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7(1 / 1)

加入书签

('

是。”魏叔易尽量面不改色道:“我只是突然想上炷香。”

魏妙青了然,朝他眨了下眼,小声问:“兄长是来为常娘子求平安的吧?”

听得那三字,魏叔易一个激灵,手中的香险些跌落。

魏妙青揶揄地看着他,还说不喜欢常娘子呢,分明比谁都紧张。

怀此心思,魏妙青全程都拿“看你还嘴硬到几时”的眼神,望着兄长。

魏叔易第一次顾不得去感知身边人的眼神。

上完香,从佛堂中离开后,魏叔易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些许。

上香果然很有用……

他如此安慰自己。

于是,他看起来和往常一样,回到居院沐浴更衣,又处理了半个时辰的公务,适才回了卧房,合衣躺下歇息。

只是交待小厮:“不必熄灯,我尚有用处……”

又道:“令人轮流守在外间,不可离开。”

小厮未敢多问缘故,心中却警惕起来,郎君如此交待,莫非预感夜中会有刺客?

小厮不敢大意,立即下去安排了此事,特意寻了最为身强体壮的护院前来守着。

魏叔易躺在床榻之上,翻来覆去至深夜,好不容易闭上眼睛,又忽而睁开,坐起身。

不对……!

若她是被先太子殿下借尸还魂,那么……

当然,此等怪事出现的可能少之又少,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只是说,万一,万一是……

万一是真的,那她……“她”内里装着的,竟是个男子魂魄?!

男子!

他竟然对一个男子……?

魏叔易僵坐良久,神情变幻间一度如遭雷击。

旋即,他觉得自己不当一个人承受此等惨绝人寰的无助感受,是以拉了另一个人出来——这件事……崔令安,他知晓吗?

他甚至想立即写一封信给崔令安,八百里加急的那一种!

……

春闱分三场而试,每场考三日,统共九日。

春闱结束之前,远在安北都护府的崔令安,的确收到了一封自京师而来的八百里加急密信。

确切来说,是密旨。

……

当日,崔璟即暗中离开北境,率轻骑,赶赴河东道,一路南下。

“话说回来……崔大都督是如何提前料到会有密旨传他离开北境的?”崔璟走后,秦都护甚是不解地问崔璟身边的记室。

崔大都督走得甚是突然,一句交待都没有。

但崔大都督身边的记室很快找了过来,如此秦都护才知道,原来崔大都督早已将其离开北境之后的事务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了,只是令记室转告安排。

记室也摇头。

是啊,大都督是如何未卜先知的?

是在千里之外,仍能预料得到圣意所在?还是说……早就做好了,要去助那位常家女郎的准备?

……

然而崔璟离开不过五日,忽有一名随行的心腹轻骑兵负伤折返,极不容易支撑着回到安北都护府外,即从马上摔了下来。

秦都护闻讯疾至,在前院见到了这位被扶着进府的轻骑兵。

秦都护见状面色一紧,忙上前将那轻骑兵扶住。

', ' ')('

“秦都护……”那骑兵受了重伤,见到秦都护,才终于艰难开口,“我们……遇到了伏击。”

秦都护神情大变:“怎会……那崔大都督此时……”

“大都督,出事了……”

骑兵说罢这一句,即彻底昏死了过去。

秦都护面色惨白,身形一时僵硬。

这下要出大事了!

……

第276章 有点担心他

崔璟出事,则意味着玄策军无主,在此紧要关头,实在事关甚大。

秦都护纵然悲怒交加,却也不敢有丝毫迟疑,一面令人赶去崔璟出事之处查看,一面写了急信,分两封,一封传回京师,一封递往洛阳。

此封十万火急的密信传到洛阳时,恰是自京师而发的玄策军抵达洛阳的第二日。

这封信被送到了暂时统领玄策军的李献手中。

玄策大军正在洛阳城外安营,李献得洛阳刺史迎待,于城中与洛阳官员商议守城之事。

从刺史府离开后,李献上马,在一名官员的陪同下,率领一支亲卫,去往洛阳宫城巡看防务。

这也是他离京之前,圣册帝的交待。

他于内宫门外下马,得宫使迎候,巡视罢各处,即入紫微宫,登高阁而俯瞰整座洛阳城。

“真不愧是书上写着的中都洛阳……”李献身边跟着的一名披着湖蓝披风,装束与口音皆不似中原汉人的妙龄女子,此刻惊叹着道。

李献负手而立,放眼望向远处:“待到下月,城中牡丹竞放,方是我少时记忆中的洛阳。”

他语气中有着追忆,那妙龄女子不禁看向他。

男子生得一副很好的皮相,虽已三十多岁,看起来却尚不足三十,他未曾蓄须,面容白皙,有着一双极好看的眼睛,眼尾微微上挑的弧度飘逸风流,似总含着笑意,看起来温柔又多情。

女子眼神如水,柔声道:“将军思乡已久,如今终于回来了。”

“是啊,时隔四年,终于回来了。”李献语气里有一丝喟叹,眼中微微含笑。

此时,一名带刀亲卫快步走来,行礼道:“将军,有北面来的密信!”

李献接过信时,那女子适时地垂首退开数步。

李献将信拆看,见得其上内容,眼神微微一震。

崔璟……竟在中途出事了?!

他很快将眼底一闪而过的震惊之色掩去,心中却久久不能平息。

崔璟此时出事,那玄策军……

天色阴沉着,春风仍有两分寒意,李献定下心神,敛容,将信收起,转脸看向城外大军安营的方向。

……

午后申时,李献带人出城,回到了军营之中。

几名玄策军中的副将很快前来求见,向李献询问接下来的安排。

李献盘腿坐于沙盘后方,不动声色地道:“不急,徐氏乱军遭大雨阻途七八日余,大军停滞不前,现下还未能靠近汴州。”

他们赶来洛阳的途中也多雨水,但南边雨水更大,道路泥泞不堪,辎重车马皆无法前行,而遇狂风暴雨之时,河水急涨不平,水路也无法贸然行进,是以徐正业的大军被迫原地停滞已近十日。

在李献看来,若非是这场大雨,汴州此刻必然已经变了天。

在此时的汴州尚且完好无损,所以……

他接着说道:“我等奉命前来,是为护卫洛阳,战势未明之下,还当观望为先,而不宜贸然离开,以免使洛阳陷入失守之危境。”

又看向那几名武将,道:“况且,崔大都督尚且未到,此一战,还须听从崔大都督指挥,方可万无一失。”

他的口吻谦逊而又待崔璟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