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6(1 / 1)

加入书签

力。顺便还能攒点骑行公里数,赚点能量点。

每天两桶泉水,给蔬菜喷雾用不了这么多,家里烧水做饭也可以用。泉水的口感,比自来水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徐婉萍听她这么说,以为之前用的喷雾水真是女儿从卧龙泉接来的:

“难怪!那天喷壶剩下一点水,我倒出来洗手的时候闻着没有一点自来水的味道。你什么时候去灌的呀?妈妈都不知道。”

徐茵:“……”

我还没去呢!

不过这么一来,就更得去了——徐女士都发现喷壶水与自来水的区别了。

“妈,那我走了!”

“头盔戴好!”

“知道了。”

卧龙泉就在徐茵家所在的片区,电动车过去顶多十五分钟路程。

附近很多居民都会去卧龙泉打水、接水,提回家烧饭做菜,一则图泉水口感好,二则省了自来水的钱。

不过居民取水大都是早上去。

晚上这个点,因为光线比较暗,来接水的人不多。

徐茵排了两个人就轮到了。

她把两个五加仑的矿泉水桶接满,一手一桶提回车上。

“小姑娘力气很大啊!”

一个在卧龙泉门口摆摊卖瓜的老大爷由衷夸了句。

“大爷,你这瓜怎么卖的?”

徐茵见他摊上的瓜不像是批发来的,因为大大小小都有,好几个还是歪瓜。

“都这个点了,便宜卖了,菜瓜3块一斤,甜瓜4块一斤。”

徐茵就说:“我都要了,您称一下。”

“都要啊?”大爷愣了一下,继而麻利地把几个卖相好的瓜放到秤盘上,报价时抹了零,“一共收你80吧。”

另外,还把那几个歪瓜送给了她。

“反正自家种的,卖多卖少我说了算。”

徐茵笑着道:“谢谢!您家这瓜还有吗?”

她就着泉水洗了个菜瓜,当即啃了一口,脆爽脆爽的,口感很不错,不禁想给徐女士的菜摊添些新品。

大爷诧异道:“这些就够你吃好几天的了,确实还要买?”

徐茵也没瞒他,如实说想拉去夜市卖。

大爷摇摇头:“夜市卖瓜的摊子多着呢,这生意不好做。”

“没事的大爷,您只管卖给我,有多少我都吃得下。”

多了不好卖就囤系统仓库。

大爷便领着徐茵去了他家。

原来他家就在卧龙泉后面。这一带十几年前还是农村,并入城区后,周边陆陆续续都动迁了,如今就剩卧龙泉脚下的零星几户。

大爷知道迟早会动迁,以后想种点什么就难了,于是只要还住在这里,就年年种瓜,只因他老伴喜欢吃瓜。

可半亩地的瓜,老俩口怎么吃得完哦,于是早晚来卧龙泉门口支个摊,能卖几个是几个,赚点买菜金。

徐茵打着手电,跟着大爷钻入瓜地,把明显熟了的瓜摘出来,最后一共摘了十五个甜瓜、二十个菜瓜,三个西瓜。

徐茵当场结了账。

原身留下的零用钱当然没这么多,这不动用了几张系统仓库里囤着的软妹币。

她发现,穿书世界好比闯关游戏,同个时代的软妹币像金币一样能通用。

把瓜全数搬上电动三轮,徐茵对大爷说道:“大爷,这么热的天,您就别出去摆摊了,接下来直到九月初,我每天晚上都来这里接泉水,顺便来你家收瓜。”

“好!好!”大爷乐呵呵地笑答。

不用出门,就能把地里的瓜按零售价卖出去,顶多就抹个零,能不高兴么。

徐茵也高兴,能在城市里买到农家自己种的瓜,怎么折腾都值得!

……

见女儿拉了小半车瓜回来,徐婉萍吃惊不小:“茵茵,你哪儿买的瓜啊?还有,你哪来的钱啊?”

别看就三个西瓜,剩下的不是菜瓜就是甜瓜,但卖了七八年蔬菜的她,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粗粗一算就知道这半车瓜,值不少钱。

她平时虽然有给女儿零用,但顶多十块、二十块,而且也不是天天给,偶尔才给一次。再省着花,也攒不起买这么多瓜的钱啊。

徐茵就说:“我赊账的。拉来试卖,卖不动就拉回去退了。”

“这也行?”徐婉萍一脸狐疑。

徐茵:当然不行。

但实话她敢说吗?

第539章 逆袭吧!废柴!(14)

“妈,我刚才尝了一个菜瓜,皮薄水分多,脆爽得很,应该有人买的。”

徐茵赶在她妈问之前先推销了一把。

徐婉萍见她不嫌累地拉回来了,还能说什么?只能说这个女儿主见大。

话说回来,要不是家里条件不好,女儿也不必像个大人似的操心家里的生意。

她会跟付老师的女儿一样,穿着裙子、背着书包,文文静静地去补习班上课,在空调房里不受干扰地学习,一天下来清清爽爽的汗都不用怎么出。

而不是早起陪她进菜、白天在家搞卫生做饭、傍晚还要陪她去夜市卖菜,一天下来,香汗淋漓,不比她这个大人轻松。

看着一夜长大、懂事得超乎她想象的女儿,徐婉萍心里既熨帖又酸涩。

女儿都这么尽心尽力地为这个家奋斗,她一个当妈的有什么理由偷懒、懈怠?

“那妈妈明天拉早市卖去,卖不动的话,我就拉去对面的小区门口卖,那边应该会有生意。”

徐茵哭笑不得,她可不是来给徐女士增加工作量的。

“妈,咱就卖菜的时候顺带着卖卖,能卖几个卖几个。卖不了的,我退回去。”

“卖你瓜的人真这么说?”

“嗯。”

因为现在,她是这批瓜的主人。

退回去就是退到她的系统仓库去啊!不带怕的!

徐婉萍却以为瓜主人是对自己的瓜有信心才这么说的。

不过人家既然敢开这个口,可见这批瓜的口感差不到哪儿去,何况女儿亲口尝过,说是蛮好吃的。

“那行,妈妈有数了!”

次日,徐氏菜摊多了一批农家瓜。

老客户见她摊上多了一批瓜,好奇地问:“老板娘,这瓜怎么卖的?看着不像是批发的,你家自己种的?”

“不是。”徐婉萍如实说,“我女儿去卧龙泉接水的时候跟一个老农买的,老农家一共半亩地的瓜,每天熟几个就摘来卖几个,卖完就没有了。”

一听是农家自己种的瓜,不少顾客都挑了起来。

徐茵就切了一个甜瓜、一个菜瓜,给他们尝尝。

西瓜总共才三个,就不切了,不过允许她们半个半个地买。

顾客们见甜瓜、菜瓜的口感确实不错,起码比水果摊的瓜有瓜味,西瓜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于是你一个、我一个地挑了起来。

很快,这批瓜就卖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