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1 / 1)
的以后被别人家买去,我到自家湖塘还要穿过别人家的地,那多不方便啊。”
“……”
崔氏下意识地捂紧袖子夺门而逃:“我没钱!别找我借!老大,管管你媳妇吧!谁家媳妇有她这么败家的?我就说她长了一双漏财手,有点钱就瞎霍霍……还买地,你怎么不去买山头啊?”
徐茵冲着婆婆的背影接了句:“谢谢娘提点,回头攒够钱了我就买山头。”
崔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她撑着膝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不知是气的还是累的。
个败家娘们!
她刚要数落,冷不丁又听徐茵扬声问了句:“娘你真不打算借我们点啊?”
崔氏:“……”
回家!
回家!
一秒钟都不想在这多待!
以后也不想再来!
徐茵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身影,差点笑出声,用魔法打败魔法果然最不费力又最有效。
笑意还挂在脸上,转身迎上男人似笑非笑的眼神,她清清嗓子:“咳,我婆婆这战斗力不行啊!赶明二弟、三弟要是娶个厉害点的媳妇进门,她怎么斗得过啊!我这是在帮她变强大。”
“……”
“咳,我先去做饭,你劈柴辛苦了,中午给你做好吃的!”
徐茵溜去了厨房。
自从买下了野湖塘,她每天早上都会去湖边转一圈。
不过每次都是放下虾蟹笼就转悠,琢磨怎么规划湖塘。
好久没钓鱼,今天用【以小钓大】技能,钓到一条三斤多的大草鱼。
她始终觉得这湖塘底下有暗河,连通着外面的河道甚至大江,否则这么大的鱼从哪儿来?
【以小钓大】再厉害,也不能凭空钓到大鱼啊。
不过,就算湖底下有暗河,也不影响她种藕的计划。
倒是藕种得好好想想从哪儿弄,至少得找个明面上的来路。
好在眼下才初秋,距离开春种藕早着呢,先留意起来,实在不行,等冬闲的时候,拉着小瑾同志一块儿乘船南下,去比县城更为繁华的州府看看,没准那里有呢。
今天这条大草鱼,她没做酸菜鱼、水煮鱼,而是做了一鱼二吃,鱼头鱼尾鱼骨头煲豆腐汤,鱼片清溜。秋季天干物燥,吃得清淡点。
吃饭的时候,两口子商量湖塘的规划。
五十两银子可不光买了一座二十亩的野湖塘,还买下了沿湖一圈湿地。
方才问婆婆借钱买地,纯属吓唬。
湿地种些什么得好好合计合计。
“我觉得还是种水稻。”徐茵说,“咱家就两亩水田,以目前的亩产,顿顿饱饭还不够我们吃一年。”
“可湖边的地,肥力不足,不然也不会常年荒在那里都没人买。”崔孟瑾沉吟道,“你喜欢吃米饭,那就开几亩种水稻,另外种些水芋,既能当菜又能当粮。”
“肥力不是问题,你忘了?新式肥还是咱家最先用的呢。入冬前把地开出来,灌一遍基底肥,开春再灌一次,之后就跟水田一样追肥。肯定能让地肥起来。”
崔孟瑾见媳妇这么有信心,就没再打击她,嘴角噙着笑说:“行,那我们就试试,说不定一试二试,就把沿湖一圈的地养成了上等水田。”
到那时,看谁还多嘴说他媳妇败家。
徐茵乐了:“这要是真把烂泥地扶成了上等水田,里正恐怕是第一个后悔的。”
第1034章 农门福女的懒馋坏大嫂(30)
正在家里吃午饭的里正,突然觉得鼻子有点痒。
他放下筷子,揉了揉鼻头:“最近鼻子老痒,是不是谁在念叨老夫?”
“马上秋收了,看着庄稼的长势,想必都高兴得很,一高兴可不就念叨你了。”他夫人笑吟吟地接了句。
里正立即眉开眼笑:“今年怕是我做里正以来最好的年景了!”
凉风习习中,秋收如期而至。
不出里正所料,今年大小洼村可以说是迎来了大丰收。
无论是高粱、粟米、大豆等杂粮,还是萝卜、白菜等冬菜,都破了历年来最高的亩产纪录。
粮食大丰收,引来一波又一波鸟雀啄食。
大人扎稻草人、孩子拿着竹竿赶鸟雀,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那又怎样?心里好啊!
各家各户累并欢喜地在丰收的田野上劳作,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同样的亩数,产量比往年多出好几石。
有些大家庭一直没分家,四代乃至五代同堂,多达三十亩地的粮田,经过悉心学习、辛勤耕耘,一下子多出四五十石粮,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都说要感谢里正、感谢孟瑾媳妇。
徐茵听狗蛋娘说了一嘴,担心大伙儿真的涌来自己家感谢,这阵仗太大她吃不消。
况且她可不是白帮忙,等大伙儿吃上新式肥种出来的粮食,她能收到一波波能量点奖励。
这不,秋收结束,天天有能量点到账的叮叮提示声。
“阿瑾,粮食收进仓房了,接下来地里暂时没活,不如我们乘船去州府玩几天?”
崔孟瑾知道她想找一种名为莲藕的水生作物,据说跟芋头一样,既能当蔬菜又能当主食,想买回来种在自己家湖塘,岂会不同意她的提议。
两口子一拍即合,一个去找里正开路引,一个在家收拾出行物资。
家里的鸡鸭猪以及院子里的菜,托交好的村民照看。
等里正家被上门道谢的小洼村村民差点踏破门槛时,徐茵两口子已经背着包袱,来到县城外通江河的码头,准备登船去州府了。
小洼村的村民们在各自族长的带领下,感谢完里正,正要前往村尾孟瑾家,却听里正说:“孟瑾两口子不在家。”
“不在家?是上山砍柴去了吗?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我们就是想当面谢谢孟瑾媳妇。”
说话的是小洼村人口大户的小儿媳,她手里提着一篮鸡蛋。
还有一篮送里正了,这一篮是要送孟瑾媳妇的。
如果没有孟瑾媳妇,没人知道施个肥还有这么多讲究。
里正摇摇头:“不是上山,是出远门了。”
这话一出,别说小洼村前来感谢的人,本村村民除了狗蛋、铁娃几家以外也都很纳闷:
“孟瑾带着他媳妇出远门了?可他媳妇娘家不就在梅花村吗?除了去丈母娘家走亲戚,还能去哪儿?”
“他们去州府了。孟瑾农忙期间干活太猛,孟瑾媳妇担心他腿伤复发,趁农闲带他去复诊。可老御医听说云游去了,不在县城,他们便想去州府找那边的大夫看看。”
“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孟瑾家的还挺关心孟瑾的。”
“那可不,她当家男人,她不关心谁关心?”
既然人出远门了不在家,小洼村来送礼的这波村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