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 / 1)
。
张掌柜还是气愤。
姜云瑶却说:“中京城的人这么多,咱们也拦不住所有人都复刻咱们的东西,只要别人知道咱们是头一家就好了,再说了,这东西本来也就不难做。”
现代但凡经历过大数据洗礼的人,看了那么多的视频也都能学会怎么做煎饼果子了,随便就能上手,刘厨子是在明厨做的,有心人想要学,买上两个煎饼果子都能学会。
至于里头夹的这些东西,吃上两个也就能明白了。
她从来没小看过古人的智慧,这些人可不比现代人愚笨。
现代那么多小摊贩卖煎饼果子,也没见谁跳出来嚷着这东西只有我能卖吧?
等到往后跟风卖的人多了,就更难去追究了。
她道:“我们的优势从一开始就建立了。”
要不她为什么把消费的目标人群放在那些皂吏身上呢?那些穿着官服的人常在她的铺子里来往,本身就像是一个活招牌一样。
人家买煎饼果子,第一个反应肯定也都是来她们这儿买,旁人复刻的再多也不一样。
更何况:“咱们的成本和利润已经压得极低了,他们要卖也只能跟着咱们的价格卖。”
她最怕的还是有人打价格战,要真是亏本做买卖,以姜府的家底倒是也能耗得起,但很没必要。
张掌柜问:“那咱们就忍了不成?姑娘也忒好性儿了。”
姜云瑶沉思了一下,摇头:“不忍,我自有法子。”
她仍旧领着顾明月出了门,与她说:“你去叫那些小孩子过来。”
之前她用糖糕买通了街上流窜的小孩子,让他们替自己的铺子宣传,过后是顾明月去发的糖糕。她年纪小,又是小孩子心性,很容易就能和那些小孩子打成一片,前段时间姜云瑶又教她吃不完的东西可以给别人分享,除了府里的那些丫头们以外,顾明月分享的最多的就是街上这些小孩子了。
她是知道怎么能够快速找到那些小孩子的。
没一会儿,那些小孩子就跟着顾明月窜到了姜记食铺的后门。
见了姜云瑶他们有些拘束。
姜云瑶也不在意,弯腰说:“你们还帮我去办一件事情,等你们回来了,我还给你们发糖糕吃好不好?”
短短几日的功夫,这些小孩子都已经相当有秩序了,甚至找出来了其中一个领头的小孩,叫虎头。
虎头犹豫地看着她:“你说是什么事情?”
姜云瑶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叫你们去几家铺子跟前说上几句话。”
她附耳交代了几句话。
虎头很明显松了口气:“才这么点儿事儿啊!没事,就算你没有糖糕,我们也会看在明月的面子上帮你做事情的!”
他招呼着其他小伙伴:“走走走,干活儿去了。”
很快,许多和姜记食铺一样卖煎饼果子的铺子门前就有一大群小孩子奔跑而过,他们边跑边闻空气里的煎饼香气,一边喊:
“咦,姜记食铺怎么换了地方开了?”
“没换地方吧!我刚刚还看见他们在卖煎饼呢!”
“那这家怎么卖一样的东西?”
“那谁知道呢,不过我觉得还是姜记的煎饼好吃!”
……
有些话是姜云瑶教的,有些话却是他们自己自由发挥的。
姜云瑶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被人复刻到了头上还能好好忍下来。
她不至于使那些阴司手段害人让人做不了生意,但膈应人她是相当拿手的。
做生意的人大多还是厚脸皮的,能给自己挣钱的事情,哪怕被人指着鼻子骂上两句也能硬着头皮做,或者说当初他们选择复刻的时候就已经是相当厚脸皮了。
她的目标也只是膈应他们,顺带着告诉所有的客人她这才是第一家罢了——说起来她还得感谢他们呢,光靠姜云瑶自己这一家铺子可没办法包拢到所有客人,最开始会来她这里买小食的人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人或者是路过这儿的人。
但那些铺子一开,中京城其他范围内的人看见新鲜吃食怎么也会去尝试一下,姜云瑶再叫这些小孩子去喊上两嗓子,不超过七天,这些客人就都会来她这里尝试一下。
复刻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味道还算不错了,那原版的得有多好吃?
左右也不是要出城才能尝得到,多走两条街罢了。
而姜云瑶甚至还省下了宣传的功夫,唯一的支出也就是给那几个小孩子做了煎饼——他们说不要糖糕了,家里人还没吃过煎饼想尝尝是什么味道的。
姜云瑶便叫人给他们做了煎饼,有些不要煎饼的,她也折了三文钱给他们。
把他们高兴得和什么似的,一个个都发誓以后还是一定会帮姜云瑶。
且那些煎饼果子他们也不是白吃的,姜云瑶只让他们去喊上几回,虎头却自发组织这些小孩捧着煎饼故意去人家铺子门口晃悠,一边啃一边嫌弃人家铺子做的味道不够好。
若是有不知情的人问他们在吃什么,他们也颇为大方地把手里的煎饼果子给人家看一眼闻闻味儿,再指一下路,特意说明是城西第四间姜记食铺出品的煎饼果子,又细细介绍一遍有什么口味可供选择。
总之,相当敬业。
姜云瑶也不拦着顾明月和他们来往,只盯着让她不要受伤或者经历别的事情就是了。
且因为顾明月时不时地给他们一点儿糖糕、点心吃,她甚至隐隐成了孩子头,比虎头说话还顶用。
当然,她这般做法也是会引起不满的。
宁怀诚才进了司市的门就听说了,有几家铺子联合起来告了姜记食铺,说姜记食铺恶意竞争。
凡是行商、市场上的事情都归司市管,宁怀诚之前也立了规矩,不许商贩之间恶意竞争。
这会儿有人来告,恰巧又碰上司市这段时间没什么事情做,他便听了一会儿。
那几家联合起来的铺子觉得自己相当委屈:“哪有这样在别人家的铺子门口宣传自家东西的?太过分了。”
司市的小官吏们都互相使眼色。
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姜家食铺吃上煎饼果子的人,自然知道如今风靡中京城的煎饼果子最早的出处在哪里,这些人也是他们这儿的熟面孔了。
这几日也有不少店铺陆陆续续要过来更改铺子的经营范围,有些是正常更改——这一部分是突然对明火有了详细了解的,在经历了姜家食铺以后才知道原来明火并非是完全禁止烧火,而是炭火也可以,他们可能想转个行当,倒也不出奇。
但也有不正常的,也就是他们跟前这些人了,原先也都是卖吃食的,根本就不是卖吃食,个个都要求过来改成小食铺子,且报备的还都是要卖姜记食铺的同款。
但说白了这事儿和司市没关系,他们只负责签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