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1 / 1)
「当然。
「这麽做也有个坏处。
「那就是从名义上来讲,咱们北凉仍旧是大盛朝臣。」
这一点。
陈三石自然清楚。
但这是对方的阳谋。
不利用晋王的旗号,就要无休止的拉锯下去。
陈三石之所以不愿意拖延,担心皇帝筑基只是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还是邯山祖脉。
祖脉复苏,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陈三石不确定,天水洲的修士们有没有什麽办法,通过祖脉大规模涌入,一旦他们这样做,就是更大的麻烦,会威胁到所有人的安全。
包括晋王他们背后的寻仙楼和归元门,也都是需要提防的存在。
不出所料。
许文才派出去招降的人马,绝大部分都而归,许多城池的守将丶甚至城内的文官,都不肯低头归顺,大盛有忠臣,不肯降陈,哪怕是文官,对于后方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于是。
合兵便成为最好的策略。
隆庆七十七年七月。
北凉大军和晋王「新廷」合兵一处。
同年八月。
晋王曹焕拿着假的即位诏书,在收复不久的凌州紫薇山举行封禅大典,
祭天告祖,登基称帝,建元「正统」,是为正统元年。
「朕蒙天佑,承皇祖之大业,继天地之正统,今登基为帝,顺天命而治,理四方于一统。朕深知治国安邦之责,必以仁德为怀,励精图治,广开言路,怀柔远人,纳贤达士,力求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凡我臣民—————-天下黎民,安分守己,勤于耕织,休养生息,待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时,朕当与尔等共庆升平盛世。」
天下大乱之际。
在东部紫薇山之上,举办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封禅大典。
最终,在养心殿内,进行新朝的第一次朝会。
此次朝会的内容,主要是对各个官员进行任命。
一身龙袍的曹焕端坐在龙椅之上。
在他的身侧,一名太监高声宣读着新朝的官员。
「明青锋,任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职。
「房青云,任文华殿大学士,加封为楚国公,兼任内阁次辅丶都察院左都御史,暂任玉陆州巡抚,监察诸军事。
「简师传,任建极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职-—
从内阁到锦衣卫,甚至就连司礼监都在当天正式任命完毕,可谓是机构完善,显然筹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最终,便是白袍的宣任。
「北凉王陈三石,于危难之中响应陛下起兵,实乃大盛之忠良,江山社稷之砥柱。
「特此,任督师府督师职,此次战事,都督十二州中外诸军事,持假黄铖,加太师,录上书事,官拜特进光禄大夫,所有官爵世袭罔替。
「另,特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封地凉州,食邑万户!」
在大盛朝。
太师为三公之首,按照礼法,就算是皇帝也要对其礼让三分,放在以往,基本上都是已经隐退朝廷的老臣才能得此加封。
但此时此刻,却出现在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身上。
不仅如此,还——
都督十二州中外诸军事,虽然只是战时,但也基本上相当于是「节制天下兵马」,这是何等的权力?!
假黄丶假钺丶假节钺。
则是大盛朝对于权力的下放,其中以假黄最为高贵,不仅仅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将土,必要时刻也可以随机应变,改变战略安排,几乎等同于「君主」。
最后的「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更是大盛朝前所未有之殊荣,尤其是陈三石当今的境界,要是刨开天水洲的修士们不算,可以说是当世武道·
第一人!
不仅仅对其不设防,反而「剑履上殿」,可谓是对其信任到极致。
然而———
这还没完!
在宣读完对文武百官的任命之后,太监又拿起另外一道卷轴。
「另!」
「建陈家宗庙,立社稷,追封陈家先祖!自此以后,陈家世代为我大盛朝『诛仙神将』!」
开宗庙,追封先祖!
这才是真正的—·
位极人臣!
这意味着什麽?!
从此以后,陈家便是这座天下,仅次于曹家的尊贵家族!
话说难听点。
要是再把更高的「加九赐-·--持天子剑,乘天子金銮座驾,升天子旌旗」这些加上,简直就相当于是「辅皇帝」了。
一时间。
文武百官无不膛目结舌。
他们一方面惶恐陈三石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另一方面则是感慨正统皇帝陛下对于白袍的信任。
「臣,领旨谢恩。」
陈三石笔直地站在最前方,轻轻拱手。
「呵呵~爱卿不必多礼。」
正统皇帝曹焕开口道:「朕听说你和朕的十二弟是结义兄弟,就等于你和朕也是弟兄,朕又年长你几岁,日后卿不嫌弃的话,可以称朕一声兄长。」
纵观青史两千年,曾经有大魏朝「顺帝」认托孤之臣「冯圣文」为亚父,一统四国,开创大魏盛世,也有前燕朝「明帝」,终生对「易明波」行师尊之礼。
也有大晋朝开国功臣「甘宇」,因为屡次劝谏荒淫无度的「英宗皇帝」无果,就将其逐出朝廷,流放到偏僻之地,自己亲自把持朝政,但等到「英宗皇帝」悔过之后,竟然又将其接回来,奉还大权,而「英宗皇帝」也没有记恨对方,反而在其晚年厚待有加,死后更是行帝王之礼厚葬。
更有大隋朝辅政大臣「霍阔」废掉昏庸的「冲帝」,另立「桓帝」,中兴大隋,君臣两人同样是相安无事,彼此尊敬。
这一对对君臣都彼此信任,相辅相成,成就千古佳话。
今日。
大盛朝正统皇帝曹焕,却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曹家」和「陈家」为结义兄弟的话来,分明是想再创造出一段流芳千载的君臣故事。
「臣,断然不敢越。」
陈三石如此说道他心中自然清楚对方在打什麽意思。
而且和曹芝的「结义」,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
当初在太湖府,曹芝上门倒头就拜,根本就没有给拒绝的机会。
眼下也一样。
他的话音未落,就听到曹焕说道:「爱卿不必拘谨,朕断然不是说笑,
此次如果没有爱卿在北凉举兵响应朕,只怕是大盛朝的江山,就要毁在严党手中「放眼这朝堂上上下下,没有比爱卿更值得朕信任!
「朕今日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留下一道旨意!
「诸位爱卿,都听着,好好记在心中,务必遵旨行事。
「朕崩之后,我大盛朝后代皇帝若是出现昏庸无德之辈,北凉王陈三石,可以随时行「甘宇』丶『霍阔』之事,名正言顺!」
行甘宇霍阔之事!
短短三两句话。
就在天下人的面前,给陈三石绑上「千古忠臣」的美名。
而后。
也不给任何拒绝的机会,正统皇帝曹焕便说道:「朝廷新立,还有诸多事宜需要辛苦各位爱卿,还望爱卿和朕同心协力,共同挽救这江山社稷!
「今日朝会到此为止,陈爱卿丶明爱卿,你们这段时间,可以好好商议一下接下来战事,等到一切筹备完毕之后,就开始南征大计!」
说罢。
他起身离去。
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声道:「退朝一朝会结束。
文武百官都没有散去,而是纷纷上前来祝贺或者是相邀白袍。
「陈大人,如今真可谓是我大盛朝的顶梁柱啊!」
「是啊!
「定鼎江山,就要靠陈大人了!」
「陈大人今日可有时间,不知道能否赏脸,去府上一聚?」
「军务繁忙,怒不能奉陪!」
陈三石一一拒绝,而后离开大殿。
新朝建立以后。
朝廷的官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
是当初跟着晋王曹焕逃难的京城官员和各地投奔官员。
另外一部分。
则是各个州府的世家和宗门。
此次天下大乱之后,世家宗门立即再次浮出水面,并且展示出极其惊人的底蕴,比如粮草丶兵马丶甚至于是高境界武者,都要远远超过朝廷卷宗中的记录。
真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倘若此次晋王,或者说「正统皇帝」真的能够坐稳江山,那麽朝廷大概率会重新回到大盛朝立国之初,宗门世家尾大不掉的情况。
但这些都是后话。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打赢接下来的仗。
他们的力量还在整合,而朝廷则是现成的,在放弃东丶南地区之后,手中尚且拥有百万雄兵,再加上不断进入神洲境内的天水洲修士,还有武修凌云在部山祖脉的族人,极有可能也会前来参与这场大决战。
总的来说,仍旧是一场硬仗。
回去以后。
陈三石还要好好筹划一下己方兵力丶粮草丶进军路线,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等等,再加上修炼,每日几乎都是连轴转,没有任何空闲的时间。
养心殿。
退朝后的正统皇帝曹焕来到殿后,看着燕王曹芝,双手负后,感慨道:「十二弟,朕可是听从你的意见,把能给的全都给陈三石了!
「现在。
「就差让他坐在朕的龙椅旁边了!』
「我的陛下。」
曹芝不以为然地说道:「咱们的兵马一半在他手里,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尊重,他凭什麽肯对我们称臣?」
可.·.··
正统皇帝曹焕眉道:「难道十二弟你就不担心,成就大业之后,陈三石自身实力极高,又坐拥十几万铁骑,他会拥兵自立吗?」
「人和野兽一样,喂饱了,也就没有别的心思了,而且今日陛下以『甘宇』丶『霍阔』与之相比,已然是把他和『大义』绑在一起,将来若是谋逆,实为天下人所不容。」
曹芝幽幽地说道:「再者说,陛下不要真当「归元门』是摆设啊,光阴站在父皇那边,也站在我们这边,唯独不站在陈三石那边。」
「好吧。」
曹焕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这就把今日对于陈三石的封赏,传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大盛朝对他恩重如山。」
八月底。
新朝传天下。
世人皆知,曹家新帝仁义,以兄弟之礼厚待白袍,不仅还活着的时候就定为托孤大臣,甚至给予甘宇霍阔的权力,简直可以说是当成一家人,给了千古未有的人臣待遇。
九月初。
就在新朝确立不久之后,朝廷举兵西征南下,果然一切顺利,除去少数几个州府负隅顽抗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望风而降。
半壁中原,收入囊中。
玉陆州,幽兰府。
此地便暂时作为新朝的都城,各个方面都进入到最后的筹备当中。
卧龙凤雏,短暂相聚于此。
「房先生!」
许文才一改往日不管走到哪里都非要坐在马车丶推车上的做派,拿着羽扇快步上前,来到跟前后拱手一礼:「许久不见!」
「咳咳咳——」
房青云本来微笑相迎,结果正要开口说话,便剧烈咳嗽起来,直到吐出一口乌黑的淤血,才终于平复下来。
「房先生!」
许文才连忙上前,找来一块手帕递到对方手中:「才几年不见,房先生这身体怎麽便成了这副模样?」
「老毛病了。」
房青云半响之后才缓过气来,才虚弱地说道:「以前只是强撑着罢了,
早就已经是风中残烛。」
「这哪行?」
许文才说道:「我这就去找大人,大人如今也修炼仙法,还能炼制仙丹,肯定能找到治好你的办法。」
「他又不是大罗金仙,岂能令枯木回春?」
房青云释然道:「还是聊聊正事吧,此次新朝建立之后,对于我师弟的「厚待」,许先生如何看待?」
「喉~」
许文才推着对方来到凉亭内,微微叹息道:「无非是想提前占据住大义的大势,来牢牢困住大人,让大人不得不对他们称臣。
「但总比如今的隆庆帝要好。
「战事结束之后,不论结果如何,大人凭藉自身的武道修行,再加上十数万铁骑,都能够占据整个北境五州,完全可以慢慢养精蓄锐,静候天时。」
「不。」
房青云却是摇摇头,说道:「光阴不在我们这边。」
「哦?」」
许文才颌首道:「房先生是说之后可能还会有威胁?在下不论对于武道还是仙途,都了解不多,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很大缺陷。」
「有些事情,师弟需要我们替他做。」
房青云说道:「必要的时候,再推他一把。」
部山祖脉。
此地一直处于大战当中。
只是—
从当初的明州之战,再到官渡之战,短短几年就遭遇两场大败,西齐又不像东庆和南徐国力富强,本来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官渡之战的军心都被白袍打烂掉,即便又落叶谷的大力支持,在这半年里也没有取得什麽成果。
后来。
落叶谷修士就只能选择进行斩首行动。
可··—·
天水凌家老祖,是真力中期的武者,相当于筑基期修士,落叶谷在没有没办法请来同等战斗力的情况下,哪里奈何得了。
短短半年时间损失惨重,也不得不选择放弃。
某处峡谷之内。
数名凌家修士一涌而出,他们清一色拿着柔软如鞭的长剑,施展出水行真力,召唤出一头头洪水猛兽,将撤退途中的落叶谷修士击落,然后将其尽数斩杀。
做好这些后,他们便催发飞行符篆,朝着后方的山岳飞去。
部山山巅,悬崖边缘。
站在一男一女。
男子赫然便是天水凌家如今的老祖,凌奎。
凌奎已经有九十多岁,但看起来不过是壮年模样,自然是因为很早之前就服下过驻颜丹。
他跟所有的凌家子弟不同,并没有手持软剑,而是在身后背着一柄剑身有巴掌宽的阔剑,眺望着远处的山河,淡淡开口道:「你弟弟死了。」
「老祖,孙女知道。」
女子眸中带着恨意:「此番前去,孙女会亲自会为凌云报仇。」
「非要去?」
凌奎嘴里叼着狗尾巴草,挑眉道:「你只差临门一脚就能突破到真力中期,何不再等上两年,非要这个时候去冒险?」
「孙女求的就是一个念头通达。」
凌灵声音冰冷:「老祖若是不让我参与此次战事,没能亲手为弟弟报仇,只怕接下来无法静心习武。」
「你且去吧。」
凌奎没有强求:「你们这些小辈到了战场上,不要刚自用,行军打仗的事情就交给那些将军丶兵家,你们只负责杀人就行。
「等应付完落叶谷的几个老东西,我自会亲临战阵。
「记住。
「这次是我们凌家生死存亡之战。」
武道修士步步坎坷。
如果不是他们族内的灵脉枯竭,又怎麽会愿意举族前来冒险。
「孙女谨记。」
凌灵离去。
京城。
中觉殿。
「你说什麽?!」
「咔听到消息后,秦王将刚拿到手中的茶盏猛地丢在地上砸碎,怒不可遏地咆哮道:「登基?!老六他登的哪门子基?!父皇还活着呢!」
「殿下息怒!」
负责传信太监跪倒在地:「晋王他对外宣称陛下已经离开凡俗去了修仙界,如今着实是骗了许多人。」
「耻辱!耻辱!」
秦王气得面庞连同脖子都发红,额头更是青筋暴起:「还给自己定个年号,叫什麽『正统』,他是什么正统!简直把我曹家列祖列宗的脸都丢尽了!」
「父皇呢?!」
齐王同样是愤慨不已。
他们还在朝廷上忙来忙去,老六那个王八蛋,竟然是直接登基称帝?!
「请父皇出来!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不可啊殿下!」
太监们慌忙将其拦住。
「陛下如今正是闭关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去打扰啊!」
「哼!」
秦王冷哼一声:「简直岂有此理!他曹焕好岁也是我曹家人,如今居然想要杀兄弑父,实乃天理不容!还有那个陈三石!
「居然给陈三石搞什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一套,还说他是甘宇霍阔,怎麽不把龙椅给他坐得了?!
「为了讨好北凉军,简直是谄媚至极!」
殿内气氛一片沉重。
「殿下。」
吏部尚书尹鸣春说道:「如今,晋王和北凉军合兵一处,坐拥十二州之地,魔下兵马众多,粮草充足,且还在不断招兵买马,再加上南徐贼子不断侵袭,贼人们的势力恐怕会越来越强大。
「还好。」
户部尚书田光说道:「我朝廷东丶南,再加上京师,如今集结足足一百五十万大军,只要固守各个关隘,必定能拖延到足够的时间。」
「田大人所言甚是。」
严茂兴跟着说道:「我军如今兵马粮草充足,也没有进攻压力,完全可以等待叛军长途跋涉而来,这叫做「以逸待劳』」。」
「不可。」
一名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的男子,但却穿看一身崭新的绯袍,绣看仙鹤,赫然已经到正一品的高位。
「哦?」
齐王看向他,说道:「周大人有何见解,不妨直说。」
周荣。
麒麟阁十二上将之首,国第一功臣赵国公周涛,周家如今唯一的后人。
此人十八岁那年,就高中当时的武状元,按照规矩本来应该先从参将之类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往上走走,但他却上书朝廷,声称「吾周家为麒麟之首,大盛顶梁,后人自当统御三军,讨天下叛逆,岂可为将卒乎?」,然后直接索要「兵部尚书」职和「骠骑将军」阶,想要直接负责调度天下兵马,
内阁自然是直接否决,称之为「狂妄小儿」,直接打发到京城周边的卫所里去了。
哪曾想,此人直接罢官不干,跑到家里歌舞升平,也不担心朝廷问罪。
后来看在周家后人的份上,没有给予太大的责罚,但也基本不再对其有任何任用,在家赋闲,一闲就是足足九年。
直到不久前,穆逢春兵败之后,朝中勋贵老臣集体举荐他来担任兵部尚书。
据传。
当初官渡之战定出胜负之前,周荣就曾预料韩湘之败,他说「兵仙算无遗策,但若败,必定就败在这个「仙」字之上」,因为仙人求长生,而贪生惜命为兵家之大忌,一朝后退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彼时许多人耻笑。
结果·
一语成。
当然,周荣之所以一出山就直接担任兵部尚书,并不仅仅因为兵法造诣,而是因为朝中早已落魄的勋贵世家们,需要一个机会。
并且—·
朝廷真的无人可用了。
曾经的高渤后来的明青锋,再到不久前的穆逢春,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有资格和白袍过招,他们也只能一边起复赋闲旧臣,一边挑选年轻才干。
接下来会有仙师帮助,但朝廷不能全指望修士们,必须挑出可堪重用的新人才行。
「先前严大人说,我一百五十万大军固守关隘,等待叛军南下,是以逸待劳,但在下看来——..
周荣顿了下,加重语气说道:「这是坐以待毙。
「朝廷还有百五十万兵马不假,可是却需要同时驻守六州之地,需要布下重兵的城池就多达十二座。
「反观叛军,这半年连战连捷,晋王妄自称帝后,更是骗许多人归顺,整个中原的北半部分尽归于他们之手,幅员辽阔,有多达八路可以同时出兵。
「那陈三石阴险狡诈,除了我之外如今你们谁还能与之对弈?一旦分兵太多,我势必会分身乏术,他找到破绽长驱直入,也是早晚的事情。
「故此。
「我等断然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调集兵马,北伐平叛,唯有如此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主动出击!
自从北凉起兵谋反之后,可谓是未尝一败,就连看似凶险万分的洪都府,其实洪泽营折损也不过一千多人,如果放在全局层面来看,几乎可以说是··—
没有损失。
如今。
北凉军更是和晋王的兵马联合一处,又得到诸多宗门丶世家的帮助,
重丶粮草以及兵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又有白袍和「归元门」助阵,实力空前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收缩防御,竟然还打算主动进攻。
「呵呵~」
严茂兴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周大人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是啊周大人。」
吏部尚书尹鸣春附和道:「不是我等怀疑你的才干,是那陈三石实在难缠,能不跟他正面对决,还是不正面的好,这叫做『避其锋芒』,还是那句话,天时站在我们这边!
「我等的主要任务,是顾天险而守京城,只要陛下出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不是节外生枝。
「我们,真的不能再败了!」
连年征战。
一切都早已经来到极限。
一百五十万的兵马,从数量上来看是多,但只要出现大败,就是兵败如山倒,不可挽回。
中觉殿内。
在周荣说完他的想法后,除去秦王眯着眼晴,望着面前的沙盘之外,其馀文武百官都是窃窃私语,声叹气,整个朝堂都是一片颓丧之象。
见状。
「看来,你们是真被陈三石吓破了胆子!』
周荣不禁放声冷笑,等到所有人注视过来之后,陡然厉声呵斥道:「朝廷若只剩尔等鼠辈,国破人亡,近在只尺!」
鼠辈?
「竖子!」
齐王怒道:「尔无功无名,岂敢大放厥词?!」
尹鸣春同样是咬牙,克制地说道:「殿下和内阁,是看在诸多朝中老臣举荐的份上才给你一个参与大策的机会,但现在看来,周大人如此狂妄,只怕是难以担当此大任!」
「够了!」
监国秦王打断众人的争吵,沉声道:「依本王之见,周大人说的没错!
越是畏畏缩缩,越是容易出错!更何况朝廷还有一百五十万兵马!
「一百五十万!
「投鞭断流!
「应该是陈三石怕我们,而不是我们怕他!」
「殿下,老臣也支持周大人之策。」
「不可啊殿下!」
「有何不可?!」
殿内,渐渐分化成两派。
一派主张坚守不出。
一派觉得应该主动出击,以进为退。
最后。
秦王便让所有人投票,保守派站大殿左侧,鹰派站在大殿右侧。
最后两派人数即便算上两位王爷,竟然也是一模一样。
「单某以为,理应主动出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骤然有洪亮的声音响起。
一道斜长的影子在夕阳下出现在殿口,紧接着便有一名身穿青色云纹长袍,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的男子不疾不徐地走入殿内,他腰间挂着玉佩,手中拿着竹笛,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出尘之感,来到大殿中央后轻轻拱手,平静地自报姓名:「在下升云宗阵法师,单良成,奉宗门之命,前来协助大盛朝廷平叛,同时也是代替同门师兄弟报仇雪恨。」
「原来是单仙师。」
齐王礼敬三分道:「司礼监提前知会过,等单仙师赶到,在行军方面的一切大策,皆应该由仙师来执掌。」
殿内百官,不论品级高低,皆是拱手还礼,礼敬三分。
早在数日之前,此次前来支援的升云宗弟子名单,就已经提前送到京城这个单良成,乃升云宗真传弟子,炼气圆满九层,二阶阵法师。
他在进入天水洲之前,也曾经在凡俗统帅大军,在短短五年之内,就辅助明君一统天下,写下过「单子兵法」,也是一方兵圣,和兵仙韩湘亦是棋友。
兵仙韩湘。
是当今世上唯一曾经靠着计谋把白袍逼到绝境之人。
因此。
所有人都对其寄予厚望。
只是想不到—··
此人竟然也支持主动出击。
「列位。」
单良成来到巨大的沙盘前,用竹笛指着山川河流,幽幽道:「正如这位周大人所言,我们既然兵马多,就要想兵马众多的优势,如果强行分而守之的话,只会被逐一击破,唯有主动出击,才能逼迫叛军集中兵马和我们大军对决。」
「好啊!」
本来就倾向于主动出击的秦王立即赞同道:「既然就连单仙师都觉得应该主动出击,那就没什麽可争议的了,我们接下来,就开始讨论详细的北伐策略吧!」
其馀官员,皆不敢再有异议。
「周大人。」
单良成做出请的手势,开口道:「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所谓主动出击,自然要攻其必守,让对方不得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动。」
周荣侃侃而谈:「如今,叛军占据半壁中原,不论我们攻打哪片土地,
他们都进可攻退可守,唯独.·寿阳除外!
「寿阳,乃中原水路之枢纽,也是叛军『朝廷』的咽喉,一旦能将其拿下,对方的兵力丶粮草运输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再想继续南下,付出的成本就需要倍增。
「而且我朝廷水师大军随时都可以顺水路倾轧而至,令他们半步不敢离开玉陆州,否则随时都会丢掉整个大后方。
「所以,此次北伐我们兵分两路。
「一路由我亲自率领,北上直抵寿阳!
「另一路则是由高境界修士率令,从西侧陆路出发,逼迫陈三石出来迎战,否则西路军就能直接打到北凉,把他们的大后方摧毁。」
「听起来不错。」
严茂兴颌首道:「可是周大人,你难道不知道寿阳城池高且坚固?若是你久攻不下,陈三石在西路取胜,回过头来你岂不是无路可退?」
「周某,自会在陈三石得胜之前,攻下寿阳,如若不然,可以军法处置。」
周荣平静的语气当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信和意气风发,以至于就连保守派也有些半信半疑,不敢轻易否定。
「周大人如此安排甚好。」
单良成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而是感慨道:「你们有周郎,实乃大盛朝廷之幸事!」
这两位,明明是从未谋面的生人,此刻看起来却是十分默契,彼此都能够读懂对方的心思一般。
「好!」
监国秦王一锤定音:「就按照周大人说的去做吧,要多少人丶多少船,
多少粮草,点谁为将,都尽管说,本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粮草船只等详细内容,臣都已经提前半年计算完毕,稍后会写成摺子呈递给内阁,殿下只需要批阅即可。只是———.」
周荣短暂闭眸,叹出一口悲凉之气:「朝中无大将。」
朝中无大将!
这些年,南徐等三国不断损兵折将,大盛朝廷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数年前的明州董安,到太子党摩下的诸多成员丶再到不久前的镇南王曹嵘丶姜元伯···—
每一名统帅的战死,都会牵连一大批中高层将领。
这些中高层将领或许没办法参与到重大决策,但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
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是军队稳定的基石,是军队如臂指使的关键。
但现在朝廷·—
无人可用了。
「严某可以举荐。」
小阁老严茂兴接过话,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名单:「这上面都是最近这些年来京城内外的武将,无一不是兢业业,忠心耿耿,也是时候拿出来好好培养培养了。」
「小阁老.」
齐王警了眼监国皇子,然后有些为难地说道:「你确定这些人可堪重用?朝廷已经不再有退路,一旦用错人就是万劫不复啊。」
这话说的委婉。
但在场的人都为官多年,哪里不懂怎麽回事。
严茂兴·——·
这是想趁此机会,再往军中安插一批他们严家的门生!
此等结党营私,文武勾结之事,本来是朝廷大忌。
但此时此刻,竟然无一人提出异议。
因为——·
前兵部尚书明青锋走后,朝廷之上再也没有两党之分,满朝皆为严党,
就连秦王都是在严党的辅助下才坐上监国之位置。
如此情况下。
秦王和齐王就是不想同意,也不得不同意。
「小阁老!」
唯有周荣毫不留情地直接挑明道:「如今可是我朝廷生死存亡之际,你怎麽还想着结党营私?!」
「结党营私?!」
严茂兴辩驳道:「严某人为国举贤,何来私心?!」
「有没有私心,你自己清楚!」
周荣冷冷道:「如若不是你严家父子作乱,朝廷又岂会到无人可用之地步!殿下,实在不行的话,臣便从京军的年轻人当中挑选任用。」
「嗯———.」
秦王沉吟道:「两位各自拟一份名单上来吧,本王会从中亲自挑选一部分启用。」
商讨国事间。
司礼监秉笔太监来到殿内:「殿下!大明宫外,今日来了许多旧臣,说是要求见殿下。」
「旧臣?」
秦王问道:「都有谁?」
司礼监秉笔太监低头道:「有燕老丶曾老,张敬武大人——·-他们自称是知道朝廷危急,特意前来请命出战。」
「他们?!」
严茂兴神色一凛。
在场众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些人—
可都是被贬之人!
比如前上柱国「燕弘渊』,当初在皇帝陛下修建万寿宫时曾经死谏阻止,希望不要劳民伤财,把人力物力用来赈灾,被贬。
比如前卫国公『曾韧』,曾经上书「灵禾」祸国殃民,被贬。
前兵部左侍郎兼骠骑大将军『张敬武』曾经弹劾严党的在改稻为桑中的所作所为,最后满门流放。
前户部尚书『池冬平」——·
总之这些人。
都是朝廷曾经亲手驱逐出去的文官武将。
但此时此刻,居然是自己找上门来,
「让他们进来。」
秦王说道。
很快。
在太监的带领下。
一名名头发花白的布衣老臣来到大殿之内,他们躬身行礼,异口同声地发出铿锵之声:
「臣燕弘渊!」
「臣曾韧!」
口自报姓名之后。
他们齐声高呼:「臣等请战,北伐平叛!」
「你丶你们·—」
严茂兴膛目:「你们并无官职在身,前方战事与你们何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北凉叛逆来势汹涌,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岂能袖手旁观!」
「更何况,我等曾是朝臣!」
「严茂兴!你也不必担心,我们不是回来收拾你的,等到战事结束,我们若是还活着,自然会重新辞官归隐!」
说着,这群老臣的声音再度拔高,慷慨激昂,震耳欲聋。
「秦王殿下!」
「臣等皆愿为马前卒,与北凉叛逆——」
「死战!!!」
「好,好,好!」
秦王猛然起身,连呼三声:「我大盛朝廷有诸位忠良,何愁不千秋万代?!
「本王做主!
「给诸位全部官复原职,即日跟随周荣出征,北伐叛军!
「江山社稷,就全靠各位了!
「此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这是他们大盛朝廷的···
背水一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