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5(1 / 1)

加入书签

村民们交换了腊八粥,喝完就回府。”

香氛坊建成了四合院的模式,倒座房有两间门卫值班室,后院也留有两间夜班工人的休息室,厨房什么的也都齐全。

只不过目前别说夜班工人,白班工人都放假了,休息室、厨房都没用过,倒是方便她们一行人临时借个宿。

紫鸢、红茜便去为明日下山做准备了。

徐茵把这些日子整理的调香笔记收入系统仓库,这个等同于商业机密了,藏哪儿都不如随身空间安心。

薄荷让护院们一人一盆带下山,托村长照料。

倒也不需要干什么,就开太阳时见见阳光,发蔫了浇点清水。

她在薄荷的土里埋了点防烂根的花草养护剂,又掺了一点点桃源星土壤。

若这个方法能让它们茁壮地挨过今天冬天,明年她打算在徐家村建一排花草大棚。

次日,徐茵祭拜完长辈,下山遇到村长,就这个事聊了起来。

想着既然打算建大棚,还是先与村长通个气为好,倘若他不愿意出让村里的地给她建大棚,也好早点去别处寻摸闲置地。

反正大棚她是肯定要建的。

除了入冬后依然能给香氛坊提供萃取精油的鲜花以外,还可以种点反季节蔬菜。

进入腊月以来,能吃的菜种类太少了,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她可还是个斋戒人士呢。

村长听她说完,满脸问号:“大棚?这是什么?”

第497章 科举文男主的炮灰表妹(20)

徐茵就和他解释了一番。

村长听后,似懂非懂:“照姑娘的说法,就是让花啊菜啊种在屋里?”

徐茵:“……差不多吧。”

没有塑料薄膜古代,可不就跟养在屋里一样。

只不过屋顶、墙体可以用草帘子替代。

村长沉吟后说道:“我知道哪儿能建姑娘说的大棚。”

他领着徐茵来到村尾一处破败的院子前。

这里原先是一座尼姑庵,后来发生了一场火灾,庵里的尼姑投奔去了别地。再后来,这里被徐家先祖买了下来。

整座尼姑庵面积还是很大的,只是被当年一场大火烧得只剩眼前这些颓垣残壁。

村民们建屋子,来这儿扒了不少能用的砖回去。

还有屋顶没烧毁的瓦片,也都被扒光了。

可以说,除了几根黏连着墙根大石头的椽柱因为太重拔不动,其他能用的全被扒拉走了。

“姑娘方才说,不需要墙体,到时候编些草帘子挂起来也行?那这里可还合适?”

徐茵沿着庵堂转了一圈,发现尼姑庵的地面都是泥地,并未铺砖石,到处都是杂草,说明可以种东西,当即拍板:

“我看挺合适的,就定这里了。回头还得劳烦您雇几个人,把这里收拾一下。过完年松了土、施了肥,和山上一样播种,先看看花草的长势怎么样。若行的话,来年冬天挂上草帘子,就能当大棚用了。”

村长一一应下。

没想到回府前,就把大棚的事搞定了,徐茵一高兴,又出了一笔银子,让徐奎去镇上买了一扇猪肉回来,请村民们过了个丰盛的腊八节。

今年徐府因为还在孝期,无法张灯结彩,也不像往年,大开府门、迎礼送礼。

今年,徐府大门紧闭,出入只走偏门,极尽低调。

腊八前,老管家带领府里一众下人,将各座院子清扫干净,花圃草坪修得没有一丝杂草,家具擦得锃亮发光。

就等着一府主人——姑娘回府。

徐茵的到来,让老管家老泪纵横。

“姑娘,您这半年,辛苦了啊!”

徐茵回道:“我不辛苦,您老辛苦了!”

徐奎一边从马车上往下拎行李,一边顺嘴皮了句:“老爹,您莫非有千里眼啊?我都没跟您透露,您是咋知道姑娘这半年又是种花、又是调香的,过得别提多辛苦……”

老管家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种花?什么调香?”

徐奎:“……那啥,您不知道啊?”

偷瞄姑娘一眼,他貌似说了不该说的。

徐茵被这对父子的对话逗笑了:“好了,进去说话吧。杵在门口像什么样。”

“对对对!进去说,进去说!”

坐下来以后,徐茵品着香茗,与管家说起她这半年的……呃,丰功伟绩?

管家听完瞠目结舌:“……”

“噗嗤……”徐奎憋不住,别过脸笑出了声。

老管家:“……”臭小子,回头再收拾你!

事后想想,姑娘能从痛失双亲的悲伤中走出来,不再以泪洗面,忙就忙点吧,就是人消瘦了未免让人心疼。若老爷、夫人还在世,哪舍得姑娘如此费心劳神还劳力。

于是,过年期间,老管家天天往大厨房跑,把几个厨子指使得团团转,给自家姑娘琢磨好吃的。

斋戒不沾荤腥,就只能从素食、点心上多用心了。

徐茵回府后没几天,洛城内外飘起雪花。

她没事干,就懒在软榻上看看本朝一些文人墨客撰写的游记、杂谈。

厨房那边,见天往她这儿送厨子新琢磨出来的菜品、点心。

不到几天,她发现自己双下巴出来了。

“……”

e…素油起酥的面食点心吃太多了。

吃素都能把人吃胖,搁现代恐怕没人信。

然而老管家却觉得她这点肉哪叫胖啊。

“依老奴看,姑娘这是要抽条了。”

十四岁的姑娘,抽条多正常啊,于是继续盯着厨子捣鼓菜色,用冬天为数不多的几款蔬菜和面食,变着花样给徐茵增强营养。

徐茵:“……”

过完年,地面的积雪终于消融,她决定回茶山别院了。

再在府里吃吃喝喝懒怠下去,要胖成个球了。

老管家却担心她太辛苦。

之前是不知道她把柴山清干净种起了香料花,并在徐家村建了一座香氛坊,如今还打算建大棚,知道以后哪还坐得住。

总不能让姑娘忙前忙后,他一个下人在府里享清福吧?便打算跟去别院伺候,以后有什么需要姑娘出面的事,都他来。

徐茵一听,脚下一个趔趄:“别别别!有您老在府里坐镇,我才能安心在别院守孝呀!您要是也跟我去了别院,府里的人没人管,集体造反怎么办?”

“……”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没人看着,干活懒散倒是有可能。

老管家为此踌躇不定。

徐茵不遗余力地继续游说:“您看我大多数时候都在别院待着,有事就让徐奎跑腿,累不着我。倒是您,岁数大了,山高路陡不好走,我真不放心您去……”

开玩笑!管家要是去了,天天催着厨子给她变着花样做三餐外加上下午两顿点心、晚上一顿夜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