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他急眼了!(1 / 1)
('
第415章 他急眼了!
从道德上来说,林大官人的话无可挑剔,纵然是顾宪成的友人也无法开口反对。?????????x.????????
顾宪成也很清楚,此时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用武力将林泰来直接轰出去,把林泰来彻底隔绝在会场之外,从物理意义上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能动手就不要哔哔!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这种实力。
由此顾宪成产生了些许懊悔,难道自己的重文轻武的路线有所失误?
想到这里,顾宪成不由得看向了距离自己不远的同乡高攀龙。
在历史上,这科大比皇榜题名的无锡县士子有九人之多。东林八君子中,高攀龙丶薛敷教丶叶茂才三人都是这科的考生,而且都中了进士,此刻他们也都在场。
顾宪成所设想的发展规划里,本想把薛敷教做为自己将来的左膀右臂。
因为薛敷教的祖父薛应旂乃是学术大佬,年轻时候,顾宪成兄弟和薛敷教一起在薛应旂那里学习,和薛敷教关系很亲密。
但是现在顾宪成忽然又觉得,高攀龙可能才是更合适的辅助人选,毕竟高攀龙家里是放高利贷的,在武力上比薛敷教强太多。
所以是否要修改规划,让高攀龙作为未来的副手?
这时候,高攀龙见顾宪成看向自己,误以为这是在暗示自己,让自己赶紧出面分辨几句。
对这种能露脸的事情,高攀龙还是比较积极的,便站了起来,指着被打晕的美人,对林泰来说:
「你真误会了,此女子之所以在场,是顾先生欲藉此女子特殊身份,讲论人性之善恶而已。
善恶论乃是近些年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你懂吧?」
林泰来:「.」
他自以为凭藉数百年见识,在睁着眼胡扯方面已经天下无敌,不料今日竟然遇到了对手。
眨巴了几下眼睛,林大官人说:「可顾先生刚才亲自承认,正在狎妓自娱。」
高攀龙只能无奈的重新看向顾宪成,他已经尽力胡扯了,但大哥你挖的坑太大了,还是你自己想办法填上吧。
而顾宪成已经缓过来了,一本正经的说:「我刚才虽然身在妓女之旁,但心中想的都是孟子之道。
此女虽然堕落风尘,但生来也曾是完璧贞洁之身,印证了亚圣的人性本善之论啊。」
左右一起鼓掌欢呼:「顾先生高见!」
在晚明时候,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流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更是广为流传。
尤其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无善无恶,引起了很大争议。
因为儒家正统主张是孟子的「性善论」,讲究的是人性本善,与心学的「无善无恶」之论冲突很大。
所以「善恶问题」是晚明学术的最核心议题之一,焦点就是「性善论」和「无善无恶」之间的争论,搞学术一般都绕不开这个问题。
而顾宪成作为正统儒学代言人,肯定是坚定支持性善论并反对心学「无善无恶」观点的。
想到这里,林泰来知道,自己必须要全力以赴了!
如果连胡扯都扯不过对手,那还有什麽脸面刷学术声望啊?
他本心是无所谓什麽观点的,只是想着在顾宪成身上蹭点学术声望。
所以现在林泰来只能为了反驳而反驳,无论顾宪成什麽观点,站在反对方就行了。
「此女虽然生来是完璧贞洁之身,但初生的她并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就是本性的无善无恶。」
顾宪成又答道:「你把此女打得昏迷不醒,她现在并没有任何意识,也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但是并不影响她初生时身体的完璧贞洁。
与此同理,人性本善乃是客观存在之天理,并不因为人的自我认知而变。
孟子曰,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就是人性本善!」
几个回合下来,顾宪成似乎逐渐占了上风。
「你这是诡辩!」林泰来忍不住吐槽说。
顾宪成冷冷的说:「出来混,讲得出道理就讲,讲不出道理就认输。」
林泰来深深吸了一口气,绞尽脑汁的重新组织语言说:
「你认为人的本性全都是本善,就好比女子天生都是完璧贞洁,那麽各人之间的本性又有什麽区别?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近字。
孔子之所以说性相近而不说性相同,就是因为孔子认为,人与人在本性上并非完全一致,存在着差异。
所以你所主张的人性本善,与孔圣人之道相违!」
新69书吧→
顾宪成:「.」
', ' ')('林泰来咄咄逼人的问道:「伱说孟子,而我搬出孔子,请问阁下如何应对?亚圣和圣人谁大谁小?」
「你这是诡辩!」顾宪成怒道。
林泰来冷冷的说:「出来混,讲得出道理就讲,讲不出道理就认输。」
到了这个份上,输不起的顾宪成不可能留出馀力了,火力全开的说:
「孟子虽窥见人性之根本所在,但却仅以恻隐丶羞恶丶辞让丶是非之四端以及孩童之爱亲敬长证之。
所以孟子在表述方式上并没有彰显出性本善之源,只是以情验性,进行表面论证。
而性善本原在天道,岂能完全拘泥于孔孟乎?」
林泰来继续反驳说:「既然你说天道,可天道本是无声无味丶无形无状丶不可明言的,故不可用经验层面的「善」来规定和表述。
如果你说性体源自天道,所以也该是不为善丶恶所限的,是无善无恶的。」
顾宪成又诘问道:「既然心学以『无』言性,为何还要强调加上『善』和『恶』?
所以心学还是认为『无』比『有』更高级,以『无』这个本性来包括『有』,故而善丶恶皆出自本性。
这种思潮模糊了善恶之别,等同抹杀了善!如果这不是异端,还有什麽是异端?」
林泰来叹道:「不以凡人所认知的善为善,而以无善为善;不以去恶为究竟,而以无恶证本来,然后可言诚正实功,而收治平至效。」
顾宪成厉声道:「坏天下教法,自阳明无善无恶之言始!
古之圣贤,秉持世教,全靠对性善的信仰常在。故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惟有此性善信仰不可殄灭,所以无论世道多坏,但总能挽回。移风易俗,反薄还淳,皆因人性本善。
心学以无善无恶,把性善信仰抹杀,如果这种思潮流传,必将有大害于世道!」
听着顾宪成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通,林大官人感觉自己肚子里的货快掏空了。
再这样长篇大论的辩论下去,自己肯定很快就要词穷了。
毕竟顾宪成是最专业的,而自己上辈子只是因为专业关联的缘故,稍有涉猎。
面对这种局面,总要想个办法林泰来忽然说:「顾先生怎麽把你们清流党派的纲领说了出来?」
顾宪成:「???」
这麽隐蔽的关联,你林泰来是怎麽看出来的?
林泰来又继续说:「世上德行不足之人,问题在于有恶而闭藏;而道德用力之人,问题在于有善而执着。
德行不足之人,喜欢藏恶而伪善,还往往与执善之人同行。
而那些执善之人,都是当世所谓的贤人君子,他们不知本自无善,却妄作善见。
遇事遇人,眼中不揉沙子,动辄敌我之分,非我同类,尽斥为恶人。
这种人诚意而意实不能诚,谓正心而心实不能正。
宋代象山先生云:恶能害心,善亦能害心。
对了,按照你们善恶观,如果皇帝不批你们的奏疏,算是哪类?」
赶紧上纲上线,往政治上扯!林大官人亮出了在学术辩论上的压箱底绝技!
顾宪成不好正面答话,大喝道:「现在争论的是学术,不要牵连到其他方面!」
林大官人摇头晃脑的说:「所以顾先生你竭力维护性善论,难道就是为了塑造你们清流的正义性和道德优越感?
但你们清流这样很不好,看历代党争之祸,虽善人不免加入争斗;而新法有害民之事,即君子亦难尽辞其责。
最终祸国家丶殃生民,不可胜痛,难道是因为那些人本性缺少善心?
总而言之,执善之人也很可怕!」
顾宪成站了起来,强调道:「我方才说过,学术之争,不涉及其它,既然你执意不听,今日就到此为止!」
很明显,林泰来的言论实在太尖刻了,颇有一针见血的效果,顾宪成有点不敢继续了。
而且如果传扬了出去,会严重打击清流势力的形象,所以不能让林泰来再说下去了!
林大官人松了口气,一直就等着你叫停啊!不然真没词说了!
然后他举着双手挥舞,兴高采烈的对两旁席位上的人大声说:
「诸君做个见证,今天顾先生在学术上辩不过我,竟然还急眼了!
我与顾先生先后三次辨经,第一次在无锡县学,我没输;第二次在南京国子监,他没赢;第三次就是今天,他先急眼并主动叫停了!」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