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昭烈来宋(三)(1 / 2)
傍晚的霞光洒在汴梁城内,皇宫大内在西斜阳光下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冷峻。
大宋官阶混乱,官称和实职分离。而垂拱殿,作为赵官家日常办公的居处,也是大宋内朝日常处理大事的场所,无疑就是全国的权力中心。从这里发出的一道道政令,调度了两河上无数的纲船,控制着满朝官员的升迁,更决定了千万人的生死。
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宋太祖希望后世子孙,居于殿堂即可垂拱而治,故将此地命名为垂拱殿。
殿内,烟雾氤氲,蜡烛在在微风中不时飘摇,使得辽阔的大殿内一时间明暗交杂,恰如这混沌般的局势。
“九哥,九哥,这大宋的安危,均系于你一人的肩上了,拜托了。”赵桓有气无力地拍打着赵构的肩膀,眼睛里满是惊慌。
巍峨耸立的天下中央,坐殿的是如此帝王,无疑是有些讽刺。
金人退兵,需以亲王、宰相为质。去当人质,就是赵官家传唤康王的原因。
“请官家三思,如今太原、真定尚未被攻克,定州金人也守不住,宗望不过就是一支孤军,何需割地赔款!”李纲李相公手持护笏板,厉色以对,声响震天。
“孤军?孤军能杀穿我大宋百万大军?孤军能从燕云兵临汴京?”另一位李相公李邦彦驳斥道,脸色阴沉,嘴角抽着冷意,“李伯纪,太史公有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千载危局,你将官家的安危置于何处?在这垂拱殿中,你如此求战,是不是想将官家,想将我大宋拱手送于金人?”
刘备没有理会赵官家,也没有理会两位相公的争执,反而在眨巴着双眼认真打量,仔细欣赏着这九百年后的皇宫大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