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种地发展史(1 / 2)

加入书签

蛮荒期时代一般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种地历史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发展阶段:

1.起源与作物选择:

-时间: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业阶段。

-作物: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驯化黍、粟等作物。黍、粟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农作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在北方的旱地环境中生长。目前考古发掘所见中国史前黍、粟遗存数量众多,其中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最为典型,共发现88个窖穴内有堆积黍、粟灰层,数量多、堆积厚。在南方,水稻则是主要的驯化作物,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世界上迄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距今将近7000年。

2.生产方式与工具:

-生产方式:

-刀耕火种:这是原始农业早期常见的生产方式,人们用简单的工具砍伐树木、杂草,然后放火焚烧,在烧后的土地上进行播种。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一种可行的开垦土地的方法。不过,这种方式也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较快,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土地进行耕种,所以人们的居住地点也相对不固定。

-撂荒耕作:由于土地肥力的问题,人们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一段时间后,会放弃这块土地,让它自然恢复肥力,转而开垦新的土地。这种撂荒耕作制在原始农业时期较为普遍。

-生产工具:主要以石质和木质工具为主。比如石斧可以用来砍伐树木,石铲、石锄可以用来翻土,骨耜在南方地区被广泛使用,用于水田的耕作。这些工具制作简单,效率相对较低,但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3.农业技术的萌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