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0(1 / 1)

加入书签

窗户、移门需要安装,院子需要整饬……总之事情还不少。上梁日往后延一个月,倒是不用赶时间了。

定下上梁日以后,徐父就问镇上的馒头店预订了两百个豆沙馅儿的大馒头,称了好几斤什锦糖果。

等到上梁这天,村民们早早就涌到徐茵家凑热闹。

像村长和他的几个儿子,因为常来帮忙的关系,早就参观过几趟了,但大部分村民在别墅盖好、简洁大方的欧式铝艺大院门安上以后还是第一次来。

徐茵在自家院子浇地坪的时候,让工人把家门前的路用水泥掺着鹅卵石块浇了一遍。

从村道口上来,一条略带点坡度的鹅卵石水泥路,清清爽爽。路两边种着几棵甜柚树。

院子东南角,同样用水泥、鹅卵石块砌了个双层烤窑。

“明康,你说这叫烤窑?干嘛用的?烤鸡烤鸭烤包子的?乖乖!可真讲究!”

“明康,你家院子这么一捯饬,可真漂亮啊!”

“西边拦一道篱笆,果树边的空地还能养不少鸡。”

“猪圈挪到后院去啦?这样确实干净许多。”

“前院种花、后院种菜养猪、边院养鸡……明康,你家这日子要起来了!”

“瞧你这话说的,明康家早就起来了!要不能盖得起这么大的二层楼房?”

“这叫别墅,不是普通楼房。”

“你们别斗嘴了,上楼看看吧,这房子建得太让人羡慕了。”

“怎么了?楼上难道不是四个睡觉的房间?”

“不是,房间格局可讲究了,卧室里头有卫生间、更衣室……总之像个小套房。”

“我上楼看看!”

“……”

参观完的村民下楼来,摸着木质的转角楼梯,羡慕都不足以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明康,我看你们楼上隔了三个套房、两间客房,准备这么多房间干什么呀?”

徐父一边分发香烟、糖果,一边笑着道:“这不是给明睿一家留了两个房间么。”

“你爹来了也住楼上?”

“那不是,他腿脚不好,给他在一楼布置了个套房。”

大伙儿这才发现,一楼也有一间布置妥帖的朝南卧室,落地移门开出去是个长条状的乘凉露台,露台外面用碎砖砌了个小花圃,回头种些花花草草,视野不要太好。担心夏天蚊子多?花草换成驱虫香草不就好了!

房间的面积比楼上主卧都要大,不仅有泡澡浴缸的独立卫生间,还带一个三平米的茶水间,方便老爷子起夜喝水。

“老徐有福了!”

“没想到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数徐老头福气最好!”

坐小儿子车来的徐爷爷,乐得嘴巴没合上过。

他的福气当然好,别的不说,就说喝了孙女买给他的药酒,风湿两个月没发作了,没准已经好了。

嘴上谦虚:“哪里哪里,大家的福气都很好。”

“……”

徐老头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

受邀和女儿女婿一起来参加上梁仪式的姜老汉、姜老太,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啧叹不已:

“姻侄这房子,修得太好了!要是有地皮,我都想来村里盖一栋了。”

“姻侄不是说给我们留了个房间么?什么时候想来随时来?”

“这倒也是。”姜老太眯着眼笑起来,压着嗓门对老伴说,“幸好当初我忍住了,没跟女婿闹。”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闹是对的。”

“你就知道马后炮!当时怎么没听你这么劝?”

“嘿嘿……”

王翠花也跟着村里几个妇人来参观了,心里羡慕嫉妒得恨不得这是她家,嘴上却吹毛求疵:“我还以为家电、家具都齐全了呢,原来就是个空架子啊。”

“今天才上梁,又没说现在搬进来。”村长的大儿媳怼了她一句。

王翠花还想说什么,忽听院门口传来一阵喧哗:

“又来一辆车!今天可真热闹呀!”

“后面还跟着一辆货车?茵茵,这也是来你家的?”

徐茵走出去一瞧,是陈姐。

“茵茵,我给你送电器来了!家具明天送过来。放心,厂家会送货上门包安装的,你等着验收成品就行。”

陈娇停稳越野车,下来朝跟着她开进来的电器商行送货车招了招手。

双开门的大冰箱、六十寸壁挂电视机、大功率滚筒洗衣机、客厅用的柜式空调房间用的挂式空调、厨房里的蒸箱烤箱消毒柜洗碗等家用电器被商行伙计一一抬进新房,村民们眼睛都看直了。

乖乖!明康家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这么齐全的家电,还都是特别高档的品牌,全村独一份啊!

除了电器,陈娇还带来了十几副挂画。

虽然不是名家手笔,但也是新锐画家的手作,最贵的是一副山水画,价值五万,适合挂客厅。便宜的有五千的,也有一两千的,适合挂卧室、书房。

村民们虽然不知道这些画的价格,但看到挂上去以后的效果,心里啧叹:明康家这么一布置,有城里住户的感觉了。

第939章 自私啃老的虚荣女配(36)

徐茵家上梁这天的场景,哪怕过去了小半个月,依旧占据着村里茶余饭后谈资榜首席的位置。

大伙儿都在说徐明康生了个好闺女,别看读书时性子有点执拗,不喜欢回老家,但也可能当时年纪小,想到什么说什么,小孩子嘛,哪个不向往城里的生活?即便他们大人都向往。

毕业后工作两年,这不变得挺懂事了吗?不仅帮家里销樱桃、还帮家里起房子,要么不起,一起就是耀眼全村的新式大别墅。

又说徐明康两口子的福气还在后头,他闺女一看就是个能顶事的,以前谁能想到把樱桃销去安市?还是一车一车的批发卖,量大省心,价格却是收购价的两倍……

每天晚上,来河边大柳树下消食唠嗑的村民,没少羡慕徐明康两口子,恨不得徐茵是他们闺女或是孙女。

“哼!这些人真是墙头草,哪边起风哪边倒。以前夸你的时候,恨不得你是他们闺女、孙女,现在又恨不得徐茵。呵!合着别人家的优秀孩子,都得搂到他们家去才行?”

王翠花黑着脸吐槽了一通,然后呸了一句:“错了!徐茵怎么可能有你优秀。那帮人眼睛瞎了!”

徐姗哭笑不得:“妈,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反正又不碍着我们,你管那么多干嘛,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王翠花撇了撇嘴,碍是没碍着,但被穷亲戚比下去,她不要面子的吗?

忽然,她想到什么,眼睛一亮:“姗姗,你不是说徐茵在外头借了很多债吗?她家盖房子的钱,会不会都是她借来的?徐明康还说在安市工作那两年赚的,我呸,这种话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