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8(1 / 1)

加入书签

妈,就扑到徐茵怀里,蹭着她嗷呜嗷呜直喊饿。

徐茵:“……”

姐们你快回来!

我扛不住毛绒绒撒娇。

好在翼虎也惦记着自家崽子还没吃饭,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利爪提着一头四角山羊,从部落上空直直丢下来,砸起一阵尘土。

众人:“……”

太羡慕四足翼兽的狩猎能力了。

这才多久,就猎来一头四角兽。

徐茵一看是头羊,高兴地拍拍翼虎的背:“姐们,你怎么知道我想吃烤羊肉了?鹿肉虽好,但香还是烤羊肉香。”

“……”

别说了!

再说下去,虎又饿了。

不过今天是吃不动了。

不止它,徐茵也被鹿肉吃撑了。

她把石刀磨锋利以后,慢条斯理地把羊肉解了,按不同部位分割好,用盐粗粗抹一遍,穿上藤蔓吊在通风口,明天切下来烤着吃,就不用再放盐了。

“大巫,您之前说,要教我们捏陶。”

大鹰代表留守族人,腼腆地问出大伙儿心中惦记许久的事。

“对!”徐茵点点头,“等我先做几把弓,教你们怎么使用弓箭,然后就教你们捏陶,莫急。”

随着部落拥有的物资越来越多,提高武力值迫在眉睫。

“弓?”

“弓箭?”

那是什么?

众人一脸茫然。

徐茵笑笑:“等做成以后,我带你们见识它的威力。”

三天后,算是徐茵处女作品的第一把弓做出来了。

她先在部落里演示了一遍,瞄准前方一棵大树,只听“咻”的一声破空声,树冠被尖利的木箭射了个对穿,断枝当场掉了下来。

箭却还在飞,最后钉在后方一棵树的树干上,箭尾蜂鸣了好一会儿才停。

族人看得目瞪口呆。

大山见状,心痒痒地使出全身力气朝旁边一棵树掷出了手里的长矛。

然而长矛只是钉在树冠上,且片刻后,矛掉了下来。

而树,只是擦掉了几片落叶而已。

“!!!”

部落子民沸腾了!

同样的射程,大巫射出去的箭,穿透树冠、折断枝条,最后还钉在另一棵树上,箭矢入木三分;大山掷出去的矛,却连树冠都没射穿,反而还掉到了地上。

“大巫!这就是您说的弓箭?”

“对!”徐茵满意地笑起来。

虽然这一箭射出去,虽有一小部分永久神力的加持,但鹿筋为弦的弓箭,威力确实不同凡响。

“大巫,能教我们怎么做吗?”

大山等人跃跃欲试。

有了这个叫弓箭的武器,狩猎时遇到凶兽也不怕了,远远一箭,足以取凶兽性命。

徐茵这把弓箭暂时作为样弓,被子民供奉了起来。

大山带着狩猎队,去砍伐了几段适合做弓的木料回来,专心致志地磨起弓、削起箭。

最近部落不缺吃的。

之前为了活捉雉鸡等小兽带回来圈养,前前后后猎了不少肉回来,吃不完就烟熏或盐腌,因此暂时不缺肉。

蔬菜、野果就更不缺了。

自从有了袋子、篮子、筐子,采集队的妇女,摘回来好多能吃的野果、野菜。

遇到不认识的,也像徐茵说的挖一株带回来给她看。能吃的话,饭桌上又多了一道素菜;不能吃也要记住,以后千万别去碰。

因此,狩猎队最近可以歇一歇,不用天天出去打猎,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弓箭。

男人,尤其是身强力壮、富有野性的男人,就很少有对武器不感兴趣的。

他们做弓的时候,异常专注,左琢磨、右琢磨,竟然被他们琢磨出了比弓要更实用的弩。

徐茵都惊讶了。

第874章 草包网红远古种田(9)

尽管他们试做出来的弩,离后世的弩还有不少距离,与其说是弩,倒更像是连发的弓,但这也是进步不是吗?

徐茵毫不吝啬地朝他们竖起大拇指:“你们最棒!”

大山几个虽不明白“棒”是什么意思,但看大巫笑眯眯的样子,想来是在夸他们。

一个个挠了挠头,露出腼腆的笑容,与他们魁梧的体型、健壮的胸肌形成巨大的反差萌。

有了弓和弩,部落的安全系数提升了不少,狩猎队带着新装备出去打猎也更让族人放心了。

徐茵允诺要教大家的捏陶也终于搬上了日程。

只是目前条件不够,没法建陶瓷窑炉,只能先尝试柴坑烧窑。

好在适合捏陶的黏土,在距离部落不远的河滩找到了。

那条河仿佛一柄利剑,劈开了两座大山,积蓄了苍莽山顶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顺着地势奔流而下。

流经徐氏部落的这一段河道,谈不上深,但也不浅,不会泅水的人是绝对渡不过河的,会泅水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敢渡河,因为河里有吃人的凶猛水兽。

对岸驻扎着另一个部落,就是先前说的跨河部落。

藏着凶猛水兽的大河,对他们来说俨然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他们和徐氏部落沿河而居、却互不打扰。

徐茵原本是想看看河里有没有可以吃的鱼,总吃肉会腻,靠近以后发现,河里确实有鱼,但大部分都是牙齿尖利的食人鱼。

这不,就在她琢磨如何解决食人鱼、捕捞可食用鱼的法子时,无意中发现河岸边软乎乎的黄褐色烂泥,是很适合低温烧制的黏土。

捏陶烧陶她都会,那还等什么?

她领着采集队的女同胞们,挖了两筐粘土回去,摊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敲碎过筛、和水揉制。

揉成长条状盘起来,再把结合处的缝隙填补好,陶器的雏形就出来了。

“大巫,这样就行了?这么简单?”

“大巫,是不是晒干就能用了?”

女人们没想到捏陶这么容易,还说只有光明部落的大巫才会,她们不也学会了?一点都不难啊!

徐茵笑着摇摇头:“这只是其中一个步骤,关键步骤还在后面。”

真正考验人技术的是烧陶。

她就地取材,用枯枝、木头以及晒干的草料,在部落前的空地上,堆了一个敞开式的窑炉。

柴堆上,纵横交错地架了数根耐烧的木段,捏好的生陶器按大小顺序排在木架上。

拿来火种点燃柴堆,熊熊火焰将陶器包裹,待烧到还剩三分之一柴料时,用两根长长的拨火棍,夹住陶器翻个面,让它们倒扣在柴堆上。

直到陶器变色,不停地往陶器上覆盖干草料,干草料燃尽后,在陶器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草木灰,有助于保温和渗碳。

等灰堆冷却,扒出陶器,清理掉表层的黑炭,清洗干净就能用了。

目睹这个过程的部落子民,从火堆燃起到烧至灰烬,都紧张地屏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