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还有什麽问题?(求月(1 / 1)

加入书签

('

第307章 还有什麽问题?(求月票!)

送走了十分满意的府衙两个官员,林大官人回到屋中。

高长江还是忍不住问道:「一口气拿出五千两,并不是小数目,真的没问题?」

一年挣五千两和一下子拿出五千两现银,那是两种概念。

林大官人信心十足的说:「你大可放心,那些扬州盐商有的是银子!

等我把苏州这边理顺后,就去扬州找银子,秋收后返回苏州,解决济农仓亏空,完全不耽误!」

高长江再次提醒道:「济农仓要的是实物,而不是银子,这也是济农仓最大意义所在。

只有五千两银子还不足以成事,必须要有一万石米粮入库,这比单纯凑出五千两银子难度更大。」

有点社会常识的都明白,买几斗米和买一万石米虽然都是买米,却是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交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林大官人放言收购一万石米,苏州城最大米市枫桥镇的米价,只怕立涨三成。

此外还有个很多人不清楚的情况,号称天下粮仓,每年要向朝廷输送大量漕粮的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到了晚明时候,其实本地产的粮食是不够本地人吃的。

形成了一种鱼米之乡要从外地大量输入粮食的现象,其中原因很复杂,主要不外乎工商业发达和人口急剧增加等方面。

在这个背景下,林大官人要弄一万石米,只说收购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正在这时,门外守着的夥计又来禀报,长洲县的袁县尊来拜访了。

林大官人便对高长江笑道:「一万石粮这不就来了?」

高长江:「???」

此后林大官人立刻小跑着迎了出去,连声道:「石公先生身负文坛之望,是当世我最最最重的才子,怎得亲自来了?实在折煞我也!

数月不见,没有聆听石公先生教诲,甚为想念!本该我亲自登门!

今春我在京城曾经力斗复古派,怎奈没有袁石公先生之才学和指点,未能将复古派彻底压制下去。

看来以后撼动复古派霸业的重任,还是要靠石公先生来肩负了!」

长洲知县袁宏道,此时号石公,他听到林大官人的话,很是诧异了一下。

以前你林泰来吹捧自己也就罢了,毕竟你林泰来当时只是个社团头目,文名也局限于苏州,各方面有求于自己。

现在形势已经变化,伱林泰来身份和影响力已经大为不同了,怎麽还这样像是个小角色一样肉麻的吹捧自己?

连原知府都被你林泰来弄的灰头土脸走人了,而他袁宏道只是个知县而已!

「你好好说点人话!不要虚文矫饰!」袁宏道这个人很随性,退出了门槛,指着林大官人说。

在苏州城这麽久,还能不知道你林大官人是什麽脾性?这麽假装自己小迷弟,到底是恶心谁呢?

林大官人答道:「在下对石公先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尤其对石公先生祖上的敬仰,也是发自肺腑的!」

袁宏道:「???」

好端端的吹捧也就罢了,突然又说起自己的祖先干什麽?

坊间传言,一旦林大官人的话头突然开始跳跃或者强行转折时,就表示他准备挖坑了。

又听到林泰来说:「听说石公先生的曾祖父,任侠尚气,以勇武着称乡里啊。」

袁宏道:「」

啥意思?难道你林泰来想说,你和我曾祖父一样?

林大官人没过多强调与袁宏道曾祖父的雷同点,继续说:

「还听说,石公先生的祖父乃是荆州最有名的米商,曾经在灾年一口气拿出过两千石借给别人,并且烧了借券,我对此义举善行万分敬仰!」

在旁边一起陪客的高长江终于秒懂,原来坐馆的玄机在这里!

掏点银子,让袁宏道家里从湖广荆州拉一万石大米过来,不就完事了吗!

他也耳闻过,湖广近些年粮食产粮增长迅速,开始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吹嘘说「湖广熟天下足」。

而袁家所在荆州一带又是产粮地区,同时袁家又是米商出身,那不正好完全专业对口吗!

去扬州刮银子,从湖广运大米,最后解决苏州城济农仓亏空。

什麽叫格局,这就叫格局!

袁宏道眨巴了几下眼睛,先说曾祖父,又说祖父,下面是不是要说爹了?

林大官人长叹道:「如今苏州城两县济农仓亏空一万石,我有心效仿令祖父之义举,怎奈手里无米啊。」

府衙亏空本县济农仓的事情,袁知县当然知道,还是他亲自找府衙催讨的。

只是袁知县没想到,林大官人居然揽这事上身,在自己面前直接感慨没有米。

略加思索后,袁县尊大气的说:「以你我之交情,如果是几百石米,我就可以做主送给你了!」

随即又很为难的说:「但是一万石这样的数目实在太大,不可能送人啊。」

', ' ')('

林泰来疑惑的问道:「谁说要送一万石给我?」

袁知县诧异的说:「你林大官人不是最喜欢白嫖吗?」

身为名人,总是逃不出被人造谣编排的命运,林大官人有点生气也没办法。

「我出银子买!只是请你们家运米到苏州,然后价格优惠一点,别乱波动!」

袁知县松了口气,原来是真肯出钱啊,那就比较好说了。

一万石算是很大的买卖了,商家哪有不想吃下大买卖的?

袁宏道作为一个只会读书和玩乐两件事的败家子,感觉如果能给自家拉来一笔大买卖,以后花钱的腰杆子就更硬了。

然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同样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如果没人保驾护航,其中风险不可估量,袁知县也不希望拿自家的一万石大米碰运气。

所以又问道:「从湖广荆州到苏州,水道还算方便,顺江而下再转入运河就是。

在湖广境内航道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下游的江西丶南直隶境内,你能护得周全麽?」

「浒墅关税使王之都你也见过的,马上要调任到别处了。

升他去当九江知府有点困难,但似乎可以调到九江关做税使,再兼任巡江之类的衙门。

这样的话,江西境内这段航道应该没有问题了。」

袁知县继续问道:「南直隶境内这段呢?」

说起南直隶管理体制,可能是最复杂的地区了,江北归凤阳巡抚,江南归应天巡抚,那麽江面上又归谁管?

答案是,上下游江面都归南京方面来管,从各处江防营到操江御史,都是在南京这个大盘子下的。

林泰来想起什麽,反问道:「最近可曾有南京右都御史海青天的消息?」

袁知县茫然的摇了摇头,「没听说,问这作甚?」

林大官人很清楚,如果按原有历史进程,海瑞应该是今年去世。

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和自己接触过后,会不会被气得多活两年。

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与南京城的海青天也是能说上几句话的。」林大官人沉吟着说:「到时候我给海青天写封信,说是有一万石弥补苏州城济农仓亏空的米粮从江上过,请海青天关照一二。」

袁宏道:「」

这是道德绑架呢,还是道德绑架呢?不过细想起来,应该还是很有用的。

这样的话,南直隶的江面这段,问题应该不大了。

那麽后面江南运河这段更不是问题了,毕竟这是应天巡抚赵志皋的地盘。

话说到这里,袁知县终于意识到,从老家运米一万石到苏州城这个提议,并不是空想口嗨,非常具有可行性。

林大官人又添油加醋的说:「我们苏州物产丰富,湖广的米船过来后,肯定也不会空返,可以载一批货物回湖广,这样又可以赚上一笔。

实在不行,我安排些白货,让米船运回去。」

「什麽白货?」袁知县疑惑不解。

林大官人答道:「就是很咸的那种东西。」

袁知县无语,今天来找林泰来,是因为又到了下半年,距离冬闲也没三四个月了。

所以去年尝到了三江口工程甜头的袁知县又想来与林大官人合计下,今年还能搞什麽名胜工程,碑刻诗文都要提前酝酿好。

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给老家找了个这麽大的业务。

考虑过后,袁宏道说:「我马上写信给父亲。」

林大官人继续肉麻的说:「敬候佳音!无论这事成不成,都不影响我对石公先生的敬仰!」

又送走了长洲知县袁宏道,林大官人淡淡的对高长江说:「你看如何?一万石粮也不难,还有什麽问题?」

在外人看来,林大官人这次回到苏州似乎也没多大变化,还是那麽嚣张。只是现在苏州没人惹他了,所以才失去了动手机会。

但在高长江这样自己人亲信的眼里,林大官人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之前林大官人一直琢磨的是,一是在江湖打打杀杀,二是怎麽去勾结官员和抢资源。

现在林大官人更多琢磨的是,怎麽调度资源,怎麽分配资源。

而且视野并不局限于吴县或者苏州城,开始跨区域丶跨系统的组建更高维度的利益集团。

高长江耳闻过许多江南世家大族的模式,但从来没见过林泰来这种类型的。

先来一更,求本月最后的月票!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