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大大黑鱼?(1 / 1)

加入书签

('

第1116章 大……大黑鱼?

常浩南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一天会被别人惊得连杯子都端不稳。

好在里面的茶水已经喝了一多半,这才没有因此而湿身——

常浩南上辈子倒是有所耳闻,华夏在五六两代离心机上确实依赖过一段时间的进口设备。

所以对于先进铀浓缩设备的研究,倒是不太感到意外。

但核能技术发展到21世纪,对于核燃料的浓度需求其实早已经非常宽松了。

出于成本丶安全和环保考虑,核电站用的燃料棒,平均丰度一般都在2%-5%之间。

哪怕高一些的,也基本不会超过10%。

肯定和「高浓度」不搭边。

一般只有武器级浓缩铀,才会达到90%,甚至95%以上。

但众所周知,华夏在96年7月29日进行过最后一次核试验之后,核力量的发展和建设就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平稳阶段。

说直白点就是核武库规模没怎麽涨。

一方面是这东西的建造和维持成本确实太高,有限的军费还要发展用途更普遍的常规力量。

另一方面,华夏这会只有区区几十枚东风5A能打到强敌本土的主要区域。

单弹头不说,精度也非常抱歉。

至于剩下的……

基本型东风31严格来说只是远程弹,只能够得到少数目标。

巨浪1本质上接近东风21,射程还不到3000公里,而09II核潜艇的性能也不足以突破岛链进入发射阵位,只能算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之前弄回来的几架图160航程倒是够远,但空军涉核岗位才刚刚开始训练和建设,也没来得及形成战斗力。

况且非隐身机的生存能力……

总之就是核投送能力极为有限。

而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扩!核!

那都是常浩南重生之前的事情了。

再者说,人们一般也不会管核弹用的原料叫核燃料。

因此,他甚至再次确定了一遍:

「核燃料?」

「还是高浓度的?」

面对常浩南的反应,对面的两个人并没有感到意外。

很明显,并不是第一个人表现出如此的诧异了。

「没错。」

屈良生点点头:

「当然,整个计划现在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甚至连预研都算不上,我们研发的新型离心机,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先导部分而已。」

这会,常浩南好像也有点转过弯来了。

「所以是……」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平伸出手,比了个缓缓向下的手势。

几乎只有一种情况,会让核反应堆用到武器级浓度的燃料。

就是核潜艇。

相比于动辄几万吨的核动力水面舰艇,核潜艇的设计显然要紧凑很多,不可能预留出足够进行换料操作的空间。

因此,俄亥俄或者德尔塔这类早期核潜艇所用的低浓度堆如果要换料,那麽就必须经历一次大规模的「开膛破肚」

成本高耗时长不说,关键是难免伤筋动骨,对操作人员和潜艇本身的安全都很不利。

', ' ')('

因此,一些新型号的核潜艇乾脆在设计时就考虑让堆和艇同寿,这样在整个服役生涯内都无需再费二遍事。

代价就是要使用丰度更高的铀燃料。

按理说,这是像维吉尼亚/北风之神这类第四代核潜艇上面才会普遍铺开的技术。

而在眼下的2003年,华夏的09I和09II其实都还属于一二代之间的技术水平。

却这麽早就提前开始布局最前沿的技术了。

但转念一想,如果跟航空工业系统那边对比一下,好像也非常合理——

华夏对于第四代战斗机的预研,其实也是在第三代战斗机服役之前就在准备了。

这里面当然有进步特别快是因为起点特别低,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因素,但上级所表现出的前瞻性和决心还是毋庸置疑的。

「咳咳——」

屈良生清了清嗓子:

「应该说……包括但不限于吧……」

这个时候,有一段时间没开过口的陆院士继续解释道:

「常院士你也不用太在意这些,新一代离心机确实主要是为了这个目的研发的……不过这中间拐的弯就已经太多了,跟咱们三个之间算不上有直接联系,也不会因为保密关系而影响到你的本职工作。」

虽然干到院士这一步,大家的业务多少都沾点保密,但涉核业务归根结底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层级。

那是真能与世隔绝啊。

所以陆永祥应该是以为常浩南在担心这个:

「单就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本身来说,还算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用途非常多,也不局限于军事领域……比如92年的时候,韶关发电厂6号机就出现过在转子上发现大量裂纹的事情……」

不过常浩南刚才只是单纯的好奇加吃惊,其实并没有想的这麽复杂,所以只是摆了摆手表示自己理解。

「那麽……这项研究现在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

实际上,他已经基本上准备答应了。

只不过在那之前,总得再了解一下情况。

「目前正在攻关的几个重点,一是电磁轴承控制器设计……当然这个常院士你们可能已经有一些成果了,二是裂纹转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动力特性分析,三是对柔性转子多个临界转速区的同频振动抑制。」

屈良生回答道:

「不过……除了第一项以外,关于后面两个部分,只需要一些设备方面的支持即可,不会对你们目前手头的项目产生影响……」

他这显然还是按照一般「请人合作」的思路,首先表示不耽误对方的正常工作,只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可云云。

但常浩南可不是这麽想:

「别呀!」

他直接就是一拍大腿,激烈的反应把另外两个人吓了一跳:

「这样意义重大的项目,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能更深入地参与,未来也好应用在新一代的航发和燃气轮机上面……再说,这里面正好也有一些我比较擅长的部分……」

「就比如屈院士刚才说的同频振动抑制,我觉得就可以通过建立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丶并分析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和相位偏移最小均方算法,然后再想办法找到一种基于相位偏移最小均方的扰动跟踪补偿方法来解决……」

「……」

如果搁在一般的技术人员身上,可能这会已经不太跟得上常浩南的思路了。

但对面二位毕竟也是经验丰富的大佬,自然能判断出他的他说的这些确实有可行性。

实际上,也正是他们正在尝试的解决方案之一。

因此,刚才还一脸凝重,等着常浩南给出回应的陆永祥,这会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那常院士你看,我们什麽时候召开一次以项目组为单位的丶更加正式的技术研讨会?」

常浩南看了一眼旁边挂着的万年历:

「事不宜迟……我过两天就会返回镐京,正好航空动力集团目前的主要研究资源也都集中在镐京和盛京两边,所以如果您二位时间允许,那不如就下个周一如何?」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