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0(1 / 1)
我都来不及。然而事实证明,能影响成绩的压根不是同桌,而是班长。”
“噗嗤……”许父乐出了声,“对对对!送徐茵什么礼物想好了吗?”
“那不正在想吗?听天意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中医,打算报阳城的中医药大学,要不咱们送她一套中医专家必备的针灸?定制得好一点……”
“啊?她那么好的分数,不去华大、京大?留在阳城读中医?这不浪费吗?”
不仅许父这么想,葛校长、蔡老师等等所有关心徐茵的师生、亲朋都这么想。
“徐茵,你考虑清楚了?”
徐茵郑重地点头:“我考虑得很清楚了,我想学中医,也想陪伴妈妈。”
“那你可以选择首都的中医药大学,带着你妈妈一块儿去首都生活啊?那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中医院校,那个不香吗?”
徐茵摇摇头:“我妈没什么文化,而且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过得好,是我做子女最大的心愿。”
同理,大家又去找徐婉萍,想让她劝劝徐茵,别这么一根筋,世界那么大,这么高的分数,应该走出去啊,窝在阳城多可惜。
徐婉萍也是这句话:“茵茵开心最重要,无论她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她!”
众人:“……”
这娘俩绝对是母女界的奇葩。
明明拥有一副这么好的牌面,非要打成平庸。
高考成绩一出来,各所高校开始抢人。
抢到徐茵时,都懵了:这什么情况?满分状元不报京大、华大,竟然报了阳城本地一所中医药大学?这所大学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知情人士:呵!别问!问就是离家近。
“……”
全国前三的名校、各地的985/211哭了。
阳城中医药大学笑了。
他们校长姓吴,跟葛校长一样,也是个很接地气的“地中海”小老头儿,一听说省状元报了他们学校,乐得眉开眼笑,亲自来到徐茵家表态:
“徐茵同学,我谨代表我们阳城中医药大学热烈欢迎你!你的分数,无论报哪个专业都绰绰有余,所以你尽管放心大胆地报。报了不合意,到时候再换就是了。另外,我听葛校长说你很喜欢下地种作物,正好,我们学校有自己的草药基地,到时候给你划一块,你不愿意种草药没关系,划给你了就是你的,想种什么都行……”
徐茵:“……”
尽管有些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说,吴校长这份礼物,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很快,各所高校都听说,中医药大学用草药基地一块边角料的地,骗到了一个省状元。
大家纳闷不解:这年头的高考状元都这么标新立异的吗?高额奖学金不要、名校光环不要,给什么还不如给块地?
返校交志愿表这天,徐茵被高考班的一众家长围在中间,被迫收了一堆谢礼。
有中医学相关的书籍、针灸银针、穴位图纸等等,都是她今后用得上的。
徐茵无以为报,就带着大家来到她悉心建设了三年的开心农场。
最后半年,没种别的,她带着同学们种了两亩地的西瓜。
育苗比她家菜园子的瓜晚了几天,眼下正当季。
肥沃无污染的土壤,种出来的西瓜,皮薄多汁、红壤黑子、甘甜爽口。
“来!自己挑!”徐茵爽快地一挥手,“咱班四十个人,每人挑两个带回家,剩下的以咱班的名义,送给三年来辛苦教导我们、陪伴我们、辅助我们的老师们。今后,这个农场就交还给学校了。”
“别!学姐,能交给我们吗?”烹饪班的学弟学妹跑过来,“我们保证,一定像学姐在的时候一样,管理好它、维护好它,让开心农场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东明最具标志性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叮!恭喜宿主扭转本世界炮灰命运,额外任务完成度100%,任务奖励结算中,新世界通道已开启……】
第574章 逆袭吧!废柴!(番外1)
这一年,W省的高考状元低调地进入阳城中医药大学就读。
这让无数垂涎她的高校扼腕不已。
徐茵却如鱼得水。
她终于能让数个小世界积累的那点皮毛中医知识,得以系统地学习、补缺了。
因为是秉着学海无涯、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学习中医的,五年本科哪够啊,继续考研读研,三年研究生毕业,依然觉得不够,继续读博……
好在她课余时用自己栽培的草药捣鼓的药油,申请上了专利,后来还和肖初一的一荃公司合作,推出了几款效果绝佳的中药草面膜,有祛痘神效的、有紧致抗皱的,因此赚了不少钱,不仅不用家里负担,反过来还帮家里置办了不少产业。
要不然,这一读就是十年,饶是徐婉萍的菜摊生意蒸蒸日上,担负起来也很吃力啊。
有了女儿研发药用面膜挣的这笔外快,不仅家里日子轻松,徐婉萍的菜摊,还从昔日的小地摊升级成了小区菜店的模式。
娘俩合力还清房贷后,用这几年攒着的钱,在新房子的小区商铺,买了一间门面,不大,就三四十个平方,用环保材料简单装修了一下就开业了。
卖的有自家菜园种的生态菜、有机瓜果,也有徐茵联系的一些山货、农产品。
徐婉萍的徐氏菜摊在原先那片早市、夜市口碑甚佳,有了自己的门面、不再上早市夜市摆摊以后,原来那些街坊邻居老客户,惦记她卖的那些口感极好、生态环保的菜,空闲时,会结伴坐公交来店里买。
尤其是过年前,门口架两台小机器,一台炒栗子、一台烤红薯或奶油焗南瓜,香味勾得小区内外的居民,排队抢购。等不及的,也可以买生的栗子、红薯、南瓜回去自己做。
徐茵倒不是说想让她家徐女士干一番事业出来,而是不希望她像以前那么辛苦,有个门面,就不用骑着电三轮风里来雨里去了。
早几年,徐婉萍一个有女儿要抚养的离异女人,在阳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到处租房住,饶是她结婚生娃早、离异时年龄不大,也很少有单身汉想和她发展点什么,即便有,也是比徐婉萍条件更差的。徐婉萍那几年卖菜赚钱供女儿读书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考虑二婚。
但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房子、铺子,女儿不仅不用她供,挣的外快、得的奖学金,反过来还能养家养她这个妈。
眼瞅着女儿博士即将毕业,阳城各个大医院,甭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西医院里那不也有中西医结合诊室么)都抢着要她。
徐婉萍如今心宽体胖,还经常被女儿拉着一块儿敷面膜,岁数尽管往上爬了十岁,瞧着却比十年前还年轻富态。
上门给她说媒的络绎不绝。
徐茵读研以后越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