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独孤求败(七千字(1 / 1)
第293章 独孤求败(七千字更新!)
黎晓有时候也不理解,为什麽她男朋友对陆严河就跟磕了药一样盲目欣赏。
甚至还有点吃醋。
黎晓很确定,毛佳阳对她的评价绝对没有对陆严河高。
不过,因为跟毛佳阳在一起的缘故,黎晓也偶尔会跟陆严河近距离打个照面,甚至是坐在一块儿吃饭。
黎晓跟陆严河接触了几次以后,却有些理解了毛佳阳的感受。
有的人,哪哪都很完美,但因为完美,让人觉得是个假人,反而怎麽都喜欢不起来。
陆严河,认真,阳光,不装逼,很诚恳,就像毛佳阳说的那样,人很nice,而且,三观很正,让人无法讨厌。
黎晓一开始还觉得毛佳阳是脑子直,看不出陆严河这种混迹娱乐圈的人的复杂,她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和地位,绝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人,而跟陆严河打交道以后,黎晓反而释然了。
陆严河也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简单的人。这是黎晓改变自己对陆严河看法的开始,如果陆严河想要把自己装成一个简单的人,满口理想和正义,黎晓反而就要对他敬而远之了。但他从来不卖弄自己在工作上的见识,不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对他们的事情进行说教或者指点——黎晓最怕的就是这点。
黎晓是学新闻专业的。
在这个天天有人嚷着「新闻已死」的时代,黎晓也常常为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出路感到发愁。
目前除了国家的新闻机构,新闻人几乎已经没有多好的去处了。自媒体已经成为主流,新闻的专业知识在快捷便利的网络时代似乎也显得不那麽重要。
在一次跟陆严河吃饭的时候,黎晓下意识地因为一个话题谈起了自己关于这个专业的烦恼,刚说完就感到后悔。
黎晓之前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别人的安慰,或者鼓励,但都只是一些浮于表面的话,没有实际意义。最糟糕的是,会有人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对新闻这个行业做一番自己的点评。黎晓最厌恶的就是这种。
她知道新闻这个行业已经与十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不意味着她就可以坦然地听别人对这个她热爱的东西指手画脚。
但陆严河的反应却出乎黎晓的意料。
他很认真地点头,却没有急着接话,没有急着说新闻XXXXX,而是很认真地问:「你当时选择新闻这个专业,是你的第一志愿吗?」
黎晓有些惊讶地点了下头。
陆严河说:「叶脉网的一位编辑,辛子杏,她是负责《跳起来》电子版的人,她以前是一本时尚杂志的编辑,后来杂志不做了,停刊,她就去了叶脉网,从叶脉网的时装板块开始做起,当时在廊化拍街拍的时候,突发奇想想要做《城市游记》这样的纪录片,现在也成了《城市游记》的制片人。」
黎晓有些诧异地看着陆严河,不知道他突然说这个干什麽。
陆严河笑着说:「我就是很佩服你们这种一直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像能够爆发出特别大的能量,她手头上的事情特别多,每天也特别忙,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她喊过累。」
大概是因为陆严河所说的过于出乎她的意料了,黎晓反而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伱也是一直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陆严河摇头,说:「我是先开始做一件事,然后才慢慢开始喜欢上它。」
「嗯?」
「艺人这个职业,演戏这件事,我不是因为喜欢它而去做的。」陆严河坦率地说,「而是做了之后才慢慢喜欢上。」
「那《跳起来》呢?」黎晓又问。
陆严河笑了笑,黎晓觉得自己从陆严河的这个笑容里好像看出了一点羞涩。
黎晓觉得是自己看错了,是错觉。
一个大明星怎麽可能还会在笑容里流露出羞涩。
陆严河说:「这本杂志……该怎麽说呢,它当然是我想做的,但是我真正想要做这本杂志,是因为跟我一起做这本杂志的人。」
「哦,对,你说过,我记得你在一个采访里说过,那是因为你可以跟你的高中同学们一起做这本杂志,让你们在毕业之后仍然可以联系在一起。」黎晓点头,想起来了自己看过的这则采访。
毛佳阳扭头看向黎晓,问:「你还看过老陆的采访?」
「他很红嘛,偶尔会刷到推送。」黎晓说,「而且,你也知道的,我很多同学都是他的粉丝,经常转发跟他相关的一些消息。」
毛佳阳对陆严河笑着说:「这倒是真的,晓晓好几个朋友都说过,希望毕业以后能够去你那儿工作。」
「我那儿?」陆严河一愣。
他心想,他那儿是哪儿?
毛佳阳说:「《跳起来》不是做了很多自媒体吗?然后经常发一些评论和采访的稿子,她们很想要做那个。」
陆严河反应了过来,「那个啊,那不是我做的,是陈思琦她们编辑们做的,跟我无关。」
毛佳阳说:「我看到新闻说,你自己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
「那就是一个空架子而已,除了我和我的经纪人,没有任何人。」陆严河摆摆手,「只是为了方便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黎晓问:「你跟京台合作的那部剧,是你自己写的剧本?」
陆严河点头,说:「准确的说,是我们导演白景年想要拍这麽一个故事,于是写了一个故事的概念,要六个年轻人做主角,三男三女,他们在一座繁华的大城市里生活丶工作丶追求梦想,成为很好的朋友,我就根据他写的这个概念,写了一个剧本。」
黎晓点了点头。
「不过我到现在都没有想出来一个合适的名字。」陆严河说,「不知道取一个什麽样的名字会觉得合适。」
黎晓问:「名字不是很容易取吗?我看现在很多什麽《温暖的,甜蜜的》《滚烫的人生》之类的名字。」
「一个剧的名字肯定还是要跟这部剧本身的气质像一点才会好,也不想用一个挺矫情挺文艺的名字,因为这是一个情景喜剧,讲的是最自然丶最松弛的故事,最好就是那种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这部剧,没有太多修饰性的词语。」陆严河说。
黎晓闻言,说:「你们六个人做主角,讲你们六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梦想和友情,那就围绕这六个人想个名字好了。」
黎晓一句话在陆严河的脑海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陆严河想起了一个很久远的名字。
《老友记》的别称——
《六人行》。
陆严河不想用《老友记》,是因为故事一开始的他们并不是老友,英文名就是《Friends》,直译是朋友,在中文的语境中太普通。
但是《六人行》却莫名适合这个版本。
句式是来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三人行」,「六人行」三个字完全地符合了陆严河关于名字少修饰而凸显主题的标准。
-
陆严河终于确定了《六人行》这个名字。
而第一轮试镜结束以后,共有十八个演员进入到第二轮试镜。
这一轮也不是试镜了,而是面试。
第一轮会请他们做一个小的情境表演,看看基本素质,这一轮就是单纯聊天,看演员本身的性格和素质。
第二轮试镜,颜良和温明兰也来了。
陆严河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既然是六个人一起主演这部戏,演员之间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
-
大家一起交流意见的时候,陆严河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看演员的角度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白景年就特别喜欢一个叫柏锦的女孩。
「长得很俊一姑娘,眼眸之间有英气,人也开朗,你看她言行举止什麽的,都跟李丽丽很像。」
「但是李丽丽其实是一个挺傻大妞的女孩,形象上确实很合适,但没有李丽丽身上那种会做傻事的劲儿。」胡思维就有不同观点,「相反,我还觉得何荞田那个样子更像李丽丽一点。」
「何荞田长得没有柏锦漂亮。」
「两女孩都挺漂亮的,只是气质不一样。」胡思维说,「你就喜欢柏锦那种有点英气的姑娘。」
白景年:「何荞田感觉就是一演小姑娘的样子,你看她那样子,像是敢在婚礼上逃婚的女孩吗?」
白景年是嫌何荞田太温婉甜美了。
这两个人争执一番后,各自说服不了对方,就来问陆严河的看法了。
陆严河觉得他们两个人说得都挺有道理的。
「光是从她们今天来看,可能也看不出太丰富立体的东西来,要不请她们一起试妆,看看谁更适合李丽丽。」
在《六人行》中,陆严河写的李丽丽就是照着《老友记》中瑞秋的样子写的。一个漂亮丶但生活中完全不以「美艳」动人的普通女孩。而柏锦和何荞田都让陆严河觉得稍微差了一点,不过想要让演员跟角色百分之百的适配,本身这个想法就不合理。所以陆严河才说,也许可以再看看。
真要陆严河做选择,陆严河觉得让柏锦去演周之西这个在三个女孩中最男孩气的女孩是最合适的。
本身陆严河写的也不是一个假小子,而是一个言行举止比较不太在乎女人味的女孩。周之西在《六人行》中是区别于陈晚秋的自律文艺和李丽丽的马虎大条的,她有她执拗的小性格,以及看似最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维,实际上却在很多行为方式上有异于常人。
柏锦这种跟一般女孩不一样的气质,就跟周之西很贴合。
至于何荞田,陆严河觉得她的形象不适合演这部剧,更适合去演一些邻家感强一点的角色,比如接下来如果需要一个来客串的某个主角的妹妹这样的角色。
只是陆严河是第一次参与选角,他对自己的想法不确定是否正确,所以,他也没有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陆严河不会因为这个剧本是他写的,不会因为看过成功的作品是什麽样子,就自以为有了可以在这里叫板所有规则的能耐。就像《记·念》这首歌,人家能在节目上一唱就红,他搬过来唱,也只是得到了不错的好评,小红了一把,真正把这首歌唱红了的人,是宋林欣。
如果认为直接搬运过去那些作品就可以在这个世界横着走,陆严河觉得自己也太低估了一个世界正常的运行规律。他有一座来自异时空的金矿,只是说他知道了很多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功的金矿。他仍然要懂里面的东西,懂它成功的原因,懂它被大家喜欢的理由。
在他不懂之前,就先学,先默默地看别人是怎麽做的。
-
大家在紧锣密鼓地看演员的时候,关于《六人行》这部戏更多的消息也流传了出来,尤其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1.这是一部情景喜剧。
2.这是一部打算边拍边播的情景喜剧。
3.这是一部打算周播丶一周播一集的情景喜剧。
4.这部剧在京台首播期间,将是电视台独播,不在视频网站上线,等全剧播完以后,再在视频网站上线。
……
几个消息一开始传播开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个消息,觉得匪夷所思。
不为别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太不可思议了,这些年就没有哪部剧这麽做过。
《六人行》怎麽敢这麽做?
尤其是不在视频网站同步上线,大哥,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几个人看电视机啊?
很多人真的是把这些消息当笑话在看。
直到有一个在视频网站工作的人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发言,说这个消息是真的:我们网站想要去买陆严河这部戏的网络播放权,结果人家不肯卖,说要在电视台首播结束以后,才考虑在视频网站上线。
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得到确认,许多人都懵了,无法理解。
一个在网络时代坚持在电视台做独播的情景喜剧,还是周播?
确定吗?
不是在开玩笑吗?
你如果不是在开玩笑的话,难道是脑袋被门挤了吗?-
周平安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冲到了法务部门,问颜良的演出合同寄出去了没有。
法务一脸无辜地说:「上午已经寄给京台了。」
周平安发出一声歇斯底里的「操!」。
等周平安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离开星娱的法务部门,这个人一脸茫然,问:「他这是怎麽了?之前催着过合同的不也是他吗?为什麽好像我给把合同做好了,他还一副我做错了的样子?」
同事默默地将自己的电脑屏幕转向他。
法务凑过去看了一会儿,瞬间明白了。
「他想毁约啊?」
「估计是吧。」
「呃,我突然倒也能理解他的心情了,这个剧这麽搞,不摆明了要扑街吗?」
「哈哈哈,只在电视台播,不上网。」同事摇头,「京台这是把陆严河给忽悠了啊。」
「陈梓妍怎麽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呢?」
几个人凑在一起聊了起来。
-
周平安怒气冲冲地冲到了陈梓妍的办公室。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陈梓妍目光从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挪开,看向周平安,神色淡定,问:「我早就知道什麽?」
周平安说:「电视台独播,不网播。」
陈梓妍眉头微微一蹙,问:「所以呢?」
「你觉得一部只准备在电视台独播的戏,如果提前告诉我,我会答应让颜良去演吗?一个扑街戏的男主角也是扑街。」
陈梓妍:「周平安,你当了这麽多年的经纪人,是当到狗肚子里去了?」
陈梓妍一点没有做贼心虚的怯懦,劈头盖脸就骂了周平安一句,「什麽叫扑街戏?你懂个屁的戏。」
周平安:「你们他妈的都要放电视台独播了,这不扑街什麽扑街?现在有几个人看电视,就京台那平均0.4的收视率,有几个人在看?」
陈梓妍白眼一翻,说:「行吧,你瞧不上0.4的收视率,我马上就把你的话告诉每一个电视台的人,有本事你就硬气,以后你的艺人都别上电视台了。」
周平安气得破口大骂:「我他妈是这个意思吗?」
「你再我他妈一句!」陈梓妍怒目而斥。
两个人在陈梓妍的办公室里对峙,剑拔弩张,连办公室外面的人都能听到一些动静,纷纷诧异看去。
但是,他们也只是能听到一些怒吼的声音,却听不清楚究竟在吵什麽。
隔音还是做得很好。
周平安之所以发这麽大的火,觉得《六人行》要扑街还是其次,主要是觉得自己是被陆严河和陈梓妍给联手糊弄了。
其实,一部剧要怎麽播当然跟演员的关系不大,也不是演员能够决定的。
但是如果一部剧在筹拍的时候就要走一条明显已经走不通的路,那当然也会影响到很多演员乃至经纪人的最后决定。
周平安根本就没有问这麽一句。现在当下的剧集,要麽就是纯粹的网剧,要麽就是台网联播,再也没有所谓的只在电视台播出而不同步上视频网站的戏了。
视频网站才是一部戏收入的大头。
哪想到,这个情景喜剧这麽头铁,简直是脑子有病。
周平安跟陈梓妍吵了一番,也没吵出什麽东西来。
陈梓妍当然也不可能跟他吵出什麽东西来。
演出合同都已经签了,也不可能给周平安反悔的机会。
周平安真就只是纯粹地发泄自己的怒火,表达不满。
-
等周平安走了,陈梓妍一脸的怒气也随之消失不见。
她的视线重新回到了电脑屏幕上,给卢庆珍发消息,说:现在对《六人行》的种种质疑都不是坏事,一部剧在播出之前不怕有人争议丶质疑,就怕没有人关注,而且,这件事这麽早地曝光出来,也能够积极帮助这部剧只在京台独播的消息在观众心中加固印象。
卢庆珍:不过,这麽做是真的有点冒险啊。
陈梓妍:没有关系,以《六人行》的制作成本,就算是0.4的收视率也一样是盈利的,你以为京台会做亏本买卖吗?他们把制作成本压得这麽低,就是因为知道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卢庆珍:但是现在《六人行》的话题度真的很高,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几乎都是热搜的程度。
陈梓妍:京台的宣传部门一向给力,加上这一次话题本身就足。
卢庆珍:京台的宣传是一直给力,毕竟是传统大台,但是这麽铺天盖地地去做这种话题,很容易造成这部剧高开低走啊,还没有拍呢,话题度就这麽轰轰烈烈的。
陈梓妍:利大于弊,这部剧的明星只有小陆一个人,他扛不起一部剧的收视,很多大制作在播出之前各种保密,是因为他们有严格的宣传步骤,提前曝光会打乱他们的设计,但这部戏,不在前面一直把热度炒大一点,靠着小陆的知名度和现在那些粉丝,是撑不起这部戏的收视率的,总共只有八集,每周一集,第一集的收视率太重要了,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
卢庆珍明白了陈梓妍的意思。
陈梓妍:而且,我们都读过剧本,这部剧不一定能够一开始就让所有观众都喜欢,但没有什麽雷点会让观众觉得不舒服,所以,重中之重是把基本盘做大。
卢庆珍:行吧,这方面你们是专业的。
-
在这方面,陈梓妍丶胡思维和白景年三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当他们三个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尽管陆严河自己不太喜欢这种在还没有开拍前就炒话题的方式,他也老老实实地闭上了嘴,默认了他们的操作。
如果说一开始还是大家自发性的质疑,后面的相关讨论,就有了他们各自安排人下场的身影了。
讨论情景喜剧在这个网络时代的播放前景,讨论周播这种播放模式是否能够站稳脚跟,讨论只在电视台独播的情况下,收视率会不会增长。
陆严河甚至都知道,陈梓妍自己安排了人装成黑粉发起了一个话题:要是《六人行》电视台独播,收视率还不如京台0.4的平均收视率,那是不是本年度电视剧的最大惨案?
这个话题引发了大量的转发和讨论。
看似都是对他们这部剧的不看好,可是这样的话题讨论和热度却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六人行》这部剧。
陆严河丶温明兰和颜良几个人名字的搜索量,也在社交网络上激增。
颜良这段时间的名字搜索量就增长了270%,令怒气冲冲的周平安一边维持着表面上的怒火,一边又在意起了这意外之喜。
颜良的社交媒体粉丝数增长速度就变快了很多。
-
《年轻的日子》第二季开播,作为去年播出的当红综艺节目,第二季第一期的各项数据都更好了。
第一季确实为这档节目积累了不少粉丝,而第二季竟然能够原班人马录制,让老粉激动不已。
结果,在《年轻的日子》第二季的第一期里,就出现了陆严河创作这部情景喜剧的情形。
陆严河当时在节目里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写后面的剧本。
恰好跟拍PD在备采的时候问他,他一个人在用笔记本写什麽,陆严河就直接回答了是在写一个情景喜剧的剧本。
PD问:「为什麽会想要创作一个情景喜剧的剧本?」
陆严河说:「我不是原创,是这部剧的导演白景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项目方案,还有大纲,然后我是在他的基础上开始写的,但我写得挺快乐的,我很喜欢这几个人物。」
PD问:「那你对这部剧有什麽样的期待?」
陆严河说:「其实只要能够在大家看剧的时候,博得大家一笑,就足够了。」
PD说:「你在获得金鼎奖以后,其实很多人都很期待你什麽时候拿最佳男主角。」
陆严河点头,说:「是的。」
PD问:「为什麽不接一部更有利于你拿最佳男主角的戏呢?我们毕竟还是要承认,情景喜剧一向不太受主流奖项的欢迎,对吧?」
陆严河有些惊讶,瞪大眼睛,「这也可以说的吗?好吧,可能是的,但没有关系,我的经纪人始终跟我说一句话,她说,我很年轻,我可以充分地想要做什麽就去尝试,不要被别人的说法束缚,也不要被取得的荣誉束缚,我很感谢她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一直能够去做一些常规意义上不太出现在艺人身上的事情。」
PD问:「那尝试其实就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不在舒适区,也没有一个概率学上的成功率,你是怎麽看待这个问题?」
陆严河笑着说:「其实我还挺期待我的失败的。」
「嗯?为什麽这麽说?」
「其实是很多媒体朋友们把我的形象塑造得太好了,好像我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一个做什麽都会成功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不可能有人没有缺点,也不可能一个人做什麽都会成功,当我第一次失败来临的时候,我可以更加轻松地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因为不会再有人用我做什麽都成功来看待我将要做的每一件事了。」
说完这段话,陆严河就在镜头前面灿烂地笑了起来,一点都不像是在说客套话,一点都不像是在说一些面子上的话。
-
陆严河在《年轻的日子》第二季中的这段发言,被人截成长图,广为流传。
他的这番发言打动了很多人。
但也有一些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取标题为:陆严河,独孤求败。
显得陆严河贼嚣张。
陆严河也很无奈。
但这一期节目让陆严河的形象变得更好了——用一个网友的话来说,他的成就真不算高,但他的形象都已经好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这麽诚恳,能在镜头前保持着赤子之心,我根本不可能厌恶他。
因为他够真诚,很多之前的槽点,现在都变成了大家支持他的点。
他想试试写剧本怎麽了?
他想演情景喜剧怎麽了?
他想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怎麽了?
大不了就失败呗。
对陆严河来说,这一次最大的收获,是让他的那些事业心极强的粉丝们也释然了很多,不再质疑他的选择不靠谱,不是最佳选择。
陆严河无法对质疑自己的粉丝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支持。
所以,他很感谢她们终于还是理解了他。
前面三天爆更,写伤了,昨天还失眠了。
但今天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编辑告诉我,下个月上大封推。
感谢大家,感谢编辑,这本书自上架以来,每个月都没有断过推荐,算上下个月的大封推,似乎把所有的推荐都轮了一遍了,就差一个导读了。
求个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