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1 / 1)

加入书签

近傍晚,就在她纠结是找个地方投宿、次日继续勘探这座秃山呢,还是赶回府城,去溪边取水煮茶的冬雪,带回来一拨人。

“姑娘,王爷来了。”

迎上那张清俊温润的熟悉面容,徐茵不由站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管家说你们往秃山方向来了,是有什么事吗?这里人烟稀少,并不适合出游。”

燕恪瑾边说边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她一眼,除了裙摆沾了点灰,头饰有点歪,其他瞧着倒是还好。

他上前一步,替她正了正头上的发饰。

“簪子歪了。”

“……哦,谢谢。”

徐茵扶了扶头发,有点不太适应他靠这么近。

“对了,我是来找这个的。”

她蹲下来把脚边几块铁矿石递给燕恪瑾。

“赭石?”

燕恪瑾顿了顿,面露讶色。

徐茵诧异地问:“你知道?”

燕恪瑾瞥了她一眼,眼神复杂,这话该他问才对吧。

她怎么知道这是赭石?

又是从那本杂书上看来的?

“我刚才让侍卫上去看过了,断崖一面的山壁全是,就是不知道有多深,如果只是表层,开发出来也炼不了多少铁。”

见他知道,又见他屏退了其余人,徐茵索性说开了。

“我是这样想的,要是能开出铁矿,不光曲辕犁能大范围推广,还可以造船,造铁皮包裹的大船,出海就不怕大风浪了。

我听说南蛮临海城镇的老百姓,不光穷,还经常受海盗骚扰,如果咱们能造出坚固的大船,派将士在近海日夜巡逻,即使来海盗也能有所防范……”

徐茵一打开话匣子,就有些停不下来。

潜意识里,她迫切希望燕恪瑾的封地能尽快富庶强大起来,一是让百姓脱贫致富,二是打脸给京中那些人看。

燕恪瑾则想得更远。

铁的用途,可远不止做农具、造船,之所以被朝廷管制,正是因为它能锻造兵器。

不过,有一点,她倒是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那便是——秃山有铁矿的事,不上报,自己开采。

尽管有风险,但这里是他的封地、他的地盘,他说了算。

次日一早,燕恪瑾就让人去把秃山买了下来。

整座山,包括山脚的地,全都落到了王府名下。

第64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14)

离秃山最近的几个村庄,因为前几年闹水灾,陆陆续续都迁走了,留下零星几户是孤寡老人,没钱也没精力搬家。

王府出面,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安置所,那便是王府自己的农庄,不仅管他们住,还管他们吃,每月定期将口粮分到他们手上。

这些老人感激涕零,微微颤颤地朝王府方向跪下来磕头谢恩。

住户全部迁走后,燕恪瑾就让人把这一片围了起来。

本想用土石砌墙的,徐茵建议用花椒树并一些带刺荆棘,再间隔种些蔷薇花,花藤爬上荆棘丛,间隙几乎都被遮住了。

到时候再养上几条狗,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植物围墙的好处是:花朵、果实仍然可以用,并且比土石围墙美观;其次,绿化好了,空气多少能得到净化。开矿造成环境污染是避免不了的,只能想办法减少污染。

围起来的空地,以后造炼铁工坊。

山上采矿、山下锻铁,以后这里空气不好说,能种树的地方尽量都种上树。

燕恪瑾忙,徐茵也没闲着。

她这几天一直窝在农庄种试验田里。

王伯划了五亩地给她。

三亩种了水稻,每半亩一种高产稻种,看最后哪种结的穗最大最饱满,未来就推广哪种。

一亩种桑树,桑葚能当水果吃,桑叶用来喂蚕宝宝。

还有一亩最像试验田,五花八门的种子,全种在这亩地里。

有些种子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是南下路上问胡商买的。

有点像开盲盒,隐隐有点兴奋是怎么回事?

两人忙得脚不沾地,差点忘了还有一场婚礼要办。

等到管家和嬷嬷分别提醒两人时,两人:“……”

呃,这就有点尴尬了。

幸好底下的人给力,什么都安排好了,就等他俩换上喜服,一个骑着高头大马,一个坐上八抬大轿,在吹吹打打的喜乐声中,将人迎娶过门。

一抬抬嫁妆跟在喜轿后头,约莫十里长,可以说是百桂郡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婚礼。

王府的丫鬟们,个个脸上带笑,沿途撒着喜糖喜果。

围观的百姓嘻嘻哈哈地将之抢到怀里,甭管喜不喜欢吃甜食,这时候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自己不爱吃,那不还有家里的婆娘、孩子嘛。

小孩子们更开心,跟着喜轿一路跑到王府门口瞧热闹,居然还人手分到一个大白馒头,上头印着红双喜,掰开来里头居然还有馅儿,蜜糖豆沙,齁甜齁甜的。

拜过天地,徐茵晕乎乎地被嬷嬷扶到主院婚房,燕恪瑾留在前厅招待宾客。

与其说是招待,倒不如说会见更贴切,因为前来恭贺的都是南蛮境内的官员,比如五郡郡守。

这些官员的女眷,被安排在另一个院落,被各自爷们叮嘱又叮嘱,都抱着和瑾南王妃套近乎的目的。

燕恪瑾让管家给徐茵递话,她若不想见就不见,无所谓的。

“没事,去见见也无妨。坐半天了,正想起来走动走动。”

徐茵脱下厚重的喜服,换了身正红色金线绣花的袄裙,头饰也换了一副,戴了套赤金缠丝红宝石头面。

吃了碗热腾腾的鸡汤米线垫肚子,就由嬷嬷领着去见各家女眷了。

“妾身携小女拜见王妃!”

五郡的郡守夫人见徐茵出来,赶忙上前行礼。

黔中、百濮的郡守夫人,带了嫡女一起来的,年长的十二岁,年幼的方才四岁。平时没机会出远门,借着这次机会,带她们出来开开眼界。

徐茵对她俩第一印象不错,热情爽直,言谈间满是对她和瑾南王的欢迎之意,让冯嬷嬷赏了些金银果子给两家的女儿。

百桂郡的郡守夫人是在场唯一没带女儿来的。

她与郡守感情恩爱,后宅清爽,没有乱七八糟的姨娘、通房。膝下二子一女,两个儿子此刻跟着郡守在前厅。女儿今年十四,正处于说亲阶段,戒备心重的郡守,没敢让夫人带容姿秀丽的女儿一块儿来,万一瑾南王是个见色起意的,这一来难保回不去了。

倒是百越和闽越两郡的郡守夫人,不仅带了豆蔻芳龄的嫡女,连庶出的女儿,但凡到了婚龄的,也没一个落在家,全都带上了。

两人挤开与徐茵聊得正欢的几位夫人,谄笑地介绍起各自女儿:

“琴琴、瑟瑟、碧碧、芳芳,都过来呀!害羞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