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5(1 / 1)
爷还特别吃她这一招。说明男人确实更疼会哭的女人。可让我对着他那张麻子脸,哪哭得出来啊,用这个帮帮忙倒是不错,以后看谁哭得楚楚动人!”
“哈哈哈……”
徐茵是在林夫人写信告诉她,才知道辣椒水不知不觉成了洛城女子们的最爱,并且还被一众贵妇开发出了第二功用。
不禁啼笑皆非:这不就跟她系统仓库里躺着的姜汁手帕一样的存在吗?
话说,辣椒水这么流行,辣椒市场会不会供不应求啊?
她让徐奎派了个小厮去打听。
“姑娘,您可真料事如神,今年府城的辣椒,价格确实涨了许多。”
徐茵笑着说:“那还不赶紧知会村长,冬季大棚的菜蔬种类,可以加一个辣椒。离入冬还有点时间,村民们若感兴趣,可以组建一支队伍,去外地收购辣椒,拉回府城卖。”
“好主意!”
徐奎马上找村长商量,收购辣椒和种植辣椒同时进行。
正好,他的鹤年堂要运一批“状元红”去外地,顺便可以带批辣椒回来。
他一手策划的“状元红”,如今成了本地读书人最爱的酒。
府城多家食铺、酒肆乃至客栈,都上他那儿购买,以此吸引读书人去店里消费。
正逢秋闱的名单下来,此前追捧“状元红”的读书人,不知是凑巧,还是喝了这酒考试时信心十足,发挥出色,竟然个个榜上有名。
这下更把这酒传得神乎其神,连外地都听说了——“喝了洛城状元红,骑马游街准高中”。
这不,凤城那边有食肆问他订了一批货。
“掌柜的,月初就说你们食肆进了一批‘状元红’吗?酒呢?”
孙母提着酒壶来给儿子打酒。
儿子因为没盘缠,放弃了今年的乡试,招了几个学生,在家当夫子,说是挣点束脩,攒点盘缠,三年后再参加乡试也不迟。
孙母再不甘心,又有什么办法。
听说这“状元红”,让洛城那边很多读书人一举高中,便想着舀一壶给儿子喝。
味道好的话,以后隔一个月来给他舀一壶,喝上三年,她就不信考不中。
“来了来了!酒来了!”
这时候,鹤年堂的伙计终于把酒送到了凤城。
食肆的掌柜亲自出面接待,并问以后能不能定期送一批。
“我家掌柜说,状元红下一批最快也要明年秋了。不过明年春有一批果子酒可以喝了,您这边要的话,我给您报上去。果子酒量不多,报的晚了不一定有货。”
掌柜还没什么,一旁等着舀酒的孙母尖着嗓子道:“什么?下一批状元红最快也要明年秋才有?那我儿想喝,上哪儿舀啊?”
鹤年堂伙计徐财本是徐府跑腿的小厮,为人机灵,如今被徐奎带在身边当副手培养。
徐财一眼认出孙母,这不就是去年来府里打秋风的那谁吗?
顿时存了点替自家姑娘出气的心思,没好气地说:“喝我家状元红的,又不止你家一户,难不成你要买,我就必须得给你送?你谁啊?”
食肆掌柜还想问鹤年堂进些果子酒,不耐烦地对孙母说:“你家志谦都没参加乡试,你盯着着这酒干什么?要喝等三年后志谦下场乡试了再喝。”
孙母气得倒仰,想和掌柜理论,被小二架出去了。
徐财好奇地问:“那女的儿子没乡试?”
“是啊,不知怎么想的,明明从洛城亲戚家挑了满满一担礼回来,竟然说拿不出盘缠,今年不去府城乡试了。”
徐财一听,就跟掌柜的细细打听起孙家。
回到洛城,转述给徐奎听。
徐奎自然一句不漏地告诉徐茵。
徐茵听后纳闷极了:“孙志谦竟然没去考举人?”
不仅没去考举人,还在家开起了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
这太让她意外了。
她还以为已经中举、孙母一家正得意呢。
没想到放弃了。
就因为没盘缠?
啊哈!她这只抠门小蝴蝶,拒当男主钱袋子,直接把科举文男主给扇没了?
都没中举,男主还怎么娶公主、入朝堂、斗群臣、名扬天下?
那这还是科举文吗?
徐茵摩挲着下巴,越想越懵。
不过,剧情崩了,侧面反映她离炮灰命运又远了一步吧?
这是好事儿!
徐茵一抚掌:“这一年大伙儿辛苦了,这个月月钱双倍!”
底下众人高兴之余不禁纳闷:这还没到年关哪,姑娘怎么就给他们涨起月钱了?
徐奎皮皮地问了句:“姑娘,腊月没到,您就给小的们涨月钱,那过年还给涨不?”
徐茵反应过来:对哦,还没到过年。
但人设不能崩,高冷地清清嗓子:“你们表现好,自然还要涨。”
“哇哦……”
众人欢喜地奔走相告。
徐茵:“……”
得亏她投资的几个项目盈利都不错,否则徐家祖宗怕是要被她气得在泉下骂败家吧?
第508章 科举文男主的炮灰表妹(31)
这一年冬,徐家村的大棚蔬菜,成了团宠。
徐茵回府过年时,拉了一车第一茬收获的蔬菜回去,有芹菜、莴笋、洋葱、韭菜、冬瓜、蒜苗、辣椒等。
单自己府吃不完,听说林府腊八时往徐府送了一车年礼,就每种拿了几斤给林府送去了。
入冬后,林府膳桌上的素菜不是窖储大白菜,就是萝卜、土豆,早就吃腻了,看到这满目鲜绿的春季菜,比看到山珍海味还让林老爷吃惊:
“嚯!徐府从哪儿弄来这么多新鲜菜蔬?”
林夫人看完徐茵让小厮捎来的信,乐呵呵地说:“不是哪儿弄来的,是茵茵想法子自己种的。”
“什么?大冬天还能种出春季菜?怎么种的?”
“喏,她在信里说了。”
林夫人把信递给老爷。
这封来信除了解释这些菜的来路,不曾提及闺中女儿家的事,所以林夫人不介意给大老爷们看。
林老爷看后,抚着胡子若有所思。
“夫人,我忽然想起来,我曾在南麓山脚购置了一座田庄,那里背风,十分符合贤侄女说的无风暖和之地。若建一座贤侄女于信中说的大棚,我们府今后是不是也能在冬季吃上春季菜了?”
林夫人笑着道:“这事儿要办成了,你得好好谢谢茵茵才行!她原本大可以略过不说,大冬天的,送我们几顿新鲜菜换换口味,已足够客气了。”
毕竟徐府良田万倾,不可能找不出一处背风暖和的庄子,大量种春季菜,成熟以后拉出来卖,洛城一些个官宦人家,还不得抢翻天啊。
可她并没有这么做。可见这个贤侄女,是个有容乃大之人。
那厢,老管家也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