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逼宫政变(1 / 1)

加入书签

第170章 逼宫政变

人群当中。

立即有人认出唐王的身份。

李恭?

陈三石没有见过此人。

当初永乐府城破之后,李恭就是失踪不见。

想不到,会出现在这里。

当时负责攻城的,是孟去疾。

据陈三石所知。

孟去疾,是皇帝留在东境的唯一心腹。

皇帝总不会自己抓人刺杀自己?

再不然……

太子?

可问题是。

太子闹这麽一出,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三名玄象,一名武圣。

除去四名高境界武者后,四面八方又涌现出十几名化劲丶通脉的蒙面刺客,同样是直接无差别攻击。

「轰——」

就在短短几次交手之后。

锦衣卫丶虎贲军丶西厂,各路人马接踵而至。

李恭还不作罢。

他竟然硬生生在两名武圣联手的情况下,边打边退,最后一跃跳下山崖,顺着陡峭的岩壁深入山谷,很快消失不见。

黄鸿丶范天发对视一眼后,一起追了过去。

其馀人,则是包围住剩下的三名刺客。

「保护陛下!」

身穿绯红官袍的陈三石身上没有兵器,就这麽赤手空拳地护在皇帝身前,脸色煞白,嘴角溢血。

「父皇!」

时至此刻。

秦王丶齐王才反应过来,从锦衣卫手里夺过一把刀后,争先恐后地冲过来,挡在皇帝的身前:「父皇莫怕,有儿臣在,刺客绝对伤不到父皇一根毫毛!」

「父皇!」

锦衣卫指挥使十二皇子曹芝,也提着绣春刀匆匆而来,他看了眼陈三石,表示关切,然后提着刀就去跟刺客搏杀。

「铛铛铛!」

兵器撞击丶撕裂的甲胄的声音响起。

三名刺客很快彻底被吞没。

最后留两名活口。

一场混战宣告结束。

「陛下!」

慌乱的群臣纷纷询问:「陛下可有受伤?」

「臣等死罪!」

「死罪啊!」

「太医,传太医!」

「……」

「轰!」

树林中传来打斗声。

几名太医,一人提着一具刺客的尸体来到皇帝面前:「陛下安然无恙乎?」

从头至尾。

隆庆皇帝都站在原地一动未动,就这麽古井无波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跟他没有关系,直到事件尘埃落定,才缓缓朝着人群中走去。

他看着地面上七皇子的尸体,龙目平静,看不出情绪。

「快!」

几名太监招呼道:「护送陛下回寝宫!」

「寝宫?」

终于,隆庆帝幽幽开口,似冥龙出声:「养心殿,朝会。」

「朝会!」

「还愣着做什麽,百官上朝!」

「……」

留下锦衣卫等人处理后续事务。

百官陆陆续续来到养心殿内。

「师弟,你不要紧吧?」

房青云推着轮椅靠近:「伤的深不深?」

「还行。」

陈三石控制的还算不错,不会影响接下来自己办事,又确确实实受了伤。

他是真的不想参与这些破事。

可问题是……

偏偏让他跟皇帝走在一起的时候刺客动手。

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

要是不护驾,就等于死罪。

怎麽也要演上一演。

「狗日的。」

汪直趁着周边无人,压低声音说道:「你们说,是谁干的?太子不会这麽蠢,如果是陷害的话,手段同样有些低劣。」

「看着就行。」

房青云淡淡道:「与我等无关。」

等到所有人来到养心殿内后。

隆庆皇帝早已在崭新的龙椅之上端坐。

这龙椅,是半年前打造好,耗费极大物力从京城运过来的。

在太监的示意下。

群臣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在呼喊万岁的时候,大部分人还心有馀悸,毕竟许多同僚前一刻还在身边说话,后一刻就倒在血泊之中,以至于声音都有些发颤。

隆庆帝没有说话,只是抬手示意平身。

然后,就把他们晾着。

一晾,就是一个时辰。

老皇帝自己,则是依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直到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斜斜地洒入大殿内。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鸿和虎贲军统帅范天发,以及孟去疾等人赶回来汇报情况。

「如何了?!」

严茂兴厉声质问道:「刺客抓到没有?」

「陛下,臣死罪!」

孟去疾跪倒在地,重重磕头:「刺丶刺客跑了!」

「跑了?!」

全场一片哗然。

「你在胡说什麽,怎麽能跑了?」

秦王站出来,问道:「山上里里外外加起来有两万馀兵马,伱们三个武圣,能让李恭一个人给跑了?」

「陛下,臣等无能!」

范天发愧疚道:「追到山崖之下后,那李恭不知道用了什麽妖法,忽然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黄公公?」

白发苍苍的内阁首辅严良缓缓抬头,投去目光。

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幼和皇帝一起长大的太监黄鸿出声:「陛下,范将军和孟将军说的都是实话,李恭确实消失了。」

「荒唐!」

严茂兴愤怒地指责道:「一个敌国刺客,在万军从中刺杀诸多官员,其中甚至还包含一名皇子,然后……就这麽走了?有内鬼,一定有内鬼!」

「对啊对啊。」

「肯定是有内应。」

「否则的话,他连上山都不好上。」

「抓内鬼!」

「千刀万剐!」

「一定要把这该死的内鬼抓出来!」

「……」

文武百官七嘴八舌地说着,他们各个都感到愤怒,一方面是觉得恐惧,另一方面是觉得屈辱。

掌印太监黄鸿缓缓起身,来到皇帝身边站定。

他看着闭目的皇帝,在得到微微点头的肯定后,开始问话:「孟将军,永乐府是你攻打的,李恭也是你领人去追杀的,你来说说吧,他为什麽会出现在这里。」

「臣丶臣不知啊!」

孟去疾脸色难看:「当初全歼永乐府内的庆军以后,臣率领三千轻骑朝着西边追杀,逼得他们弃马而行,可是等到五寨山一带时,他们忽然就消失了,臣也不知道,他们怎麽会出现在这紫薇山之上。」

「臣有一言!」

小阁老严茂兴打断道:「自从四月起,紫薇山的清理和安保工作,都是由玄甲军和虎贲军来负责,直到十日前,京城的金吾卫才前来接替核心区域。

「但是外围之地,还是由虎贲军和三千玄甲军负责。

「所以,最有可能放他们进来的,无非就是陈大人的玄甲军和虎贲军!」

玄甲军和虎贲军。

众所周知,玄甲军是皇帝亲手培养的两大京军之一。

就算陈三石要刺王杀驾,玄甲军也未必会听命。

更别说,这位陈姓将军和朝中各个势力牵扯不深,根本就没有理由这麽做。

那麽……

小阁老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虎贲军!

「咚!」

「陛下!」

范天发五体投地,惶恐万分地说道:「臣有疏忽,臣甘愿领罪,可丶可是人绝对不是臣故意放进来的啊,陛下明鉴啊陛下!」

「好啊,你这就招了?」

严茂兴攻击道:「范天发!你勾结敌寇行刺陛下,图谋不轨,意欲何为!」

「招?我招什麽了!」

范天发慌忙道:「严大人,你可不要胡说八道!当时攻打永乐府的时候,我还在绿岭山和庆国大军血战!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李恭!当时都有谁在永乐府,最有嫌疑保住李恭一条性命,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孟去疾。

严党门生,陛下亲手一路提拔。

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

范天发显然是在反击。

「胡说八道!」

严茂兴驳斥道:「范将军,你当时确实不在永乐府,但是有人在!」

话中之意。

直指太子!

听到这里。

老态龙钟的严良神情明显一变,他斜着眼睛瞥了眼自己的儿子。

这一幕。

陈三石收入眼帘。

看来……

严茂兴还真的是背着他老子参与皇储之争。

「父皇!」

秦王跪在地上,往前攀爬数步:「父皇,今日那刺客谋害父皇不成以后,明显是冲着儿臣和八弟来的,儿臣险些……险些就再也没办法孝顺父皇了!」

「是啊陛下!」

严茂兴补充道:「臣观李恭出手,本意似乎并非陛下,而是秦王和齐王,是什麽人,非要杀死秦王和齐王呢?」

秦王丶齐王一死。

除去镇南王之外,就再也不可能有人争夺皇储之位。

谁受益最大,自然就是谁。

一时间。

群臣纷纷把目光投向跪在地上保持沉默的太子,纷纷议论起来。

「太子爷~」

龙椅之上,隆庆皇帝闭着眼睛,刻意加重最后的「爷」字:「你有什麽想说的吗?」

「咳咳咳……」

太子先前受到战斗馀波的冲击,孱弱的身子变得更加虚弱,咳嗽半晌后,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儿臣无话可说!虎贲军是儿臣负责的,出了纰漏,自然是儿臣的责任!」

「陛下,事有古怪啊!」

兵部尚书高渤帮腔道:「这件事情从头到尾,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故意栽赃陷害,陛下明察秋毫,想必一定不会被这种低劣的手段蒙蔽双眼!」

「栽赃陷害?」

严茂兴瞪着眼睛:「高大人倒是说说,在座的各位,还有谁能控制得住李恭,让他老老实实卖命,谁有这个能力!」

「严大人!」

高渤反问道:「你不如明说,你到底什麽意思?!」

「陛下,臣有本启奏!」

严茂兴从怀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章:「这些,都是高渤高大人这些年来和大盛各地官员的来往通信,在信中,高大人各种许诺官爵,拉拢人心,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七品知县,脉络之广,简丶简直触目惊心,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少军政要员!

「就在东境开战之后,高大人就修书给孟去疾将军,说只要他点个头,将来就给他封国公。

「那可是国公!

「高大人一个兵部尚书,他有什麽资格去给一名封疆大吏封国公?他说这话是什麽意思,莫非是要代替陛下行天子之事?!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陛下!」

言谈之中。

句句不提太子,句句又都是太子。

「陛下……」

先前被咬一口,正处于愤怒状态的孟去疾附和道:「严大人所言不假,臣不久前确实收到过一封信,但是臣绝对没有理睬!」

「高大人。」

隆庆皇帝先是喊人,停顿数个呼吸后,才似笑非笑地说道:「你要不要看看,给朕也封个什麽官儿当当?」

「陛下,臣丶臣绝无此言啊!」

高渤连忙解释道:「臣下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出这种话来,严大人这是疯了,他想用这种栽赃陷害的方式,来掩盖他贪赃枉法的事实!

「去年,他们工部光是修战船,就花费上千万两银子,结果最后就造出来四艘船,给的藉口,是出海的时候沉了!

「这一沉就是十艘,这不是骗傻子的话吗?

「还有前年修贺州运河,也是他们负责的,结果修好不到半年,就被一场洪水冲垮!

「还有南方的丝绢案……

「如此种种!

「臣敢打赌!严大人家中的银子,只怕是比我大盛朝的国库都要多!」

「你放屁!」

严茂兴丝毫不顾斯文,在朝堂之上破口大骂:「你说的这些,每一条损耗都写的都清清楚楚,对得上帐!」

「是啊,对得上。」

高渤冷哼道:「查粮仓就起火,查土地就死人,怎麽可能会对不上?」

「高大人,你休要血口喷人,顾左右而言他!」

严茂兴意识到话题偏移,急忙说道:「今日我等再议论是谁行刺谋逆!」

「父皇!」

八皇子齐王开口:「儿臣忽然想到一个可怕的事情!如今父皇和一众文武大臣都在紫薇山,负责卫戍的兵力主要有三,孟将军的镇东军,虎贲军,和金吾卫!在这种情况下,高大人拉拢孟将军的镇东军,意欲何为啊!真要是让高大人成功的话,他一声令下,岂丶岂不是十万大军就能包围紫薇山!」

「朕听明白了。」

隆庆皇帝睁开双目,他身子微微前倾:「你们是不是想说,朕的儿子想杀朕?」

此话出口的瞬间。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养心殿,一下子安静的落针可闻。

这话。

一群的大臣可不敢说。

「父皇。」

这时,齐王开口道:「其实,这件事情也未必跟大哥有直接的关系,儿臣和四哥,都相信大哥绝对没有谋逆的心思!」

「对对对。」

秦王附和道:「严大人,你也不要太过激进,太子殿下以仁孝治天下,他是断然不可能做出如此悖逆天理之事的!只是……」

他顿了下,「但大哥手底下管着的人太多太杂,就算太子殿下没这个心思,他手底下的人未必没有这个意思!」

「四哥说的好!」

齐王跟他一唱一和:「这些人居心叵测,自己想在朝廷上更进一步,就瞒着太子殿下胡作非为!」

「说的就是你,高渤!」

严茂兴丝毫不拐弯抹角:「高大人不仅仅想当内阁首辅,他甚至曾经在酒醉过后,放话想要让我大盛朝恢复相制,他想当宰相!

「只是想不到……

「他狼子野心到此种地步,竟然连这种手段都用出来了!

「这不仅仅是谋逆,也是在陷太子殿下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真该千刀万剐,最后再五马分尸!」

隆庆皇帝听着喋喋不休的状告,手里慢慢地翻阅着弹劾兵部尚书高渤的摺子,最后统统往前一抛,洒落得满地都是。

「陛下!」

「陛下息怒啊!」

群臣重新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只听得耳边传来不怒自威的悠长雄浑的声音。

「紫薇封禅,本来是我大盛朝百年来的头等喜事,怎麽就被你们搞成这副样子。」

「一会儿是朕的儿子要杀朕,一会儿又是朕的爱卿要杀朕,天底下哪里有这麽多人要杀朕?还是说,朕真的就这麽不堪?」

「陛下息怒啊,臣等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严茂兴解释道:「臣等只是想铲除奸佞,还我大盛朝廷一个朗朗乾坤呐!」

「陛下。」

高渤不甘示弱地说道:「究竟谁是奸佞,只需要去家中一查便知……」

两人虽然还在争论。

但是随着皇帝的发话,声音愈来愈小,不敢再大声喧哗。

「诸位大人,不要再吵了。」

掌印太监黄鸿开口,语气中带着警告的意味:「今日之事究竟如何,陛下自有圣断,不是你们说什麽就是什麽的。」

严茂兴,高渤立即闭嘴。

只见一袭道袍的隆庆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恰巧一阵清风刮进殿内,吹得长袍鼓荡,胡须飘飘,他没有急着给出结果,而是念诵起诗词:「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你们这些人,有些是水有些是云。

「奸佞?」

他挥动拂尘,目光在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

「哪里来的奸佞?

「在朕眼里,你们没有奸佞,都是忠臣,无非是所做的事情不同罢了,在朝堂之上争来争去,像个什麽样子?

「朕的儿子要杀朕,朕打死也不信。

「高渤要杀朕,朕也不信。」

「陛下,明鉴!」

高渤五体投体。

「不过你们有一点说的是对的。」

隆庆皇帝看着不断咳嗽的太子:「太子殿下监国多年,累坏了身子,朕听说现在每天喝的药比吃得粮食都要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今日起,监国的担子,太子就先放一放吧。

「太子爷,你意下如何?」

「全凭父皇吩咐!」

太子没有半句反驳。

一场朝堂争锋。

到此,基本上落锤定音。

表面上看

皇帝没有直接给此次刺杀嫌疑最大的太子定罪,但还是拿掉其监国的位子,对于秦王丶齐王来说,算是大功告成。

安静看戏的陈三石,注意到到一个问题。

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的矛盾不是一日两日,有两位王爷甚至遭遇永久圈禁,秦王和齐王也一直低着头做人,好几年都躲在封地不敢回京。

直到最近两年。

也就是云州十日之后。

秦王和齐王的势力,一夜之间变得壮大起来,能够在朝堂之上说得上话,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能够有这个能力的,怕是只有老皇帝了。

四十年前,隆庆修道,只在内阁开小会,几乎不上朝。

四十年后,隆庆出关。

可是太子的党羽已然遍布朝堂,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县城的芝麻官。

就比如当初的向庭春,就相当于是太子一脉最末端的底层。

太子的控制力,已然来到此等地步。

真要是造反成功,江山不会出现任何动荡,会平稳到极致的完成过渡。

隆庆皇帝能忍吗?

他想收回权力的最好办法,自然就是直接换太子。

说白了,卸磨杀驴。

但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于是乎,秦王和齐王自然成为达到目的的最好工具。

但是……

今日这场刺杀,还是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李恭不太像是皇帝派来的。

当时的情况,只差一点点,就能够逼皇帝出手,显然是来真的,更别说死的好几个老臣外加一个七皇子,皇帝老儿,是真的愤怒。

他没有大吼大叫,但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语气重的帝王怒意。

也正因此。

更不像是秦王丶齐王派出来的。

他们真要是敢用如此粗糙的手段,只会给皇帝留下坏印象,即便没有证据,太子倒台后只怕也轮不到他们两个人。

事实上,这种坏印象,大概率已经在皇帝脑海中留下。

太子……

就更不可能了。

他图个啥,明知道单纯武圣杀不死皇帝,还来这麽一出,上来就把监国的位子玩丢,图个什麽?

还有第三方啊……

谁获利,谁就有嫌疑!

陈三石的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好一招搅混水!

「报——」

「急报——」

一封来自边境的战报层层传递,最后由守在养心殿门外的太监呈递到龙椅前。

「告诉他们吧。」

隆庆皇帝轻轻扫过,就拿给身边的太监。

「东境来报。」

黄鸿念道:「负责镇守遥州边境玉山府的詹台明起兵谋反,和庆国边军里应外合,纠集八万大军,准备反攻凌州,直扑紫薇山!」

「轰隆!」

这道战报,好似一道晴天霹雳打在众人身上。

詹台明!

此人本来是金吾卫中的一名主将。

在凌州开战之后,就把他派到东边来当孟去疾的副将,让二人扬长补短。

战事结束之后。

詹台明就负责坐镇边境。

他……

怎麽会谋反?

「这丶这可如何是好?」

群人再度陷入慌乱之中。

「一旦让他们打进来,凌州境内就再也无险可依,一路畅通无阻,紫薇山危矣!」

「怎麽会这样!」

「詹台明将军,可是金吾卫出来的人啊!」

「他此次立下战功,马上就要接受封赏,怎麽会在这个时候叛国?根本就不符合逻辑!」

「……」

「如今~」

黄鸿继续说道:「其馀两府的人已经把他们拦住,但是兵力不足,希望朝廷至少抽调两万人前往边境驰援。」

三万!

东境之地,大盛如今有十几万大军……

但,那是分散在三州各地的!

刚刚收复三州,每个重要的府城都需要大量的兵马来维护稳定,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抽调出来,最快的方法还是凌州境内。

孟去疾手里还有两万镇东军,虎贲军还有两万,再加上五千金吾卫和三千玄甲军。

这里是孟去疾的地盘。

正常来讲,他需要立马带兵过去镇压。

不管庆国是用什麽手段和条件引诱玉山府的守军造反,里面终究是有孟去疾的旧部,包括其馀抵抗的两府也都是他的部下。

派孟去疾立即前往是最优解。

可这样的话……

就会造成一个局面。

紫薇山。

只剩下太子的虎贲军!

这样以来,就真成了太子的天下!

如果说,先前还有些官员认为太子造反是无稽之谈的话,那麽此时此刻,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詹台明是京城的金吾卫出身!

也就是说,太子是有机会买通他,然后亲手捏造出眼前的戏码。

目的。

就是把镇东军全部调走!

「这可如何是好?」

「该派谁去?」

「……」

兵部尚书高渤提议道:「自然是派孟将军去最为合适。」

「陛下,臣愿往!」

孟去疾抱拳:「臣不知道詹将军为何如此,但其中肯定有古怪,而且他用的也都是我的人,臣过去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平息这股战乱。」

「万万不可!」

严茂兴连忙否决:「陛下,臣以为,还是派范天发范将军,率领虎贲军前去比较合适!」

「臣附议!」

武官们纷纷赞同。

任谁都看得出来,今天这档次事情过后,绝对不能单纯把虎贲军留在紫薇山上。

「范天发。」

隆庆皇帝沉声道:「你愿不愿意去?」

「臣愿往!」

范天发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必定以最快的速度平息叛乱,不负所托!」

「陛下~」

内阁首辅严良,说出他此番朝会的第一句话:「老臣以为,陛下应该移驾回京,推迟紫薇山封禅日期,等到一年后东境局面彻底稳定下来也不迟。」

「是啊是啊。」

群臣附议。

「陛下,您是万金之躯,可千万不能留在这里冒险啊。」

「……」

「朕哪也不去,朕就在这紫薇行宫里等着,封禅大殿也不允许有半日推迟。」

隆庆帝起身,拂袖而去。

片刻后。

黄鸿返回来,传递皇帝口谕。

「今日负责镇守山门的玄甲军和虎贲军,统统斩首示众。」

「责令怀远将军陈三石,率领玄甲军负责后续紫薇山的卫戍工作,另外配合安东侯孟去疾继续搜查,务必找到唐王李恭的藏身之地,不得再出现任何意外。」

「退朝——」

「臣,领命!」

陈三石抱拳。

朝会结束。

群臣在窃窃私语声中陆陆续续离去。

今日这一遭,可谓是热闹到极点。

先是有人刺王杀驾,然后又是詹台明造反,明明是一天,对于群臣来说却像是一年一样漫长。

表面上,太子殿下没有遭到处罚。

但实际上,失去监国之职,不得再参与政事,不出两年,手底下积攒多年的势力就会被其他几名皇子瓜分个一乾二净。

太子之位,也会变得摇摇欲坠。

「这个反,太子还造不造?」

陈三石心中嘀咕。

他还等着天下大乱以后,在想办法取走深潭里面的宝物呢。

「大哥!」

一身飞鱼服,腰间挎着绣春刀的十二皇子曹芝小跑而来,他拿出一个装满疗伤宝药的瓷瓶:「大哥,今日护驾小弟看到你受伤了,情况怎麽样,要不要紧?」

「见过殿下,臣不打紧。」

陈三石躬身一礼。

「大哥,你瞧瞧,又来这一套。」

曹芝搂着他的肩膀:「都说了,一家人,不用这麽客气。」

「殿下,臣还有事情,先行告辞了!」

陈三石没有多说,找个藉口离开。

「大哥,你把药拿着诶!」

曹芝没能喊住对方也不恼怒,只是笑着把药重新收回怀中,又掏出一把花生米往嘴里慢悠悠地丢着。

「殿下!」

锦衣卫张昭赶来:「南镇抚司里的那几个钉子都死了,死的几个老东西,有一半应该也能换成咱们的人,就是可惜剩下的太难处理。」

「七哥啊七哥。」

曹芝嚼着花生米,看着远处在打扫血迹的太监:「你说说你,弟弟我就这麽一个保命的差事,你还总想着抢走,何苦呢。」

……

太子接下来会怎麽做?

就连虎贲军都调走,等到这一仗打完,恐怕里面大大小小的将领也要清洗,到时候,太子爷可就真的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他就真准备这麽等死?

陈三石不信。

策划筹备多年的大计,仅仅因为一场意外就破灭?

他也没闲着。

当天夜里,就变身成为张癞子,来到山神庙之中。

不多时。

「张大侠!」

曹樊的身影出现,他急忙上前:「张大侠,你来的正是时候,计划有变,我们准备在紫薇山封禅之前动手,今夜就要商讨大事,张大侠快快随我等一起前往!」

「本大侠说过~」

陈三石拖着腔调:「要帮你们了吗?」

「张大侠,你这……」

曹樊一时语塞。

在他的身后,云霄子和凌虚子脸上更是露出杀意。

「呵呵~」

陈三石冷冷一笑:「逗你的,带路吧!」

他好说也收下人家那麽多东西,要是再不答应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而且这也关乎到后续能否拿到深潭宝物,自然是要过去看看的。

「就知道张大侠是个讲信用的人!」

曹樊大喜,竟然是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请对方先走。

他们在夜色中悄然前行,最后离开太湖府,来到城外一座荒废的破庙当中。

昏暗的大殿内,破落的神像之前,几支蜡烛不断摇曳,散发出微弱的火光。

在这里,陈三石见到几名熟人。

范天发丶崔从义丶四名太监丶几名锦衣卫,再加上几名金吾卫的将军等等……

加起来,足足有二十馀人!

基本上,每个机构都有太子的人,真是钉子遍布朝堂上上下下。

「真该死!」

范天发忍不住骂道:「我等的计策,本来是万无一失,怎料今日半路杀出来个李恭,彻底打乱了咱们的计划!」

「四叔丶八叔他们彻底疯了,竟然下这麽毒的手!」

曹樊皱着眉头:「他们一旦露馅,自己也会跟着完蛋!」

「是啊。」

崔从义跟着说道:「就算不露馅,恐怕陛下的心里面也会有疑虑,对他们将来没有什麽好处。」

「只是不知道……」

曹樊说道:「李恭是他们从哪里弄来的,当初我是跟着孟大帅一起追杀的,真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跟人间蒸发一样!」

「还有今天不也一样?」

范天发眯起眼睛:「两个武圣去追都没追上,罢了,决胜的时候到了。」

决胜……

陈三石听出。

太子这是要放手一搏。

可是这个范天发,明天就要出征,难不成今晚就动手,未免也太仓促些。

而且这人手也不够吧?

先不说皇帝自己,身边还有个太监武圣,金吾卫的统帅姜元伯也是武圣,锦衣卫之中也有一名武圣,据说是十二皇子的舅舅。

光是这些加起来就有三名武圣。

破庙里面,好像就范天发一个。

去送死?

「还有人没到齐吧?」

陈三石问道:「你们可不要浪费本大侠时间!」

「什麽都瞒不住张大侠。」

短短几日,曹樊学会放下架子低头,姿态极低地说道:「还请张大侠稍微等等,我们还有两名武圣参与起事,马上就到!」

破庙之内,一下子陷入寂静当中。

门口,两名香火神教教徒负责放风。

直到半个时辰后,才终于响起脚步声。

紧接着,两道身影走入殿内。

为首一人,是个穿着黑色袈裟的和尚,手中拿着一串佛珠,在他的体内,蕴藏着浓郁的紫色香火玄气,深不可测。

另一人……

穿着粗布麻衣,由于身材过于高大,进门的时候,甚至还要微微低头,行走之间,更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威圧感。

大师兄!

吕籍!

昨日。

四师兄房青云还告诉陈三石,近些日子,大师兄也会来参与封禅,之后接受封赏。

想不到,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起了波澜。

但仔细想想。

这完全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犹记得当初选锋。

曹樊破解了自己的枪法!

当时在场的,有谁能教他?!

只怕是在很久之前,大师兄就归属于太子党了。

这……

师父知不知道?

竟然不去管?

平日里和太子有关系也就罢了,如今……

可是诛九族的谋逆大罪!

他也要参与?

一旦出事,恐怕整个八大营都要遭受牵连。

「吕大哥!」

曹樊激动上前,称呼亲昵:「大哥,你可算是来了。」

「嗯。」

吕籍微微点头:「前几日领着一队人马,去草原上杀了两阵,来的有些迟了。」

「大哥。」

曹樊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在密信中提到过的张癞子,张大侠。」

吕籍扫视癞子头一眼,微微点头示意。

陈三石斜着眼睛,将其无视。

「大哥别介意。」

曹樊连忙打圆场道:「张大侠性格有些孤傲,但人很靠谱。」

「无妨。」

吕籍沉声道:「来的都是生死同盟,吕籍岂会因为这一点点小事而挂怀。」

陈三石暗自寻思。

还有一名武圣没有来……

放眼凌州,他是想不到什麽人了。

莫非也是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

听闻镇南王和太子关系不错,莫非是镇南王?

「阿弥陀佛!」

黑衣僧人拨弄着佛珠,幽幽道:「最后一位施主来了。」

最后一人。

踩着沉稳的步伐,身形挺拔,气息绵长,他来到破庙门前之时,似乎有所犹豫,停顿了片刻,不过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跨过门槛。

「孟将军!」

曹樊上去迎接:「此次,全靠你了!」

「是啊老孟。」

范天发感慨道:「想不到关键时刻,你还是答应跟我们一起。」

「孟某人生平从不弄险。」

孟去疾嘴角挂着一抹苦笑:「唯二弄险,一次是和陈三石一起打仗,第二次,就是答应跟你们一起,行此谋逆之事。」

孟去疾!

陈三石先前还在思考。

就算他们能凑够三名武圣。

可接下来呢?

还有两万镇东军。

在凌州仅剩的虎贲军掉走之后,他们不可能再拿出两万兵马来和镇东军对抗。

想不到……

孟去疾,竟然也投了太子!

「孟将军。」

曹樊承诺道:「此番之后,你至少也是国公之爵。」

「免了。」

孟去疾目光深沉:「我最后答应,可不是冲着爵位去的,而是觉得不能再让那位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了。云州十日,我等有多少边关将士遭受无妄之灾!

「都说孟某人是撤退将军。

「但这一次,孟某不打算再躲下去了!」

「孟将军大义!」

范天发说道:「当初整个云州一切都过于诡异,镇守安定府丶恒康府的人忽然投降,都是有人在幕后指使的!当初殿下想要彻查,可是查到最后……」

「阿弥陀佛。」

黑衣僧人开口道:「人已到齐,接下来,就是聊正事的时候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