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这场恩科不一样八(2 / 2)
从熙宁六年(1073年)至翌年三月一直没下雨,赤地千里,人民无以为生,常常是风起沙飞,天昏地暗,百姓扶老携幼,疲夫羸老塞道,忧愁困苦,身无完衣。
各地地方官吏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饥民情况好的买麦麸吃,差的只能以草根木实充饥,还要被加上锁械刑具负瓦揭木,卖产以偿还官钱,饥民离乡逃走的,不绝于道。
郑侠知道王安石已经听不进逆耳忠言,于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画成《流民图》,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请求朝廷罢除新法。
奏疏送到阁门,不被接纳,只好假称秘密紧急边报,发马递直送银台司,呈给神宗皇帝,疏称:“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疏奏,神宗反复览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
翌日,下令开封府发放免行钱,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农发放常平仓粮,三卫上报熙河用兵之事,诸路上报人民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暂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罢除,共采取了十八条措施。
民间欢呼相贺,神宗又下《责躬诏》,求直言。恰巧,三日后大雨,“远近沾洽”。辅政大臣入内祝贺,神宗皇帝把郑侠所进的流民图及奏疏拿给他们看,同时责备他们的错误作法,他们都拜了两次以谢罪。
百姓就是个夜壶,需要的时候用一下,用完了谁还关心百姓的死活!
旧党上台后,也不会放下架子和百姓好好沟通,其实青苗法的本意是好的,只是被下面的地方官吏搞变样了,而是一刀切,废除新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