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若狭之乱(1 / 2)
虽说上杉家因弘中方明、小原隆言、冷泉元丰、冷泉元满等原大内家旗下水军众诸将的出仕,而获得了两艘与安宅船风格的大型战船,以及十门佛郎机炮。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十门佛郎机炮皆为铸铁炮,而非铜炮。
要知道,铸铁的优点仅仅是在于其价格便宜,而非性能优于别的金属。
再加上,铸铁的材质较脆,很容易发生炸膛的问题。而青铜优点则是其延展性好,不容易出现气孔,不容易发生爆裂,还能填入更多的火药量,且加工方便。但是费用太高与重量过重均是致命问题。
因此,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在火炮的制造上,除了欧洲的海军重炮,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
像葡萄牙人所装备的重型佛郎机火炮,其铳体皆由铜铸成,大者重一千至几千斤不等,小者亦重五百余斤,铳身修长,铳壁自铳口至铳尾逐渐变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铳身中部设有铳耳,以便调整射角。这种火炮设计科学,最大者可以发射重达八斤的金属弹丸,其射程与威力都要比明军水师原先所用的碗口铳大要上不少。
葡萄牙人就是依仗着此等利器,使得明军一度损失惨重。
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鋐命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遣人以卖米酒为名,秘密与葡萄牙战船上的明国水手杨三、戴明等人进行接触,用重金劝杨三、戴明等人回国效力,并令何儒在夜里用小船将杨三、戴明等人接到岸上,返回广东。
就这样,汪鋐的舰队学会了制造与使用葡萄牙人火器的方法,依式进行制造。自此以后,汪鋐的舰队开始装备新式的佛郎机炮,葡萄牙火器的制造方法也随之传入大明。汪鋐也成为了天朝历史上第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
尽管佛郎机炮的射程、口径、精度等诸多方面不如红夷大炮(红衣大炮),但对于上杉家来说却如同雪中送炭一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