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巧夺天工的技术(1 / 2)
若非李安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梁青云的旨意,此地早已被塑造成一座孤立的工坊。
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那些工作于此的人们将无法踏出这方围墙,其境遇与卖身为奴无异。
古时的社会结构中,士、农、工、商构成了基础的等级序列,而奴籍贱民则位于这一序列之下,他们的地位低微到几乎没有人身自由,未经朝廷许可,他们连生死都掌握不在自己手中。
在大梁的土地上,流民的存在仿佛现代的奴籍,他们的命运如同尘埃,轻而易举就被忽视。
即便是被征召入工,他们也只能作为无权无利的劳力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安的行为无疑是一线生机。
他不仅为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重建了家园,还提供了劳作的机会,这在他们眼中,无异于重获新生。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安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全赖于梁青云的支持与背书。
否则,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为谋反的证据。
因此,这些难民对李安的忠诚与感激,远超一般人的理解,他们视李安为救命的恩人,为重建家园的大恩人。
在这种情境下,李安若是有所指示,即使是起兵造反,这些人也将毫无犹豫地跟随到底,这正是李安与梁青云之间深厚关系的体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