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清歌荀令_第163章(1 / 1)

加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小天使,超级开心了~喜滋滋转圈圈~第123章 瞬间安静下来的四周让诸葛亮也不由得紧张了一瞬, 看着站在不远处神色莫测的俊郎青年,然后讪讪将手中的图纸收了回来。如果没有猜错, 容貌如此出色, 又随身带着长琴, 这人是......荀文若。没想到一来到就见到了曹孟德身边最为器重的谋士之一,更没有想到遇见的时候还是他与人起争执的时候。自己在与人相争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诸葛亮清楚得很,正是因为这样, 他心里才更加没底。提拔寒门学子正是荀先生的想法,第一次见面便是这么个场景, 他自己或许没有什么, 元直可怎么是好?和表情全部表现在脸上的马钧不同, 诸葛亮和徐庶到底阅历多, 即便知道他们可能闯了祸面上也依旧平静一片。看那三人都明白了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荀彧挥了挥袖子, 转身带着司马懿离开了这里。至于后面三个,自然有亲兵带着他们过去。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吧。压下心中的惊喜,荀彧甩袖离去的身影在其他人眼中就变了一种意味。荀先生果然还是生气了。恼怒的瞪了一眼争端的起源, 马钧抿了抿唇, 一言不发朝着荀彧离开的方向而去。诸葛亮和徐庶对视了一眼, 各自叹了口气然后也跟着过去了。他们这算是找事儿正好被正主给抓个正着吗?随意在书院中找了一个空房间,荀彧看着蔫蔫儿跟过来的三个人,只感觉这书院办的实在是太正确了。现在有诸葛亮和徐庶, 以后还愁没有更多贤才过来吗?等将来整个大汉都普及了这等选材之法,可用之才还不是源源不断?微微扬起下巴,荀彧看着垂头丧气的马钧以及站在旁边没有说话的诸葛亮,“听闻尔等起争执乃是为了‘连弩’一物,索性现在无人打扰且纸笔伺候,在此一争高低如何?”神色微动,诸葛亮捏紧了手中的图纸,“先生有法子评判?”不是他怀疑,荀先生是文臣,以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对机巧之类感兴趣,就算他们将图纸画了出来,胜负又该如何评判?徐庶担忧的看了诸葛亮一眼,这般直白的质疑真的没问题吗?听明白了诸葛亮话中的意思,荀彧揉了揉额头,安抚的看了一眼紧张的不行的马钧然后答道,“彧自是无法看出胜负,但以图造出实物总归不难,到时找城中能工巧匠,自是能一辨高低。”他当然不能直接从图纸上看出谁更优秀,毕竟诸葛亮在机关之上天赋颇高,但是马钧也丝毫不逊色于他。但是造出实物之后再分胜负不就简单多了,只简单两句话就定胜负这种事情他还做不出来。传说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正式将连弩用在战场之上,但是现在看来,那些后期用于战场之上的发明早就在他心里有了想法。“若是亮胜了,该当如何?”诸葛亮眼睛一亮,丝毫没想过自己会败的可能。他对连弩研究颇深,之前更是已经做出了实物,岂是这只见了一面的少年就能轻易改良的东西?被诸葛亮这话刺激的下意识就要反驳,但是一看旁边站着的荀彧,马钧吸了一口气又压了回来。在荀先生跟前如此自大,这人是不将他们书院的学子放在眼中还是怎么着?就他手里那连弩,不说两倍,让他做出来超出五倍的威力都可以,傲气什么?同样被惊着的徐庶没忍住拉了一下诸葛亮的衣袖,眼中的担忧已经掩饰不住了,孔明啊孔明,私底下你怎么说都行,但是现在旁边可还站着一个荀先生呢!知道诸葛亮话中是什么意思,无疑就是想带徐庶一同进入书院,以免因为今天的事情让他对徐庶的印象不好。但是,荀彧偏偏不将话题往这上面引。“若是胜了,彧自会禀明主公,该赏的自然少不了。”愤愤的看着诸葛亮,马钧也顾不得羞涩,说了一句之后马上将纸笔拿了出来,“既然如此,那便开始比试。”方才的图纸他已经看过了,改进的可能还很多,等会儿他的图纸弄出来之后肯定比这人强。看着诸葛亮和马钧一人一张桌子奋笔疾书,荀彧也不急着离开,让人去取了一壶茶水然后慢悠悠的拉着司马懿还有旁边完全在状况之外的徐庶坐了下来。看了诸葛亮一眼,徐庶沉默了一下,然后果断坐了下来。喝着荀彧亲手泡的茶水,司马懿有些紧张的往马钧那边瞅了一下,然后正襟危坐看着淡然自若的荀彧,“先生,想要进入书院都要经过这般考核吗?”难不成这个书院中所有学子都是这么精通机关术数?这是个正经书院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司马懿紧张的看着荀彧,傻乎乎的就问出了这么个傻乎乎的问题。看着被刺激的开始说胡话的司马懿,荀彧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瞎想些什么?”笑着将司马懿面前的茶杯续满,荀彧瞥了一眼看上去比那边正比试着的两人还要紧张的司马仲达,“不同的人自然是不同的考核方式,诸葛孔明当得起这般。”稍稍松了一口气,司马懿终于能安心喝口茶了,嗯,先生手艺真好。用茶水堵住了司马懿的嘴,荀彧微微颔首,将注意力放到旁边安安静静假装自己不存在的徐庶身上。这人随诸葛亮主动前来,定然不会给他们玩什么一言不发的把戏了。“元直此来可做好了准备?”放下手中的茶杯,荀彧似笑非笑看着徐庶,然后慢悠悠的问出了一句话。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