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三年一(1 / 2)
无锡,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
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姬发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王翦驻守。
惠山的东峰发现了锡矿,故名之锡山,人们为争夺采矿,发生了不少斗殴流血。
王翦驻守锡山期间,埋锅造饭之时,发现一块占碑.上刻: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诊,天下弊;无锡父,天下济。
王翦自认此碑出露标志着天下从此太平,故以“无锡”为此地名。
惠山古称历山,相传舜帝曾躬耕于此山。西汉时期,道教三茅真君在山中修炼,于是称山中最高的三座山峰为“茅峰”。晋代僧人慧照曾居住在此,故改名慧山。后又改名惠山。
惠山的北边山脚下有个羊头村,虽然村名羊头,但是村民因为生活穷苦,就连过年的时候也见不到半点荤腥。
不过自从三年前外出卖艺的林真父女回归,还带回了两个傻徒弟,这一切就都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