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 / 1)

加入书签

,把今天的事情和方大厨子大致说了一下。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很有必要多问多学,目前为止,会教她的便只有方大厨子。

方大厨子也不吝啬,认认真真地给她分析了一遍,其中说得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说常姨娘和太太安氏之间到底还是生了嫌隙。

谭姨娘的挑拨离间多少还是有用的,哪怕她说的轻轻巧巧,孩子归谁、心里装着谁还是常姨娘和太太之间没有办法去消磨掉的横亘在两个人中间的问题,再亲密也没有用,解决不了。

往日里暂时能保持面上的平静,真到了利益相关的时候,只怕也会撕破脸。

他一边说一边有些发愁:“之前觉得你去常姨娘院里能有个不错的出路,如今看来只怕不行,风险太大了。”

顾二丫低声说:“那便不去了,我就在灶房里守着干爹。”

方大厨子瞪她一眼:“拉倒吧!这厨房里有什么好呆的?都不用明年,我估摸着等老爷太太他们从别庄离开以后咱们这儿就得黄了,到时候何去何从还不知道呢。”

他是真不看好这庄子上的前程,混吃等死的管事,几年想不起来有这地方的主家,再加上这不作美的天公,不出一二年,整个庄子都要散了。

“从你被买进来就已经入了奴籍了,这庄子散了你还是脱不了奴籍,到时候要么被随手转卖,要么就收归官府重新发卖,谁知道以后能不能碰个好主家呢?”方大厨子语重心长,“姜家你别瞧着人多,事儿不算多,各个院子里的争端也分明,等你进了院子里好好打算一番,要么往上再走走,要么争取让主子给你脱个奴籍,将来当个正经良民难道不好?”

顾二丫不觉得有什么好的:“我从前也是良民的。”

她从前是正儿八经的良民,顾家虽然穷,却有自己的地,户头上写得明明白白他们是正经平民百姓,只是后来太穷了,田地都卖了,没了自己的地就开始租地主的,从百姓变成了佃户,后来么,又从佃户变成了奴籍。

可见良民也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当良民的时候她就没有哪一顿是吃饱了的,反倒成了奴籍了,她天天不仅吃得饱还穿得暖,甚至还有富余点心吃。

良民可活不下去。

方大厨子听了她这副歪理差点没晕过去,直接一下午都没搭理顾二丫。

——这傻丫头太倔了!劝不动!

顾二丫乐呵呵的,方大厨子不搭理自己也不生气,照旧跟在他身边忙前忙后,把他磨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了。

就这么忙了两三天,等这天晚上晚膳都送到各个院里了,厨房里除了留火值守的人都散得差不多了,顾二丫也打着哈欠准备回去的时候,她在树下碰见了一个不速之客——裹着一脑袋纱布的姜云瑶。

她大约知道自己卖惨装可怜在顾二丫面前十分有用,迎着顾二丫诧异的目光就开始掉眼泪,一边擦泪一边说:“我这两天吃的东西实在太淡了,嘴里都尝不出什么味道了。”

她十分可怜:“二丫,能给我弄点别的东西吃嘛?”

第24章

顾二丫残忍地拒绝了她。

她是容易心软,但她听话,方大厨子说三姑娘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那三姑娘就算眼泪都流干了,她也不可能给她吃一点儿。

她怕出了事情担责任,也怕方大厨子背黑锅。

但如果三姑娘饿了,她还是可以弄一点东西给她吃的。

进了厨房,她先去和留火值守的人说了一声——白厨子定下来的规矩,要用大厨房的东西都得报备。

那几个值守的人里也是有厨子的,手艺虽然比不上白厨子和方大厨子,但多少能顶上点用做些吃食,毕竟半夜里大厨房鲜少开火,顶多各个屋里会来要一点儿热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此刻顾二丫去说请他们帮忙给三姑娘做点吃食,他们就犯了难。

说白了人人都不想掺和进两边的争斗里,都在隔岸观火看谁能赢,白厨子那个人太精明,晚上大厨房动了火,第二天他就能知道,紧跟着白天就要阴阳怪气给人穿小鞋。

相比之下,他们会优先拒绝好说话的方厨子,因为他是个纯粹的好人,不会压榨他们这些帮厨帮工,就算被拒绝了,他也笑呵呵地不放在心上,更不会给他们穿小鞋。

她去交谈的时候姜云瑶就溜溜达达跟在她后面,一脸好奇地看着,心里迅速琢磨清楚了厨房里的局势,微微咋舌。她看着这情况,总觉得这些人心里的想法和现代职场没什么区别,欺负好欺负的人,有多的活或者那些脏累的活会优先转给好脾气的人做。

说不上谁对谁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罢了。

姜云瑶没有表现出来,看着顾二丫捋了袖子,只问她:“你要自己做东西?”

顾二丫脸上看不出来生气的情绪,反而认认真真道:“他们有自己的难处,我也只是提前知会一声罢了,不然为了我用了一点儿东西还有的掰扯,太麻烦了。”

她也不是纯傻子,要是她说自己半夜饿了要做点东西吃,明天白厨子就能杀到方厨子跟前给他一顿骂,但她说的是给三姑娘做吃的,三姑娘是主子,主子饿了要吃东西,还是病号,她不信白厨子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干爹这段时间教了我不少东西呢。”顾二丫找了个盆出来揉面,“虽然手艺不算好,但多少还是能吃的。”

方厨子认真教,她自然也认真学,静下心来,又有天赋,进步很快。

做个清汤面不成问题。

她让姜云瑶站远一点或者先去外面坐一会儿:“里头油烟气儿大,别弄脏了你的裙子,我一会儿就好。”

姜云瑶没走。

她不是真正的三姑娘,也不知道那丫头到底是什么性格,但她也没打算完全装一辈子另一个性格的人,既来之则安之,让别人适应自己的新的性格很重要。

生死之间的顿悟是个很好的借口。

她没动,顾二丫也没管,细细地揉着面。

顾二丫年纪还是小了点儿,手上力气不大够,便找了个矮凳子,把面盆放凳子上揉:“我干爹教我的,先弄一碗水,分三次放进面里,再用筷子打散成面絮,然后慢慢揉到一起。”

当时方厨子怎么说的来着?揉面是个技术活儿,有些人一辈子也揉不好一团面,是没找到章法,手上的力道、加面加水的顺序很重要。

揉好的面放着醒一醒就能用了,但顾二丫胳膊短,抻不开面,只能选择刀切。

五岁大的年纪,却能使的一手好刀,像模像样的,一看就没少干活。

姜云瑶难免多问了两句:“你以前在家里常干活儿?”

这些事情顾二丫其实都和姜云瑶说过一次,但姜云瑶说自己都忘了,顾二丫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