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5(1 / 1)
('
不是影响天下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世间的女子。
科举,科举。他是破世族垄断而听从刘挽建议特意创新的选才之法,能让更多的能人为大汉所用,难道不是一桩好事吗?
男人和女人相争,女人为了在这世间立足,在朝堂上立足,纵然她们多出自世族,但她们想不被赶出朝廷,唯一能依附的人只有刘彻,难道这样的人会不好用吗?
一瞬间,刘彻想开了。
人嘛,好用就好,管他们是男是女,全然不重要。
“想参加科举可以,须得你们说服人。”刘彻觉得,他作为一个皇帝,不宜过多参诸事,只须坐山观虎斗就好。
反正,不管怎么样,一定得各方斗得不可开交,才有刘彻平衡的机会。
馆陶大长公主并不意外刘彻的转变。作为一个皇帝,刘彻永远都会选择对大汉最有利的局面,这样其实挺好,以后,端看女子能不能想方设法为刘彻分忧。
能,刘彻定会不吝啬于扶持,如对刘挽。
若是不能,莫怪刘彻将他们舍弃。
然后,没有然后了。
要说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一事为何而闹出来的呢,考试必须得报名,报名嘛,刚开始没怎么让人在意,直到有女子出现,上报其名要求人记下她的名字,她也要参加科举。
一瞬间,负责此事的人必须得炸了!
女子参加科举,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
别逗了好吧,女子怎么能参加科举呢?
大汉哪一条律法,陛下下达的开科举的诏书里,有写了不许女子参加科举吗?
完全没有!
既然没有,为何女子不能参加?
不给登记,莫不是当我家里没有人?
这样一个时代,能读书识字的女子都是非富即贵,没有谁能想到女子会有心参加科举,各家养出女儿的人家们也断然想不到。
故而,当这件事一闹出来,有人还看笑话,最后却发现,不好了,想参加科举的小娘子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都已经出嫁的也生出了这个心,很是以为家中的丈夫不成器,儿子也就那样,果断的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为自己挣一个光明未来很是可行。
一时间,长安城先炸了。
天子脚下,集聚的都是大汉朝最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恰是这样的一群人里,不乏有见识,有真能耐的女人。然后,各家都分外热闹了。
怎么个热闹法呢。
第420章 我听到你们的恐惧
年纪小一些的娘子们, 不得不受家中的约束,那些上了年纪的娘子们呢,有儿有孙又有见识,难道她们不能出来?
', ' ')('比起受制于人的小娘子们, 这样一部分有儿有孙的人, 才是最难对付的。
男人们利用父权要求年轻的小娘子们必须要听他们的话, 而这些作为母亲, 祖母的人,她们用的是孝道。
如今的大汉朝对女子的要求和约束远不及后世那几乎变/态的地步。况且, 君以忠孝治天下, 这是刘彻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大力宣扬, 希望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纵然不是所有人都信了这样的要求,大部分人明面上对于人之常情的孝,默认的都是要做到的,否则定为世人所唾弃。
况且, 相比于那些个小娘子, 这样一些成为母亲,祖母的人,其实她们并不老。
谁让大汉朝普遍早婚的呢,女子十三四岁便出嫁,在一两年里生子,再过个十五六年, 又成为了祖母, 因此, 这样的一部分人啊, 她们恰是在精力最好, 也是相对而言有足够阅历的时候。
当这样的一部分人出面,男人们用着他们以为的道德约束她们,不好意思,她们压根不吃这一套。
谁要是不服气,来吧,大家一道来论一论,瞧谁能说服谁。
但凡要是想要不讲理,各大家的女子,她们能出面的,要么是丈夫死了的,要么也是儿子无用的。能生出凭本事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的想法,纯纯是属于经过一番拼搏,拿下家业,有人有钱,完全可以控制整个家族的女子,她们,绝不比任何人差。
而且,莫要忽略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馆陶大长公主竟然在刘彻的面前说破要让陈顺参加科举一事,她怎么可能会不为陈顺一番筹谋。
馆陶大长公主的年纪摆在那儿,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天下,有能力有本事的女子馆陶大长公主都一清二楚,联合这些女子,馆陶大长公主做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有了馆陶大长公主作为靠山的人们,她们守大汉的律法,在对付男人阻拦一事上,不好意思,他们还真是别想拦得住。
最后,事情真没办法处理了,不得不上报刘彻,希望刘彻赶紧定夺。朝堂之上毕竟是男人的地盘,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把下方没有办法收场的事解决。
是以,一闹到明面上,朝堂上的官员很坚定的表明态度,他们绝不认为女子可以出面参加科举,这件事情闹得如此之大,皆因大汉律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既然如此,请刘彻下诏将此事明文规定,也好绝了天下那些不安分的女子的心。
刘彻怎么会不知道如果真想拦住无数的女子出头,确实可以用这样明文公告天下的方式,以令天下知。
但是,如果这条诏令刘彻下发后,将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别的不用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人将是刘挽。
底下的那些臣子们,他们有多少人对刘挽虎视眈眈,恨不得把刘挽赶回内宫。这些年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能力,因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得不缩在角落里找机会对付刘挽。
有些事,如同刘挽在藏书楼时说过的一番话,开了局,往后诸多事已然是身不由己,刘挽是如此,刘彻亦是如此。
事情的发展纵然算不上顶顶的好,但也不能算是极其的坏。
刘彻确实觉得馆陶大长公主的一些建议是极好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刘彻选择亲自出手断刘挽这条臂膀,那是断不可能的事。
可是,这样的话又不是刘彻能讲出来的。
上禀朝廷,希望刘彻赶紧做主的人,他们都认为第一个出面帮女子们说话的人会是刘挽,万万没有想到会是霍去病。
“我怎么从你们的话里听出了恐惧?对这些女子的恐惧?”霍去病作为刘彻最喜欢的人之一,纵然平日不太管事,肆意张扬,但是偶尔点评一些事情也是相当的犀利的。
恐惧这两个字直接将一个个自恃清高的人们的脸皮都撕下来了。
霍去病见他们想要辩解,已然先一步道:“莫说那些老调重弹的话,大汉开拓创新,这一切绝不会以诸位的意志为转移,能够追随陛下的脚步一道走下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