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半个方案(2 / 2)
别忘了,岛国如今的房价还没开始崩溃,办事处的房租和运维费用可是老大一笔呢,再加上有一些出海品牌采用了合资+大区独代模式,穆大小姐这边需要分摊的人工成本每个月又是一笔天文数字……岛国的经济虽然剧烈拨动着下滑,但人工基础工资目前却还是维持着以前的水平,在当下绝对属于妥妥的天价。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就算各项营销和运维成本再高,但这些出海品牌大多数都是些毛利率极高的药品、美妆、高端茶叶、酒水、文创向中高端食品,即便一些商品需要让渡很大一部分抽成给那些负责圈层分销的家庭主妇,但每个月产生的毛利依然是十分惊人的。
但问题是……
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同学都知道,在经济的宏观上升期间,在快速通货膨胀的阶段,一家企业在产生营收后,除去必要保持的现金流外,却把这些多余钱存在银行,那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傻叉!
事实上,鉴于岛国经济的剧烈波动,日元当下汇率的不稳定,以及大华公司的央企性质,打从品牌出海计划初步见效的第三个月起,穆大小姐便召集了各国内相关企业开了个大会,并在会上当场定下了“赤字经营战略”。
既然里面带有“赤字”二字,那很显然,穆大小姐是没打算把这些钱窝在账户上吃灰的。
简单来说,就是穆大小姐通过新增与那些跟岛国本土企业合营的“肉鸡株式会社”,然后通过一些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手段,薅到了一笔数量不算少的经营贷,与那些项目公司正常的商业贷款一起,用以填补一些项目的营销和宣传支出,甚至是项目运维所必须的现金流。
而那些出海品牌真正创造的利润,则依托大华旗下新成立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一小部分通过“进口华夏商品”的名义,回流给国内,通过二次分配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国内企业,用于他们的正常运维;但更多的部分,则是在岛国购置成了各式各样的“二手设备”、专利技术、以及部分核心零部件,“出口”到华夏,用以倒逼那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扩大再生产,以及对上游产业的关联投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