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1 / 1)

加入书签

跟我一起去啊?”他依依不舍地看着管家。

管家欣慰地说:“太子,您接下来有您的人生,老奴就不去给您添麻烦了。再者,老奴在老爷、夫人坟前发过誓,有生之年必定辅佐姑娘看好徐府。”

萧奎叹了口气:“那好吧,我尊重老爹的决定!”

这时徐茵进来了:“管家,您随太子去京城住一段时间也好,过阵子我也要去京城看看奇珍阁的生意,咱们就在京城会合。您若觉得那边生活不适应,到时候再随我一起回洛城也不迟。”

萧奎闻言欣喜若狂:“可以可以!就这样!老爹,您就同意了吧!”

管家仍然有些踌躇:“可是府里……”

“府里没什么事了,该安排的我都安排好了。”徐茵道,“接下来,我都不在府里,您留在这儿也没什么事。”

“姑娘是打算去茶山别院小住?”

“不是。”徐茵说着,与司空瑾相视一笑,“我随他去外面走走,兴许还能物色到一些铺子里没有的香料。”

既如此,管家就遵照姑娘的意愿,随萧奎去京城小住了。

“姑娘!您一定会去京城与老奴会合的吧?”

“那是当然!”

徐茵给了老管家一个肯定的答复。

她以为跟着玉面夫君去闯闯江湖、开开眼界,一路走一路逛,半年么总能到京城了,正好与管家一起过年,年后回洛城,继续她的调香大业。

岂料,她家玉面夫君太能跑了……

出发前,与他一起先后祭拜了两家先人,之后就启程去了第一站——世外仙境蓬莱岛。

逍遥仙翁此前在这里留有一处居所,如今送给了徒弟徒媳妇当新婚贺礼。

小俩口登岛小住了一段时间,在那儿度了个极为甜蜜的蜜月。

此后,徐茵心想该去京城了吧,不想,他又带她前往天山摘雪莲、域外戈壁挖财宝。

顺路经过与他或是与千机阁有交情的门派,也一一前去造访(蹭吃蹭喝)了一番。

还以“见面礼”为由,厚脸皮地从各掌门手里“骗”来几本适合她练的功法,有剑谱、有鞭法、有轻功,塞到她怀里,让她收着。

“赶明有空我教你。”

那些门派的掌门,几乎是忍着割肉般的痛送他俩离开的。

他俩要是赖着再不走,诸位掌门八成要哭了。

第525章 科举文男主的炮灰表妹(本篇完)

之后,徐茵又跟着他去见识了一番三年一届的武林盟主选举大会。

会上,不少人推举司空瑾,但这家伙全程赖在徐茵身边,宁可给她端茶倒水剥水果,也不愿意上台比试。

别问!问就是——

“盟主有什么好当的?动不动要出面维护江湖次序,门派之间打个架还得小爷出面调解、主持公道。都几岁的人了,一天到晚为点鸡毛蒜皮小事争来吵去,烦得很,哪有现在逍遥自在?”

在场各路门派:“……”

秘籍之争、门派排序、江湖地位……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罢了罢了,不愿意当就不当吧!

徐茵由此对自家夫君有了个全面的认识——

这家伙不仅“赖”,还“懒”,却刚刚好都是她喜欢的样子。

新一届武林盟主一选出,俩口子又溜去别地儿玩了。

徐茵想起自家跑海外的商船差不多该回来了,于是到码头蹲了几天。

等商船到了以后,她安排妥当奇珍阁送货的事,并托镖局给管家捎了一封信,告知管家,自己恐怕要延后一段时间才能去京城,让管家吃好喝好玩好,不必牵挂她。

之后继续被玉面夫君带着天南海北到处跑(玩),乐不思蜀。

期间也顺手做了几件好事——剿了几个山匪窝、灭了一个大型的拍花子团伙、劫了几次富、救了几次贫……总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这类“闲事”没少管。

渐渐的,各地涌现了不少关于他们夫妻俩的传说:

“话说那白衣少侠,武艺高超,一人打倒一片,救出了被山匪掳去的百姓……”

“再说那白衣少侠的妻子,火眼金睛,一眼识破拍花子,救出了被拍晕的孩童……

“还说那白衣少侠,……”

来到某座府城落脚时,徐茵在茶馆听到说书先生天花乱坠地吹她那玉面夫君,偶尔还有吹她的,那心情——说不出的奇妙。

司空瑾却一脸嫌弃:“噫!这说的什么玩意儿?还没小爷我瞎写的故事生动。”

徐茵诧异不已:“你还会写故事?”

“这有何难?”

司空瑾拉着她来到一家书肆,指了指其中卖得最好的几卷《悠游记》:

“喏,我瞎写的,卖得不错,可惜银子的影子我都没见到,全被老家伙拿去买酒喝了。”

徐茵:“……”

这不是原身那男主表哥科举前最喜欢的一册书吗?写书人竟然不是文人,而是侠客?

“你怎么想到写书的?”

“有段时间一直在帮老家伙还人情,手头缺银子,见写书能挣银子,就瞎写了一本拿去试试,没想到还真的赚到了。”

“……”

这话要是被孙志谦等书生听见,大概想套他一辈子麻袋吧?

太凡尔赛了!

徐茵出于好奇,拿出银子把书肆里现有的几卷《悠游记》都买了一下来。

“你想看,问我得了,何必花银子,写的全是我去过的地方,个别我带你去过了。”

司空瑾见夫人特意花银子买他写的书来看,耳朵尖忽然有点发烫。

徐茵笑睨他一眼:“夫君写的书,我看完还要拿来珍藏的。”

司空瑾:“……”

要命!

耳朵更烫了!

想到原文男主,徐茵很好奇孙志谦现在怎么样了,于是这天路过凤城,拉着司空瑾停留了两日,打听了一番孙家的情况。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从瑞王登基、广开学路,这两年各地迎来了科考潮。

今年的乡试,孙志谦也报名参加了。

可惜不知是过去三年,他忙于私塾教务、以及结婚生子从而耽误了自身学习,还是本届科考作了巨大改革,出的题目尽是侧重实务、轻八股文——全是他不擅长的。

最终榜上无名,落第了!

只好回家继续开私塾招学生,否则何以为生呢。

可孙母是个贯会看菜下碟的人,尽管学生交的束脩一样,但她对那些家里有钱的学生笑容可掬、热情客气,对穷学生不是背地里嘲讽就是明面上忽略。

久而久之,那些穷学生就不愿意来孙家私塾了。

加之今年又有个未中举的秀才开门招学生,很多学生就跑他那里去了。

孙志谦这边一下少了大半学生,心情恶劣,与孙母大吵了一架,带着妻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