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1 / 1)

加入书签

么都惦记着他的亲娘,如今小心思也多的很,常姨娘又一向本分些……”

她话没说完,可在座的这些人都能明白她的意思,正是因为常姨娘本分,又时常惦记着这个孩子,万事都把他放在第一位,姜玉琅是活人,当然能明白她心里在想什么,自然也就更往那边儿偏心一些。

他心疼自己亲娘,再和安氏关系好,中间也隔着一层。

但孟姨娘未必。

她可比常姨娘更闹心一些,但凡生个儿子再抱到安氏膝下,她也不过是闹腾,等发现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她就会怂下来了。

——孟姨娘可不像常姨娘能一心为着孩子好,可以常年穿得朴素,没了孩子,她只会想办法再去勾搭姜逢年再生一个。

哪怕是儿子也一样。

嘴上说得好听,如何如何喜欢孩子,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才喜欢。

安氏有好一会儿没说话。

姜云瑶也不着急,说完她就低头吃点心去了。

安氏说:“这事儿还得容我想一想。”

她养姜玉琅的时候一片真心,养孩子有多费劲,没养过的人是不知道的,不只是操心吃喝便能解决,该如何引导思想观念,教导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安氏被姜玉琅伤了心。

她未必会再想养一个孩子。

姜云琼倒是与她说可以养:“这不光是为了您好,对三妹妹也好。”

她说:“到底是有着一层血缘关系在,将来若是真有什么事情求到三妹妹身上,她能睁闭着眼睛当做没瞧见不成?”

孟姨娘作了这么多年的妖,将来若是还养着儿子,难不成还会消停?只怕更烦人,追着姜云瑶闹腾。

在这件事上,姜云琼倒是更狠心些:“你要是再怕出常姨娘这样的事情,就把孩子抱了,把孟姨娘送到庵里去,好吃好喝地供着,保她一辈子荣华富贵也就是了!她求的不就是这些吗?”

真当这些姨娘有多喜欢自己的孩子似的。

十月怀胎挣下来的孩子,感情是有,但这里头掺杂着多少利益,也就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若真喜欢,便是女儿也能当个宝贝一样养着,哪里会轻贱?

不过是贪图儿子能继承的那份家业罢了。

她们指着这份家业给自己养老,成为自己终身的依靠,既如此,安氏给她们也就是了。

也省得孟姨娘没事儿就来找姜云瑶闹。

安氏睁开了眼:“先瞧瞧吧!等她真能生下来儿子再说。”

孟姨娘这儿子还早着呢,才刚怀上,她藏着掖着两个月,跑来找了一回姜云瑶,立刻就暴露了。

她又不是什么低调的人,消息一暴露,立刻抖擞起来,逢人便说自己怀的是儿子。

她如何其实本没有人关心的,人又不受宠,能怀上都是意外了,她们在意的是姜云瑶的态度。

若是姜云瑶一心把孟姨娘这胎当回事,那些个姨娘才要担心一些,毕竟姜逢年常在太太院里来往,也颇为喜欢姜云瑶,她要是有意替孟姨娘说话,这孩子才不一样。

但后院的人观察了许久,也没看出来姜云瑶有什么动静。

这些个假姐妹的姨娘都送了东西去孟姨娘院里看望过了,姜云瑶这个亲女儿反应却平平,每日里早出晚归。

她身边的人消息瞒得紧,除了小芹——但从小佛堂回来以后,姜云瑶就把小芹送回了孟姨娘身边。

吃里扒外,顾明月还特意敲打过她,可她听不进去,那能怎么着呢?左右姜云瑶身边不缺人伺候,倒是孟姨娘怀着孩子,屋里又只有锦绣一个,正缺人手。

至于孟姨娘得知小芹回来摔了茶盏这事儿,就不是姜云瑶在意的了。

她如今正在收粮。

中京城的粮价一度飙升,且供不应求,她怕出什么意外,正悄悄儿地屯粮。

她也没买铺子了,只买了个后院大的民居,瞧着是民居,其实后头全打通了做了库房,门都用铁锁锁上好几回,地上铺着干燥防潮的杂草之类的材料,每个屋子里都囤上了粮食。

这事儿她也和安氏说了,让她也囤上一部分。

两边没囤在一起,为的是以防万一。

一共五间屋子,囤到第三间的时候,边关来了消息——戎狄来犯,彻底打起来了。

从边关送过来的消息有滞后性,中京城以为只是打起来了,但姜家和元夫人有来往,元夫人打通了宫里的关系,又时常经商走商路,消息更灵通一些。

她给安氏递了消息,说边关战事惨烈,戎狄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又都是骁勇善战之人,边关死伤无数。

她信里说,英国公府已经折了一个儿子进去,只是战事紧急,没时间送回来消息。

第66章

那些百姓还不知道消息,只知道这几日粮价疯涨,连带着各处的吃食也都跟着涨价。

姜逢年倒是长了记性,回来的时候老老实实和安氏交代起了如今的情况,显然也知道这种情况是不能瞒的。

“陛下这几日一直叫英国公府的人进宫。”姜逢年说,“如今英国公府哪还有什么人,只一个病秧子罢了。”

他这话说得不大好听,安氏皱了皱眉:“人家好歹帮过咱们,你说话客气些。”

姜逢年便讪讪的:“往日里说习惯了,怪我。”

他撇过这话,又说起别的:“如今朝上分了两派,一派说要继续打,一派又说要讲和,吵得不可开交的。”

这两边各自持有的观点也很鲜明,讲和的那一派不过是觉得如今朝廷的情况不适合打仗,内忧外患,就算要打,怎么也得等到休养生息以后,百姓饿不着肚子才能打。

主战派的想法就更加简单了,打都打起来了,戎狄摆明了要从他们身上撕块血肉下来,能就这么轻易退去?戎狄占优,若是一心要讲和,他们只怕要付出不少。

戎狄所求不过是金银粮食,他们自己都没有,又如何讲和?

讲了和,那边关已经牺牲的那些将士又该怎么办?

姜逢年也是有些文人气节在身上:“要我说就不该讲和,一气儿打回去才是要紧的。”

可要打回去,大军一日耗费的粮食不在少数,如今又是冬日里,耗费更巨,这些上哪儿去弄呢?

这话也就无疾而终了。

他与安氏说:“这几日囤些粮食吧。”

安氏早囤下了,等他的消息,只怕倾家荡产也未必能囤下多少。

不过她没说什么,只道:“孟姨娘又怀上了,你去瞧瞧吧。”

姜逢年年近四十,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再有个孩子,倒是抛却了对孟姨娘的那点儿不喜,乐滋滋看她去了。

安氏扭头就叫姜云瑶过来,谁知她不在,府里只有顾明月一个。

“你家姑娘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