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求月(1 / 1)

加入书签

('

第278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求月票!)

时间紧迫,事不宜迟,林大官人和王少司徒经过友好磋商,达成今晚到王家进一步深入交流的共识后,王少司徒就迅速回家准备接待工作了。

右护法张武望着王少司徒的背影,嘀咕说:「坐馆为何如此麻烦,在这里商谈不就行了,大晚上的还要去王家作甚。」

林大官人随后拍了张武一巴掌,喝道:「意义不一样!如果地点在这里申府,就等于是我代表申相,与王之垣会晤!

只有我去王家,才能表示只是我和王家之间的事情。」

张武又问道:「那又为何一定要帮别人谋求户部尚书,咱们苏州的赵巡抚,难道就不行麽?」

林泰来疑惑的说:「张二你收了赵老头多少礼?才能说出这样昧良心的话?」

张右护法大吃一惊:「坐馆你怎麽看出来的?」

左护法张文忍无可忍,上前踹了弟弟一脚,一边打一边斥道:「用你的猪脑子仔细想想!

赵老大人虽然是巡抚,但品级只是四品,怎麽升二品尚书?就算是皇帝也办不到!

而且伱不知道赵老大人是浙江人麽!本就很难当户部尚书!」

打完了弟弟后,张文也对林大官人问道:「不过小的也不明白,为什麽坐馆在武试即将开始时,还如此看重户部?」

林大官人答道:「若想称霸边塞,在兵部的关系就一定要过硬,不然掣肘实在太大。

同理,若想称霸江左,就最好能掌控户部,如果有机会,当然要试试看。

等我这次考试完毕,终究还是要回到江左的,未雨绸缪早做布局有什麽不好。」

天下钱粮江南最重,天下盐业江北最重,还有商税什麽的,这些恰恰都是户部的业务范畴。

如果能搞定户部,对于在江左地区扩展社团业务来说,性价比实在太高了。

张武理解完坐馆的思路,又小声嘀咕了一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不会说话就闭嘴!」张文又又按住了张武一通暴打。

看看日头,还有点时间,林大官人就先去补了个觉。养足精力,准备晚上的会晤。

王之垣回到家里,将弟弟部员外郎王之猷和侄儿御史王象蒙叫了过来,吩咐说:「速速准备宴席,晚上接待宾客!」

王家人都知道王之垣今日去了哪里,王象蒙便惊喜的说:「莫非伯父将申相请到家里了?」

王之垣答道:「是申相的门客林泰来。」

「他来作甚?」王象蒙反应有点激烈,差点就跳了起来。???69?н???.????????

王象蒙作为王家代表,两次与林泰来进行社交,既没有表现出王家的风度,又错失了白给的好处。

所以在王家内部评价里,王象蒙两次表现是很失败的,分数比远在江南的小叔叔王之都还低了。

而且就连王象蒙本人也有点内疚,如果当初他在大门外对待林泰来的态度稍好点,那伯父的尚书岂不早就到手了,何至于现在到处求人?

这一切因素,就导致王象蒙对林泰来这个名字有点敏感。

王之猷虽然和王象蒙年纪差不多,但辈分高,略微稳重点,猜测着问道:「莫非林泰来是申相派来的使者?」

王之垣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并没有见到申相,林泰来完全是自行前来的。」

这下连王之猷也懵逼了,老哥哥你这是吃错药了?不去寻求首辅支持,找个林泰来有啥用?

面对自家人,王之垣还是要做好解释工作。

「我虽然没有见到首辅,但是亲眼看到,林泰来在申府完全不像是寄人篱下,甚至相反还有着举动自专的地位。

在这种表象下,反应出的内情绝对不简单。如果不是给首辅立过大功或者证明过自己,林泰来焉能在申府有这样地位?

再联想起首辅最近的言行,难道不令人深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只凭道听途说,是很难想像这一切的。

阅历丰富的王之垣甚至怀疑,林泰来就是故意领他进申府兜了一圈,看看自己有没有悟性能觉察到什麽。

如果自己悟性不够,看不出林泰来在申府的超然自主地位,那就没有以后了。

最后王之垣说:「林泰来既然能轻而易举帮助李如松更上一层楼,又为什麽不能帮首辅出谋划策,驱逐李植等人又重创厂督张鲸?」

在王家,王之垣就是最高决策人,他做出了决策后,解释完毕就要执行。

当即在一片鸡飞狗跳里,以最快速度布置好了夜晚的宴席。

等到天色擦黑,南直隶武解元丶苏州城双案首丶不被主流承认的着名诗人丶首辅门客林大官人到来拜访。

王之垣亲自做主陪,王之猷丶王象蒙分列左右,这个阵容让林泰来很满意,这次王家的态度给到位了。

王家在外地还有个布政使王象坤,以及王象乾这个潜力无限的未来边镇大佬,浒墅关税使王之都就更不用提了,另有个举人出身的同知。

宾主落座寒暄,就说起了王之都,毕竟这是目前林泰来和王家关系的唯一纽带。?????9??H????.C??M????

林泰来喝着茶说:「王税使在浒墅关兢兢业业,业绩十分出色。

他在任一年的税银突破三万两,一举使得浒墅关成为天下第一税关。

就凭这个任上业绩,升职应当没有问题,也不枉我大力支持友人的一片苦心。」

王之垣也顺着话说:「舍弟家书里也说,苏州城林解元助力甚大。」

林泰来难得爽朗的说:「我与王税使一见如故,交情深厚。

若无王税使关照和庇护,也就没有我林泰来的今天!」

王之垣很客气的回应:「哪里哪里,舍弟能得到林解元的倾力襄助,也是他的福气。」

宾主言谈尽欢一番,林泰来便主动进入了主题:「少司徒若有意大司徒之位,可知对手是谁?」

王之垣答道:「宋纁。」

这是吏部尚书说的,肯定没错。

林泰来沉吟片刻后,「少司徒获得吏部提名肯定没有问题,资历和出身也无可指摘。

但宋纁也不简单,背后支持力量甚至比目前的少司徒更强。」

王之垣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把林泰来当成了平等交谈的对象,答话说:

「朝廷七卿里,礼部尚书沈鲤和左都御史辛自修肯定会支持宋纁。」

林泰来不假思索的说:「礼部沈尚书是不会直接出面的,他是清流的核心和领袖,不会亲自干脏活。

所以直接在前台操盘的人肯定是左都御史辛自修,况且辛总宪还有职务之便,推举大臣本就是言官最爱畅所欲言的场景。

', ' ')('

且看着吧,等提名上去后,肯定会出现几个言官大肆攻讦少司徒。」

然后林泰来又指着王象蒙说:「而你们王家的御史,却要被迫避嫌,不好直接支持伯父。」

这些分析很到位,王之垣便又问道:「那林解元可有应对之法?」

林泰来「嘿嘿」一笑,神神秘秘的说:「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王少司徒反问道:「难道也要找几个言官对攻?」

这法子虽然也是个法子,但却平平无奇,是个人都能想到,犯得上如此故弄玄虚?

林大官人攥着砂锅大的拳头,温和的说:「少司徒可能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哪个言官胆敢攻讦少司徒,我就找上门去,以德服人。」

王之垣:「」

槽点实在太多了,简直无从说起,你林泰来又把京师庙堂当成苏州江湖了?

在当今的游戏规则下,言官是一种很独特的群体,言路畅通是一种政治正确。

早在前两三年,万历皇帝为了清算张居正势力,刻意的鼓励和引导言官敢于攻讦高官。

又导致现在言官群体声量尾大不掉,很多言官以「忤上」为荣,连皇帝本身也开始被「反噬」。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言官上门「以德服人」,是多麽脑血栓的想法。

言官政治,真的不是你们社团抢地盘!

乃至于比较稳重的王之猷也震惊失声:「林解元莫不是说笑?」

面对这种质疑,林大官人平静的说:「当初厂卫缉事官校也不敢相信,我胆敢反打他们几十个;诚意伯也不敢相信,我弄断他的腿后,还敢冲进他府中大肆打砸;李植也不敢相信,我敢砸毁了他家大门。」

王之垣开口道:「林解元思路向来高深莫测,愿闻详情。」

林大官人先是傲然道:「我林泰来一生行事,何须向人解释。」

随即稍稍放低姿态说:「不过少司徒如果真不放心,我倒也可以透露一些底细,毕竟少司徒不是外人。」

一通操作,深得欲扬先抑的拉扯精髓,吊足了王家人的好奇心。

不是林大官人心眼子多不实诚,而是为了在合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林大官人可不想在合作中,不知不觉变成对方的附庸,大部分既得利益都被对方掌控,那就搞笑了。

上辈子看到的网络小说里,好多这样替他人做嫁衣还不自知的牛马主角。

接着又听到林大官人说:「但是丑话说在前面,我的法子都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上,不知你们王家能否接受?」

王之垣毫不犹豫的说:「什麽条件?林解元但说无妨。」

林泰来斟酌着词句,尽可能精准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王家必须要与我建立起紧密的关系,紧密到让别人一看到我,就会自动把王家和我关联起来的程度。

就好比先前我无论做什麽,都被李植他们联想到首辅身上。

只有这样深度绑定,我的法子才能行得通,不然都是无用功了。」

如果不进行绑定,帮王家谋求到户部尚书,然后被王家一脚踹开怎麽办?

防人之心不可无,林大官人也不得不多一手准备。

王之垣大吃一惊,「林解元竟然有和我王家结缘之意?」

林大官人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笑而不语,给你王少司徒一个暗示,请你自行体会。

王之垣却又犹豫起来,「这似乎有些委屈林解元了。」

林泰来很想说,都这时候了,你这少司徒还谦虚什麽?还是你内心根本不想结缘?

王之垣长叹道:「为了一个尚书官位,请林解元相助,还要让林解元拜我为师,这实在不合适。」

林泰来:「」

突然发现,你王少司徒一个六十岁的老头,还挺能幻想的。

愣了下后,林大官人便没好气的说:「在下已经拜了本乡名士张幼于老先生为业师,暂时没有另投他师的想法。」

结果还是王象蒙最先反应过来了,叫道:「难道你想与我们王家结亲?」

林大官人再次笑而不语,如果与王家结亲,就能直接多几个进士亲戚,而且在未来十几年内,还会再多几个进士亲戚,实在太划算了。

王之垣与王之猷面面相觑过后,微微蹙眉道:「但我王家现在没有合适女子。」

林大官人不满的说:「听王税使说,有个喜好诗词文学的小妹,正值青春待字闺中,今年应该十六成年了吧?」

以大明的风俗习惯甚至官方制度,确实十六岁算是成年。比如继承爵位世官,都要等到年满十六才能正式继承。

王之垣暗骂一声,王之都这破嘴,怎麽啥都往外说!

然后很无奈的解释说:「我家十五妹虽然尚未正式许人,但乡邻淄川名门高家已经有意结亲。

那高家有个叫高举的年轻人,多年未婚,一直在等我家十五妹成年。」

林泰来有点挑衅的问道:「敢问那位高举现在什麽成就?」

王之垣介绍说:「高举与王象蒙侄儿同年进士,都是万历八年登榜,现在也是担任御史。」

林泰来:「」

这个竞争对手有点生猛啊,至少目前成就比自己高了不少。

这种家族资源丰厚的名门闺秀,果然十分抢手,堪称一家有女百家求。自己看上了其中好处,但别人也不傻。

不过林大官人也不会妄自菲薄,直指要害的说:

「那高举能让少司徒晋升为大司徒否?」

王象蒙当侄子的没资格发表意见,而王之垣和王之猷两人连续碰了好几次眼神,还是左右为难。

林泰来这边不用说了,说不定真能帮上忙,让老王家突破现有天花板,出现一个位列朝廷七卿的一线大臣。

但高家是乡邻名门,虽然没有定亲,但让实际上已经等待多年的高举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实在太伤同乡脸面。

真是没想到,今天居然遇上了这样的难题。

月票榜真有用,请大家继续稳住啊!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