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火帽,猜忌怀疑(2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上,硫酸的成规模制备始于十五世纪下半叶。当时的原料就是绿矾石,通过对其加热分解、吸收制取硫酸。

为了尽快地制取出硫酸,黄立经过反复权衡和推演,选择了中国炼丹师的古老方法,也就是干馏胆矾。

集三省之资源,原料比较充足,黄立当然信心满满。

要知道,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制造硫酸时,使用的是硫磺燃烧并吸收的方法。

可那时候,连制作铅室的原料都很少,不得已使用老百姓腌菜的大缸,并使用“缸塔法”成功制备出了硫酸。

相比于那时极端困难和简陋的条件,黄立深感钦佩,也对那时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忘我精神肃然起敬。

当一批形状各异,勉强能称之为玻璃容器的东西被吹制出来,铅制的器具也制造完毕后,黄立终于能够着手制造硫酸和硝酸了。

唐朝炼丹师用丹炉都能制出绿矾油,黄立干得自然不会比他们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