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1 / 1)
('
签到成功,获得铁水壶8只、铁斧11把、铁耙9把。]
[叮!在【燕京城医馆】签到成功,获得阿胶3斤、海参5斤、胡椒12斤。]
[叮!在【燕京城药铺】签到成功,获得天麻4斤、当归3斤、燕窝6斤。]
[叮!在【燕京城首饰铺】签到成功,获得红珊瑚滴珠耳坠子8对、银簪9支、珠花6对。]
[叮!在【燕京城书铺】签到成功,获得宣纸13刀、狼毫笔10支、漆金墨8锭。]
[叮!在【燕京城布庄】签到成功,获得绸缎12匹、细棉布18匹、羽纱6匹。]
除了日常打卡签到的铺子外,姜椿还瞧见了专门的香料铺子。
里头不但卖各种烹饪用的香料,也卖熏香的香料,甚至还有制成的各色线香、香片以及香丸卖。
每样都不便宜。
她果断选择花费1点签到点,打卡签到。
[叮!在【燕京城香料铺】签到成功,获得麝香1斤、苏合香1斤、龙涎香1斤。]
姜椿听到系统播放声,顿时心里一阵狂喜。
她抬脚走进香料铺子,跟掌柜打听了下几样香料的价格。
麝香一斤的价格在二十两左右,苏合香便宜些,但也要十两左右。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龙涎香,这玩意儿死贵死贵死贵。
虽然大周的龙涎香不像明朝嘉靖年间,因嘉靖偏爱龙涎香,导致价格被炒到十万钱一两,也就是一百两银子一两龙涎香,一斤价格高达一千多两银子。
但一斤也值个五百多两银子。
自己这回真是发大发了!
这还是自打姜椿得到签到系统后,头一次感受到甚叫“一夜暴富”。
蜀锦不算,虽然二十匹蜀锦卖掉的话,也有足足五百多两银子。
问题是卖不掉。
也不是卖不掉,是根本不敢拿出来卖。
龙涎香就没这个烦忧了。
这玩意儿是抹香鲸的排泄物,家里是渔民的,或是时常来往海边城镇跑商的商人,都可能得到。
红叶县虽然不靠海,但靠大运河,不少商船打那里过,姜椿完全有可能得到嘛。
不过她没提前准备布袋,这会子想卖都没法从系统仓库里取出来,只能暂时作罢。
从香料铺子走出来,姜椿一路走一路逛,朝着香料铺子掌柜给指的方向,往薪火铺行去。
到了薪火铺后,跟姓薛的掌柜一打听,姜椿顿时在心里咋舌。
京城的石炭,一担竟然高达两百文钱!
红叶县的石炭,一担才一百三十五文。
每担贵了足足六十五文钱。
一担一百斤,两千斤就是二十担,等于说她要多花一千三百文钱。
难怪人都说“京城居,大不易。”,真是啥啥都比旁的地方贵。
姜椿发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每担讲下来五文钱,两千斤石炭最终以三千九百文钱成交。
姜椿从荷包里掏了块约莫四两左右的碎银子,放到柜台上,对薛掌柜道:“能送货吗?就在距离这里两条街外的升平街。”
', ' ')('薛掌柜笑道:“只送三条街以内的地方,娘子家在范围内,可以送。不知贵府是升平街哪家?”
姜椿笑道:“我家是新搬来的,原先的屋主姓苏。”
升平街上住的大都是在西市做买卖的商户,薛掌柜的对升平街的情况了如指掌,闻言立时笑道:“原来苏郎君的宅子被娘子家买去了。”
姜椿也没多解释,只笑道:“宅子里有人,劳烦掌柜尽快安排人手送货。”
薛掌柜笑道:“娘子放心,石炭都是成袋装好的,我马上就让伙计给您装车送货。”
姜椿见薛掌柜消息十分灵通的模样,便状似闲谈地跟他打听道:“不知掌柜可晓得西市哪家当铺最公道?
我们是打外地来的,杂七杂八地带了一堆物什,进京后却发现压根就用不上。
我打算找家靠谱的当铺当了,一来能增加些进项;二来也省得将新宅子堆个满满当当。”
薛掌柜闻言,顿时失笑:“娘子买了苏家的宅子,却不晓得苏家是开当铺的?”
姜椿还真不知道。
她当初找包打听买宅子的时候,就事先声明了,屋主必须有正经行当,开赌坊的,开青楼的以及无业游民小混混一律不考虑。
包打听晓得她宋家大奶奶的身份,自然不敢有所期满。
所以确定下来要买这座宅子后,她只需要确认苏郎君是真正屋主就成,没有细问他是做什么营生的。
薛掌柜又道:“苏家当铺可是百年老字号,祖上好几代都是经营当铺行当的,在咱们西市有口皆碑。”
姜椿好奇道:“当铺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加上苏家祖辈又经营多年,论理该积攒了一份丰厚家底才对,苏郎君又怎会沦落到需要卖宅子凑钱的地步?”
薛掌柜摇了摇头,叹气道:“没法子,谁让苏郎君生了个败家子呢?再丰厚的家底,也抵不住这败家子太能败啊。”
姜椿无话可说。
不说古代了,现代也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因为生了个不成器的败家子,自己前脚刚咽气,后脚家业就被败家子给败光的。
不过外人如何,姜椿并不太关心,听过便罢,她只关心苏家当铺还有没有流动资金:“苏家都到卖宅子凑钱的地步了,苏家当铺还能开得起来吗?”
薛掌柜笑道:“这您放心,苏郎君是个有成算的,他儿子动得了家里的财物,却动不了当铺里的财物。
当铺经营得好着呢,就是挣钱的速度赶不上他儿子败家的速度,这才不得不卖房筹钱填窟窿。”
姜椿:“……”
这大号算是彻底废了,苏郎君真的不考虑重新开个小号,再生个儿子从头好好培养?
心里吐槽归吐槽,面上她只笑道:“多谢薛掌柜告知,既然苏家当铺公道,回头我要当东西就去苏家当铺当。”
薛掌柜笑道:“娘子客气了。”
姜椿从薪火铺出来,去酒楼叫了份“外卖”,然后带人回到了升平街的宅子里。
没错,京城的酒楼跟食铺是可以叫外卖的,他们都有专门的人手负责送货。
等你用完膳后,他们又会上门收取食盒跟碗筷等物什。
全都是免费的。
只是与现代不同的是,你得打发仆人或是本人亲自上门点菜才行。
在新宅子里吃了午饭,等薪火铺的人将两千斤石炭全部送来后,他们一行人这才返回宋家。
虽然这宅子铺陈得差不多了,再把他们从大柳树村带来的锅碗瓢盆等家常物什摆出来,就万事俱备,只差开火了。
但古人搬家讲究黄道吉日,不是随便想搬就能搬的。
改日姜椿去当铺当东西时,顺道找个算命先生,让其帮忙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