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草原和应天(1 / 2)
明军大营。
经过一年几天的争论,终于是定下来了接下来的方针。
淇国公是靖难的第一功臣,本身就功勋卓著,在军中威望甚高。
而且他本身就出身于北平,一开始就是燕王府的属官。
当年陛下犹在潜龙之时,他就追随陛下在北平驻守国门,经常主动出击元人,打的元人望风而逃。
这么多年下来,对元人难免有些轻视,再加上靖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胜利,更让他飘飘然忘乎所以。
所以对于此番兵行险招,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此时大明正是国力强盛之时,人运兴旺,在军中有不少武将都颇有见识,和皇太孙、方明想的一样,这一战凶多吉少。
但是奈何这大将军出征在外,整个军中上下,丘福都是一把手中的一把手。
虽然也经过好几天的争论,但最终这行军打仗的方针还是听从淇国公邱福的想法,准备行这一步险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