工匠过来。”

“十三可在府里?让他负责采买新犁所需的材料。”

“至于图纸,你去和她说一声……算了,本王亲自去。”

于是,饱餐一顿后,正捧着酸酸甜甜消食茶,悠闲无比地靠在贵妃榻上教冬雪下五子棋,顺便琢磨,要不要整副麻将或是纸牌出来充实夜间娱乐生活的徐茵童鞋,一脸懵逼地迎上了王府男主人诧异的目光。

“在对弈?”

燕恪瑾闲庭信步似地走进来。

“……”

徐茵与王爷身后的冯嬷嬷对了个眼神:

他咋来了?

冯嬷嬷不禁头疼。

王爷百忙之中抽空来看姑娘,姑娘却还懒在榻上不起来。

接收到嬷嬷疯狂的眼神暗示,徐茵才想起来这里的礼仪。

“……”

这万恶的……

吐槽归吐槽,小命还是要保牢。

她连忙起身,只是没来得及行礼,被燕恪瑾托住了。

“免礼。”

燕恪瑾并没有兜圈子,坐下来就表明来意。

徐茵愣了愣:“曲辕……哦,就我下午拿去庄子上用的那个犁?你感兴趣?”

燕恪瑾听着她话语里的你啊我啊,微微抽搐了一下嘴角,却也没跟她计较,手指摩挲着嬷嬷奉上的茶盏,垂眸说道:

“你有所不知,南蛮之所以被燕华视为可有可无的不毛之地,一为瘴热,二为贫瘠。此处的土壤不及北地肥沃,不太适合种麦稷,棉花在这里不仅没产量,即便种出来了品质也不过关。

相比之下,只有稻谷和粟米的产量高一些,但那需要深耕。你下午拿去庄子的犁,不仅轻便省力,翻耕深度和广度,比以前的犁好使许多,若能推广,自是再好不过。”

能让百姓受益的事,徐茵哪有不答应的。

何况她本来就有推广曲辕犁的想法。

只不过她能买到的铁片有限,无法量产到全南蛮推广曲辕犁。

如今瑾南王愿意主动揽下这个事,对她来说相当于减负了,高兴都来不及呢,哪会介意啊!

图纸奉上,拿走不谢!

顺便附赠一个后世改良的沤肥法。

另外,她早就想说了:

“其实,这里的气候环境吧,种冬小麦才合适,种什么春小麦呢!春小麦抗旱不耐热,可偏偏这里,潮湿闷热,动不动来波阵雨,再精心呵护,也种不出北方的产量来。徒劳无功罢了!”

这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个道理。

第61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11)(四更~求月票~)

想着难得有跟王爷面对面探讨农事的机会,徐茵干脆把知道的都说了:

“棉花也是,它喜阳抗旱,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地理,与其费劲伺候也折腾不出产量,倒不如种甘蔗呢。”

“甘蔗?”

燕恪瑾不止一次听她提到甘蔗,只不过上一次是经燕七的口听说的。

徐茵想了想说道:“我是从一本杂书上看来的,说海外有种叫甘蔗的作物用途很广,本身是味防病健身的良药,榨得的汁能制糖,榨完汁后的渣是造纸原料,叶子能沤肥,头部能循环种植甘蔗……

我看书上描述的生长环境,跟南蛮没多少差别,就想着能不能在这里找到。要是能找到,批量种植批量产糖造纸,想要多少布匹换不来,您说是吧?”

“哪本书?”

燕恪瑾似乎对她口中那本记载着甘蔗的杂书更感兴趣。

徐茵一脸无辜:“当时跟我五妹怄气,撕了。”

原身确实撕过一批书,那是在得知太师千金被赐给新太子当太子妃后,给气的。

反正她跟府里的姐姐妹妹关系都不好,那天五妹确实在场,想来是去看原身笑话的,就扯她当个挡箭牌了。

燕恪瑾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能从一本杂书里看出这么多东西来的人,会做出撕书的事来?

他不信!

可她不愿意说,他也不勉强。

“你说的甘蔗,本王会派人去寻。”

今儿他来,主要是为曲辕犁一事,她答应的如此爽快,他却不能拿的理所当然,除了把那座三进宅子划到她名下以外,还给了她一张金票。

燕恪瑾离开后,徐茵拿着金票翻来覆去地看。

“原来银票和金票的区别,仅在于写的是纹银还是黄金,票本身没啥区别啊。”

在燕华,金子和银子的兑率是十倍,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

这张金票面值一千两黄金,折合纹银一万两。

徐茵喜滋滋地弹了弹金票,瞬间又有钱了耶。

冯嬷嬷担心她又像之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忍不住提议:

“姑娘不如去购置些产业。”

产业?

徐茵不禁想到各类工坊。

甘蔗还没寻到,制糖、造纸先放一放,但养殖业可以搞起来了。

蚕宝宝吐丝后能纺丝、织丝,有了丝绸就能制衣,这些都需要工坊。

鸡鸭鹅猪也可以大规模养起来了,粪便能沤肥,肉类除了新鲜吃还能加工成香肠、肉松、肉脯、肉丸……同样都需要工坊。

哦对了,百桂郡与百越、闽越两郡一样临海,海鲜养殖也可以搞起来,这么一来还需要建座海产品加工厂。新鲜海鲜销路窄,制成干货就能远销中原、北方。潜在的市场大着呢!

开厂子需要地,完了建造是笔大头,之后还有工人工资、工具、材料等各项开销,总之前期基本是纯投入。

这么一算,一千两黄金还不知够她开几个养殖场和工坊的。

先这样吧,等这些产业都理顺了,相信甘蔗也该有眉目了。

实在不行,偷偷从系统仓库里挪些甘蔗头出来培植,反正制糖和造纸是一定要上马的。

等到那时候,南蛮一准成为全燕华最受瞩目的封地!

皇帝不疼这个儿子,她来疼!

咳……她只是看在初恋那张脸的面子上。

听完徐茵的计划,冯嬷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