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大明药丸!(1 / 1)

加入书签

('

第543章 大明药丸!

皇帝谘询阁臣,一般肯定是先从首辅问起,然后再挨次往下。

但今天却是一反常态,皇帝先询问了末位四辅王家屏,等王家屏明确表态后,又垂询许国和王锡爵。

最后通过其他三位阁臣的态度,倒逼首辅申时行。

此时万历皇帝对申首辅说:「朕也知道,林泰来中状元之前出身申府门客,所以申先生大概不好说话。

如果申先生有意避嫌,也是人之常情,朕可以理解。」

申时行沉默了片刻,感觉遇到了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抉择。

现在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了,以在国本问题上让步作为诱饵,诱使内阁集体放弃对林泰来的庇护。

正常情况下,无论与林泰来关系如何,这个时候作为文官,都必须力挺林泰来。

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次不支持林泰来,那麽下次进宫后遭遇群殴的可能就是你了。

但如果放弃林泰来,就能换回皇帝在国本问题上让步,那就非常吸引人了。

于公来说,国本问题是已经争议了长达四年,是文官大臣的心病。

夹在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内阁,对此更是烦不胜烦。

这感觉就像是有一柄利剑悬在头顶,谁不想早点彻底解决问题?

于私来说,如果哪位大学士能推动国本问题得到解决,哪怕是牺牲了林泰来,在官员中必定威望大增,甚至会超过首辅。

毕竟首辅与林泰来关系特殊,在林泰来问题上先天弱势,除非首辅对待林泰来比别人更狠。

更何况本来就与林泰来有仇怨的话,那更是一举两得。

可以说,皇帝的切入点很巧妙,绝对是司礼监众太监的智慧结晶。

这时候,众人就一起看着申首辅,等待首辅的表态。

最终申首辅暗叹一声,对万历皇帝回奏说:「陛下所言极是,在涉及林泰来事情上,臣应该避嫌。」

让申时行对林泰来落井下石,他做不到。

一是他性格没有这麽狠辣,二是申家和林泰来利益绑定太深了,和林泰来翻脸损失巨大。

但如果极力为林泰来进行辩护,也不现实,太不理智。

因为这样做无法挽回局面,还有可能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猝然丢掉首辅位置,造成更严重后果。

另外就是,申首辅内心总觉得,皇帝没那麽容易让步,看似香甜的诱饵也可能是陷阱。

所以只能引用「避嫌」之说,置身事外了。

说完话后,申时行特意看了眼林泰来,却发现林泰来神态依然很淡定,就是双眉微蹙,仿佛在思考什麽。

首辅这个表态,在很多人预料之中,毕竟首辅平常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习惯确实是这样的。

同时首辅这个表态也让很多人失望,申首辅怎麽就不力挺林泰来呢?

万历皇帝见状,也没有逼迫申时行一定要怎麽样,转而对最终目标人物林泰来厉声喝道:

「林泰来!诸位先生都认定你大罪!你可愿认罪伏法?」

作为当事人,林泰来比别人更敏感。

从皇帝这句话隐隐感受到,皇帝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没有表面上那麽大的恶意。

如果至高无上丶生杀予夺的皇帝真想给人定罪,直接拿下就行了。

不会说什麽「你可愿意认罪伏法」之类的废话,皇帝想治罪还需要讲法律?还需要认罪供词?

在御前时,除非皇帝点名或者询问时,一般不能随便主动说话,不然就是御前失仪丶慢君蔑上。

故而刚才皇帝轮流询问大学士们时,林泰来话再多也只能憋着。

终于等到这时,林泰来才能开口,对皇帝奏道:

「臣辜负圣恩,罪孽深重,百口莫辩,但有些话想问诸位阁老,恳请陛下恩准!」

万历皇帝心里衡量了一下,便道:「准了!」

感觉这样对于促进林泰来和阁臣乃至于文官决裂,应该是好事。

林泰来便朝向许国许次辅,开口道:「一年前,是老师你把我点中,使我得以跻身朝堂。

也可以说,老师你就是我在朝堂的路人。」

如果不是为了在皇帝面前保持形象,暴躁的许次辅肯定要大骂一声「去尼玛的引路人,你我根本不熟!」

又见林泰来继续说:「今日我因为触犯郑家而横遭大祸,难道老师真忍心放弃师生之义,坐视我被制裁?」

听到林泰来说话就想生气,但许次辅还是按捺住火气,讲道理说:「天地伦常中,君臣之义大过师生之义。

如今国本问题就是君臣之义,为了成全君臣之义,我也只能舍弃师生之义了,自此以后你我恩断义绝!」

然后林泰来又转向三辅王锡爵,恳求道:「晚辈与阁老同出于苏州府,向有同乡之谊,况且晚辈更是与令郎曾经在苏州府学同窗数月。

难道阁老也要舍弃乡谊,坐视同乡晚辈因为得罪郑家而遭难?」

王锡爵很敞亮的答道:「大臣之道,先公而后私也。乡谊乃是私情,岂能影响公事。」

林泰来又对四辅王家屏说:「别人说,伱处事最为公道,从来不偏不私。

但今日我因郑家而获罪,你却首倡治罪,公道何在?」

王家屏回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舍小道而取大道,才是真正的公道!

国本与汝,孰轻孰重,孰大孰小,不言自明!」

几位不愧是文臣里最顶级的人物。每个人都能做到逻辑自洽,哪怕是出卖了别人也能自圆其说。

「哈哈哈哈!」林泰来突然仰天大笑,「我林泰来只后悔,还不如留张鲸到今日,还不如与郑家早早勾结,也省得看三位阁老的小人嘴脸了!」

大部分人都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林泰来在这里忽然提起原厂公张鲸和郑家干什麽。

其实林泰来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把勇斗张鲸和郑家拉出来当自己的背景板,表达自己遭遇出卖的愤怒。

随后林泰来对万历皇帝说:「公道自在人心,臣若对陛下认罪,惟恐陷陛下于不义!

故而臣不敢对陛下认罪!还是请三位阁老对臣会审定罪!」

这个提议非常附合万历皇帝的心思,他的本意也是用文臣整治文臣。

然后他作为皇帝再对林泰来加以施恩,就可以拉拢到林泰来。

于是万历皇帝对许二丶王三丶王四三位阁老下旨道:「尔等三人现在就给林泰来议罪,然后奏上来!」

三位阁老便站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后,便由首倡大义的王四阁老讲结果奏道:

「林泰来宫中逞凶伤人,惊扰圣驾,悖逆无人臣礼,当罢免一切官职差遣,并剥夺衣冠!」

林泰来在旁边再次大笑,「无胆之辈也知道心虚麽,为何不从重判罚我!廷杖也不敢打麽!」

', ' ')('

众阁老心里齐齐「呸」了一声,你林泰来休想骗廷杖!没门!

万历皇帝对此还算满意,轻轻的说了声「可」字,以示同意。

罢官好啊,剥夺衣冠也很好啊,文官道路都堵死了,那不就只能走武官道路了?

等林泰来失去一切,陷入绝望时,再下旨恩赏一个锦衣卫实职高官,林泰来还不得感激涕零?

从今往后,就是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刃了!

这时候,王四阁老连忙又奏道:「关于国本之事,陛下是否已有定论?」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只要搞定了意义重大的国本问题,他就可以享受天下官员们的欢呼称颂!

刚才皇帝可是暗示承诺过,只要卖了林泰来,就可以在国本问题上让步。

这是皇帝与他们阁臣达成的「交易」,现在他们阁臣已经把林泰来卖了,该皇帝来履行承诺了。

万历皇帝沉吟片刻后,答应说:「长哥质弱,朕自犹疑,再观察一年。

若到明年秋冬无碍,便行册立之典!」

众阁老一起山呼道:「陛下圣明!本固邦宁万万年!」

国本问题已经折磨大家四年了!

有皇帝这句话,他们可以昂首挺胸的走出内宫了。

完成了重大历史使命的他们,就证明了自己不是吃乾饭的,可以骄傲的面对所有朝臣了!

就在这个弹冠相庆丶激动人心的时候,突然有个疑似林泰来的不和谐声音响起:

「如此重大国事,仅凭向几位阁臣口传天语,宣布多有不周。

还请陛下亲发玉旨纶音,传诏定策于中外,使官民咸知。

另外斗胆奏请,册立东宫之时,同时册封皇三子为王爵。」

万历皇帝:「.」

卧槽!刚才怎麽没有把这小王八蛋的嘴巴堵上!

林泰来说完之后,就眼观鼻鼻观心了。

他赌的就是,皇帝在忽悠人!

史料上记录的明明白白,国本之争一直从万历十四年折腾到了万历二十九年。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在太子问题上,与大臣足足耗了十五年,才无可奈何的「投子认输」。

而今年才是万历十八年,还很有「斗志」的皇帝怎麽可能轻易妥协,答应在国本问题上让步?

所以林泰来的判断是,缓兵之计和骗人!

至于把国本问题和他林泰来大罪关联起来,可能是想利用他林泰来的人缘,分散阁臣们的注意力。

此时众阁老突然鸦雀无声,齐齐等待万历皇帝对林泰来的呼声做出回应。

他们希望万历皇帝勃然大怒,把林泰来推出午门,然后进一步细化承诺!

但是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听到宝座上传来新的金口玉言。

面对一道道逐渐失去信任的目光,万历皇帝只好强行挽尊说:

「诏书就先不用了,只须口传,你们内阁记着就好,到了明年春夏,就开始各自筹备。」

结果效果适得其反,挽尊之后,阁臣们反而大惊失色!对皇帝的信任反而完全消失了

皇帝死活不想留下书面证据,摆明了就是想着先口头忽悠,然后到时再找藉口赖帐!

皇帝作为享受至高无上特权的人,谁还能逼着皇帝履约?

关键是,皇帝连分封皇三子为藩王都不肯承诺!

那说明皇帝还存着立皇三子为东宫的想法!在国本问题上让步就是个骗人的屁话!

更可笑的是,他们一帮五六十岁的老官僚,刚才居然被不到三十岁的皇帝骗住了!

难道是被皇帝这个职业的滤镜迷惑了,下意识觉得出口成宪的皇帝不会公开撒谎?

踏马的!皇帝都能公开撒谎,这大明药丸!

想到这里,王四阁老忍不住君前失态,直接愤恨的斥骂道:「林泰来混帐东西!」

林泰来:「?」

是皇帝忽悠了你们,你们上的是皇帝的当!

你们要麽自责,要麽腹诽皇帝,却骂我林泰来作甚?脸呢?

所以林泰来也不客气了,直接还嘴道:「王四!是你们出卖了我,是你们给我定罪,现在你却反过来辱骂我,是何道理?

你身为宰辅,毫无大臣之体,简直是我大明文臣的耻辱!」

置身事外,许久不发言的申首辅忽然又活跃了起来,对林泰来喝道:「你少说几句!」

作为能混到首辅的老政客他不得不佩服林泰来了,并承认林泰来的天赋在自己之上这切入点抓的实在是精妙啊。

其实现在阁老们的心里,最痛恨的人真不是皇帝,确实是林泰来。

因为林泰来这个王八蛋,实在多嘴了!

就算皇帝骗了他们,那又怎麽样?

如果林泰来不多嘴,就算他们知道了被皇帝忽悠,也可以假装不知道!

然后他们依旧可以继续假装在国本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宣布初步解决了国本之争!

这样仍然可以获得鲜花和掌声,仍然被天下官员所赞誉!

至于一年以后的事情,那责任在于皇帝变卦,不能怪他们!

反正他们早已经把鲜花和掌声拿到手了,怎麽也是有赚无亏!

只要不认为自己被骗,那就不是被骗!

但这个自我催眠的可能性,却被林泰来戳破了!

林泰来直接打破了一切幻想,把皇帝的忽悠亮在了明面上,让他们连假装都没法假装了。

如果众人皆醉你独醒,那你就是最可恶的那个人!

更要命的是,他们出卖林泰来,想要换取的是皇帝在国本问题上的让步!

如果皇帝承诺成了忽悠和笑话,那他们出卖林泰来,却什麽都没换回来,又会被天下人怎麽看待?

置身事外的申首辅对这个局面也有点拿不准了,只能说不愧是林泰来,能做到被两边人一起骂。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