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飞机?(1 / 1)

加入书签

('

第1167章 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飞机?

「咳咳——」

就在杨亮已经准备好现场表演一个「面对质疑,疯狂道歉」的时候,已经快要被众人忽略了的那台笔记本电脑中,突然传出了一阵咳嗽声。

原本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的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不过,热烈的氛围却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至于正在台上的杨亮,当听到常浩南似乎也准备提问的那一刻,就四肢发软手脚冰凉,一副快要晕倒过去的样子……

前面那四位的轮番进攻就已经让他疲于应对了。

这位大佬要是再来个致命一击……

在某个瞬间,他的眼前似乎闪过了两个大字。

延毕。

而李雄江教授虽然也有点心疼台上的自家学生,但事已至此,总不可能强行打断其它评审提问。

所以只好强颜欢笑:

「常院士,您请问吧。」

然而,画面中的常浩南却只是用笔帽轻轻敲了敲桌上的论文,接着说出了一句出乎所有人预料的话:

「嗯……我其实不是要提问。」

他说着又从画面外拽进来两张写满了公式的纸:

「我是想说,我这里刚好有一些现成的研究成果,似乎可以解决刚才其它几位评审提出的问题……」

「???」

这一瞬间的风云突变,直接把所有人都给整不会了。

现场的几位教授先是一愣,继而面露喜色——

他们之所以夺命连环问,并不是真的不想让杨亮毕业。

而是真的对后者研究的课题感兴趣。

只不过问着问着,就让对方挂在台上下不来了……

现在有人提出说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奇中夹杂着兴奋。

而同一课题组,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旁听研究生们,则是单纯没见过这种场面,准备开始看戏。

至于刚才都快要哭出来的杨亮……

这句话传到他的耳朵里,更是宛如天籁——

我答辩的时候,院士不仅没提问,甚至还主动帮我回答问题。

这事说出去能吹半辈子……

总之,尽管会议室里仍然维持着和刚才一样的安静,但气氛却已经出现了180°的变化……

……

实际上,对于电脑另一边的常浩南来说,ERS点的校准和补偿,并不能算个很复杂的问题。

只是稍微需要一些理论功底而已。

但也正因如此,似乎很难用三言两语就把这个问题给说明白……

组织了一会语言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正如一开始杨亮同学所说,ERS点通常部署在装配辅助型架上,用于建立装配坐标系,而在这种情况下,其相对于OBP和TBP发生的位移和变形就都是线性的,因此可以构建多组补偿后的ERS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最小加权距离误差函数的优化模型……」

「举个例子,在m个站位丶k个温度下测量出的g组数据,其测量值与修正后理论值的匹配关系是Σ(i=1,n)(│RnP^k+Tn-Pa^k│)……」

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常浩南可以把这读起来令人头大的算式直接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贴近屏幕展示给网线另一边的众人。

一开始,杨亮还动作飞快地回到座位上拿了个本子,准备记下来一些有用的东西。

但还没写几个步骤,就轻轻挠了挠头,然后默默把笔放下,用充满智慧地眼神看向前方,并时而微微顿首,时而紧皱眉头做思考状……

这种表现,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想要装作听懂。

好在其他人这会要麽顾不上注意前面,要麽也是和他处在一样的状态下,所以无事发生。

稍微停顿了几秒钟后,常浩南把手上的纸放下,继续介绍起自己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约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我和阿贝拉·利塞尔教授在上个月新发表的那篇论文,里面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之后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只要稍作调整之后,就正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唯一可惜的是,这个成果实在太新,所以眼下还没有现成的预设软体可以用,如果各位有程序和算法设计能力,那麽可以自行设计程序进行计算,如果没有的话……MathWorks公司前些天已经跟利塞尔教授取得了联系,MATLAB应该很快就会提供一个计算工具包……」

', ' ')('

「……」

听着常浩南的解释,李雄江教授略带唏嘘地轻叹了口气——

人家这才叫研究啊……

一篇文章投出去,还没等怎麽样,就有应用端的大企业主动找上门来。

不过话说回来,别人自己手里就有一家应用端的大企业。

比不了比不了……

就在他这边emo的时候,刚才踊跃提问的几个人也重新被激发起了积极性。

虽然大家其实都还没看过,甚至未必知道常浩南发表了新论文,但显然不可能有人会质疑他刚才说法的真实与否。

至少不可能当场质疑。

而如果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的精度问题能够被克服。

那麽很多问题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

「常院士。」

之前最开始提问的那名教授再次一马当先:

「杨亮同学的研究是基于单机总装的,那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在整条生产线,甚至车间尺度上应用同样的技术,再结合室内GPS定位,是不是有可能摆脱总装过程对于特制型架的限制?」

传统的飞机装配过程采用非自动化模式,各项操作高度依赖人工,因此对于不同型号和设计特徵的飞机,还需要针对生产流程专门设计一系列装配型架。

例如给C808飞机安装发动机的型架,就不能用于C909飞机。

甚至同一型号在经过一些设计改动之后,也要相应更换辅助工装才行。

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生产速度和灵活性。

而常浩南也顺势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以目前三坐标测量设备的实际精度而言,要想完全摆脱型架还很困难……但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专用工装更换为通用设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生产灵活性,甚至让不同型号实现共线生产……」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来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经典比喻:

「就像是生产香肠那样生产飞机!」

顿时引发了一阵笑声。

接下来,包括常浩南在内的几名答辩评审之间开始高强度交流讨论,一时间反而把正主给忘在了讲台上。

杨亮虽然觉得有点尴尬,但眼下毕竟是学位要紧,所以也乐得见到这种场面。

然而,毕竟是一场学位论文答辩。

不可能真的一直把答辩人当成小透明。

最后还是最先引起歪楼的常浩南重新回到了正题:

「杨亮同学。」

已经快要神游物外的杨亮差点被这一声给吓得跳起来,赶紧挺胸收腹站得笔直:

「常院士,请您批评指正!」

这有些一惊一乍的反应倒是让常浩南有些忍俊不禁。

「别紧张,从总体上来看,你的答辩非常不错,只是有些问题明显超出了这篇博士论文的研究范围,但这不能算是你的不足……」

听到这一番带着点定调意思的评价,杨亮那七上八下的内心终于平静下来。

李雄江教授更是瞅准时机,使出一手稀里糊涂突然落锤计:

「那麽……各位评审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疑问了?」

常浩南话都说到刚才那份上了,别人自然不可能再生什麽事端,纷纷或是摇头或是摆手,表示已经足够了。

而全程都没怎麽开过口的周书万,这会也跟着露出一抹放心的笑容,一直绷紧的上半身缓缓放松,靠在了身后的靠背上。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后面已经几乎湿透——

毕竟也才博士毕业两年而已,当年自己答辩时的记忆很容易就追了回来……

「还是常院士牛逼啊……」

看着面前恢复到其乐融融状态的会议室,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声:

「多亏给请过来了……」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