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4(1 / 1)
,让闺女试试吧。
樱桃园以后也是留给她的,要是能早点摸索出合适的销售路子,也是个好事。
徐茵去了趟镇上,先到生鲜快递站,把给老同学的樱桃寄了出去,然后到租车行租了辆蓝牌厢式小货车。
原身读大专的时候,有驾校到他们学校拉业务,凭学生证能打八折。
身边很多同学报了名,她给自己的定位可是白富美,有钱人家的女儿能没有驾照吗?所以很踊跃地报了名,并且还是第一批拿到驾照的。
虽然考出了驾照一直没机会摸车,毕竟没车怎么上路?但徐茵有的是驾驶经验。
得益于这张驾驶证,她把租来的厢式小货车开回了家。
村里人看到后,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明康的闺女开了辆小货车回来,听说是租的,他们不会是想要自己拉去城里卖樱桃吧?”
“你们在说茵茵?她考出驾照了?”
“听说是在安市读书的时候学的。翠花,你家姗姗没在大学里考驾照啊?”
王翠花就是徐茵那个隔房大伯母,她女儿徐姗去年考公进了文县工商局,虽然是事情多、油水少的基层岗位,但村里人懂什么呀?一听是体制单位,谁不竖起大拇指夸上一番?
反正自从徐姗考上了公务员,只要不下雨,王翠花天天晚上来河边大柳树唠嗑,谁家的子女有她家出息?哼!
“我们姗姗大学时在专心读书,进了单位忙着上班,哪有空去学车啊。再说了,学了不买,有啥用。等以后结婚要买车了再学也来得及。”
“怎么没用啊?会开车多方便啊,像明康的闺女不就租来小货车,自己拉去城里卖樱桃了。”
“他家真准备拉去城里卖啊?”
“今年樱桃收购价跌得太离谱,明康家种的又是小樱桃,卖给收购商是真没什么赚头。”
“可拉去城里,没销路不也白搞?租车费和油费加起来成本可不低。”
“兴许人家有本事呢,好歹也是个大学生。”
王翠花听到这一句,脸上笑嘻嘻,心里却鄙夷地吐槽:读了个破大专,也配叫大学生?真丢大学生的脸!
村长家本来就有意向租辆小面包,想把樱桃拉去城里,找批发市场、水果店、超市等地方兜售,听说了这个事,匆匆扒了几口晚饭,就来了徐茵家。
“明康,门口那辆小货车是你们租的?今年决定拉去城里卖了?”
“村长啊,快进来坐,晚饭吃过了吗?”
村长点点头,肯定吃了呀,这都几点了。
“你们还没吃呢?”
“正在吃,茵茵去了趟镇上,开饭晚了点。”
说话间,村长进了屋。
徐茵起来给他泡了杯晚上喝也不影响睡眠的养胃消食茶:“村长爷爷,您坐。”
村长心下感慨:明康的闺女不是挺懂礼貌挺勤快的吗?正吃饭的人,还特地起来给他泡茶,究竟谁传出来她好吃懒做又不敬长辈的?
“明康啊,我是听人说茵茵从镇上租了辆小货车回来,你们这是打算拉去城里卖了?销路找着了?价格大约多少啊?”
虽然村长家种的是大樱桃,但大小樱桃不分家,小樱桃卖得好,大樱桃也不会差。
“不是去文县城里,是茵茵自己找的门路,要运五百斤去安市。”
“安市?”
那可是地级市,人口也多,据说那边的水果价格比文县贵很多。
村长看着徐茵欣慰不已:“看来在大城市工作过两年确实不一样。”
之后又打听了一番价格,得知卖12块一斤,村长羡慕得手都抖了。
收购商最新的报价才6块,整整翻一倍啊!
虽说路远,但因为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农产品,上高速免过路费,只要出个油钱和租车费就行,无论如何比卖给收购商划算多了。
村长的羡慕满满地写在脸上。
第922章 自私啃老的虚荣女配(19)
徐茵想了想,说道:“您对我家照顾颇多,只是目前我能力有限,帮不了多少。要不这样,您家大樱桃哪天采摘?我带几斤样品过去,假如我朋友那边要的话,您家也能多条销路。”
村长这下是真惊喜了,一把年纪了,差点跟小孩一样蹦起来,激动得声线都颤抖了:“方便不?”
“顺路捎几斤去问问有啥不方便的,只是收不收我不能保证。”
“好好好,你哪天出发?我提前给你准备好。不管这事成不成,我都感谢你。”
徐茵是想明天就跑一趟。
越临近六月,樱桃熟得越快。
别看今天摘的时候,每棵树上熟得还不多,挑半天才凑够送同学的量,但到明天瞧吧,每棵树少说能熟一两斤。
哪怕只熟一两斤,三百棵树凑个五百斤没问题。
所以她今天就把货车租来了,打算明天摘好就出发,晚上出发也不怕,大不了后半夜到安市,还方便水果超市第二天一早上货。
村长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家去了,允诺明天一准给送来。
他家大樱桃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几斤样品,怎么滴都能凑出来。
徐父等村长走后对闺女说道:“你要是为难,千万别逞强,虽然村长叔平日里帮扶我们比较多,但生意归生意,樱桃不像其他水果,不耐放,要是你这边答应帮他们销,回头又销不出去,反而是在害他们。”
徐父是真怕自家闺女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没能耐,硬要揽上身。
徐茵笑笑说:“爸,我有那么傻么,没找好销路就答应帮他们销,我就是带点样品过去给陈老板的朋友瞧瞧,他们愿意收也好,不愿意收也好,明天晚上之前我肯定给村长爷爷一个答复。”
“那就行,量力而为,千万别逞能。”
徐茵点点头表示知道的。
次日,因为要往安市送货,而且要摘五百斤,一家三口起了个大早。
当然,这个大早是对徐茵而言。
徐家两口子在樱桃采摘季,天天都是鸡没叫起床,天蒙蒙亮上山,徐父负责爬梯子摘高处,徐母摘低处。
两口子原本就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这么多年下来,效率都练出来了。
中午饭有时候是早上带去的干粮,有时候是徐母小跑着回家做了提上山,和徐父一起吃的。吃完也不休息,马不停蹄继续摘。
最忙那阵子,每天要摘到星子满天才收工。
一天下来,差不多有十五六个小时在山上,否则八九千斤靠他们两个人哪里摘得完?
为了省下一笔雇工工资,两口子是拼了老命在干活。
今天多了个闺女,两口子精神属性拉满,干起活简直像快节奏的机器臂。
“茵茵,你慢慢摘,我和你妈摘习惯了,不就五百斤嘛,今天肯定摘得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