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潼关天堑保卫战(上)(1 / 2)
滚滚黄河数千年,由于不断的泥沙堆积,函谷关以北的河岸不断抬高,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开始削弱,位于谷地的函谷关军事地位也日渐衰微。
东汉末年,防御关口向西迁移到了更靠近黄河、渭河及洛河的交汇处的黄土原上,潼关的历史重要性日益突出!
自秦汉以来,沿渭水、黄河南侧通往河洛地区的道路,一直是连通长安和中原地区少有的官道,史称“崤函道”。
此通道南边是秦岭,北边是黄河天堑。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的潼关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扼守在通道的咽喉上,被称为“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设立潼关后,这一条通道就被称作“潼关路”。
至此,潼关替代了函谷关,承担军事要隘的重任。
东汉末年,马超起兵进犯洛阳。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随着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成为北方的霸主。此时,西凉马超率领大军进攻曹操,企图夺取关中地区。
曹操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潼关迎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