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7(1 / 1)

加入书签

工具,分别用于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

像玫瑰花、檀香粉这类容易黏连的香氛原料,更适合水中蒸馏法提炼萃取;

薰衣草、茉莉这类容易水解的香氛原料,则更适合水上蒸馏或水气蒸馏。

只是琉璃价格很贵,这么三套下来,要价可不低,关键是透明度也不高。

徐茵琢磨着要不要像农女时代一样,把玻璃配方献出来?

不过仔细思考后决定还是缓一缓。

原文里,当朝皇帝能在孙志谦连中三元后就一道圣旨钦点为驸马、执意把公主下嫁给他,也不问他在老家有没有婚配或是心仪的意中人,可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之后,一直都是孙志谦这个驸马高调地与朝臣斗智斗勇,皇帝则躲在后头收权享成果。真遇到刺头了,又把孙志谦推出来顶锅。好在孙志谦有男主光环,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但从中看出这皇帝没什么担当。

刚愎自用又无担当的人,怎么看都不像个明君,徐茵果断地把玻璃配方收回系统仓库。

反正琉璃器皿也不是不能蒸馏、提炼,贵就贵点吧,徐家不差钱。

安排好这两桩事,徐茵才启程回洛城。

运气也是够背的,刚到府门口,都没从马车上下来呢,只是撩起帘子瞧了眼,不想撞上了孙母。

孙母一看是她,双眼放光、喜极而泣:“茵茵!姑母可算把你盼来了!”

徐茵:“……”

突然想回茶山守孝。

“茵茵,你不知道,姑母来过好几趟了,你府里那起子没眼力见的东西,竟然连门都不开。上次来,还害得姑母大晚上的四处找客栈打尖……”

徐茵:虽然不知门房为何不开门,但是,她想说——干得漂亮!

“还有一次,我与你表哥一道来的,你府里那些下人竟然把我们晾在外头,随意应付了几句就把我们打发了。”

徐茵:回头表扬那几个守门的。

“茵茵,不是姑母说,你府里这些人该换了,不能再由着他们胡来了!否则以后难保连你这个主人都敢晾在门外……”

“不会的。”徐茵懒洋洋地说,“他们是得了我的吩咐才没开门的。”

“……”孙母噎了噎,“为什么呀?”

“我又不在府里,开门迎客也没主人招待,多不礼貌。”

孙母心里骂了句:那把人晾在门外就礼貌了?

脸上笑吟吟地上前,抢了紫鸢、红茜的活,殷勤地扶着徐茵下马车:

“依我说,你现在府里没个长辈,你呢还是个小姑娘,很多事确实不好出面,要不姑母委屈一下,过来陪你住?以后府里有什么事,只管交给姑母来处理,你只管安心守孝。”

这是她在来时路上新琢磨出的法子。

既然侄女不愿去凤城,那就换她来洛城。

徐府这么大的宅子,好东西指定不少。

听说大户人家,连喝水的茶杯都要几两银子一个。

还有用膳的碗,都是洁白如玉的瓷碗。

哪像她家,都是土不拉几、俗不可耐的陶碗。

找机会藏那么一两个出去卖,她儿的赶考盘缠不就有了?

徐茵似笑非笑地睇了孙母一眼:“姑母的心意茵茵领了。可姑母不像茵茵,孑然一身,姑母还有姑丈、表哥要照顾,还是不委屈姑母了。”

“不委屈!不委屈!”孙母急忙表态,“来陪我侄女怎么是委屈呢?”

“可我回府只是过个仲秋,过完还要回墓园守孝,还是说姑母愿与我同去墓园?”

“不不不……”孙母怎么可能愿意去徐家的墓园,“我是说,我留在府里替茵茵处理那些个琐事。”

“那倒不劳烦姑母,有管家呢!爹娘还在世时,一些不方便出面的事,都是管家出面的。”

孙母:“……”说半天说了个寂寞。

徐茵到底没当着街上一群吃瓜群众的面,把孙母拒之门外,她让管家安排客院接待孙母。

孙母心里一喜:能进徐府就好。

不过很快她就后悔了。

说是客院,除了休息的床榻,和吃饭的桌椅,别的什么都没有。

不是说大户人家随处可见珍贵的瓷器摆件吗?徐家怎么啥也没有?

“来人!我渴了!”

丫鬟送进来一壶茶。

茶壶、茶杯和她家的一般无二,都是陶制的。

精致的白瓷杯呢?

“来人!我饿了!”

丫鬟送来晚膳。

菜肴端上桌,三菜一汤全是素,别问,问就是姑娘守孝,吃素三年。

再看装膳食的碗,和茶杯一样也是陶制的。

洁白如玉的瓷碗呢?

孙母:“……”

她到底是来干嘛的?

顿时坐不住了,出门要去找侄女,打算开门见山问侄女借银两。

出去了才发现,客院的门挂了锁,出不去。

“……”

第489章 科举文男主的炮灰表妹(12)

孙母气得哐哐拍起门:

“来人啊!把门打开!我要去找你们姑娘!”

“姑娘赶了一天路,已经歇下了,管家吩咐,未免打扰姑娘休息,所有院落提前落栓。”

孙母只得悻悻回屋。

第二天,她用过早膳。

“来人!带我去见你们姑娘。”

“姑娘出去办事了,不知何时回来。”

“……”

第三天,她没吃早饭就去找徐茵。

拢香苑的守门婆子手一伸,拦住了她:“抱歉,姑娘正给已故的老爷夫人诵经,不见外人。”

“……”

第四天……

孙母再也忍不住了,冲出客院,气势汹汹地要去找徐茵讨说法,这样干晾着她是何用意。

半路遇到管家,笑眯眯地说给她备了一担仲秋节礼,问她需不要雇马车,府门外现在就停着一辆空马车。

一听侄女给备了节礼,孙母立即想到以前二弟还在时,年年往她娘家送的绫罗绸缎、滋补药材,顿时眉开眼笑,回去卖几匹绸缎,不就有钱了?绸缎和银两没太大差别。

“我这就回凤城!本来我也是想去跟茵茵告个别,出来这么多天,是时候回去了。既然茵茵这么忙,我就不打扰她了,还得劳烦管家帮我把东西搬上马车。”

“这个自然。”

管家让小厮帮她把一担沉甸甸的用喜绸绑着的礼担挑到门口,搬上马车。

路人羡慕地看了孙母好几眼,能做徐府的亲戚可真走运。

“这是徐府的哪家亲戚啊?前几天来的时候空着手来的吧?”

“可不,吃喝几天,还带回去一担节礼。说好听点是走亲戚,说难听点不就是打秋风咯!”

“唉,谁让咱们没这样的有钱亲戚呢!”

等孙母上了车,管家跟车夫报了凤城孙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