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充军发配到(1 / 1)

加入书签

('

第547章 充军发配到.

申时行觉得这样谈话不行,必须要说点不便于让王锡爵听到的事情。

于是他对王锡爵说:「荆石先回去,若还有话,明日到文渊阁再说。」

王锡爵今晚能主动到申府拜访,就足以说明低头的态度了,其他也不用多说什麽。

等王锡爵走了后,申时行又对林泰来说:「今天你有没有发现,皇上对你的态度其实很优容?

一直到你叫破了皇帝的忽悠,皇帝才真正有点生气。

但是再看后来你那廷杖,打完了还能让你有体力大巡游,若无皇上默许,厂公焉能如此放水?」

林泰来昂扬的答道:「那是因为我的忠心可鉴日月,九重之内的皇上也能感受到啊!」

其实林泰来内心深处也格外好奇,皇帝为什麽对自己又「打压」又「宽容」?难道自己有主角光环?

还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上过「请立皇长子为东宫」的奏疏,引发了皇帝的好感?

「满口胡言乱语!」申首辅忍不住斥道,然后又说:「那是因为之前皇上曾发密札问我,你林泰来对建储之事如何看待。」

还有这样的事情?林泰来立刻好奇的追问道:「老前辈是如何回奏的?」

申首辅略显得意的说:「我密揭回奏说,对于谁为东宫,林泰来心中并不在意。」

这意思就是,如果不是老夫先打了底,皇帝能对你如此宽容?你林泰来不要不知道感恩!

林泰来仿佛吃了一惊,「原来向皇上出卖我的阁老不只是另三位,还有老前辈伱!甚至你还是最早的一个!」

申首辅:「.」

今天真是话不投机,滚吧!

从申府出来后,林泰来心里恍然大悟,解开了先前的谜团。

原来是皇帝通过各渠道的信息,判断自己具备很高的「统战价值」,所以才会想着使用小手段拉拢自己。

比如说召见大学士时捎带上自己;又比如说先借大学士打压自己,逼自己和内阁决裂,然后可能就是施恩提拔。

就像当初需要清算张居正时,皇帝就先鼓励和提拔了「三红人」一个道理。

而现在,皇帝又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君分忧,对抗拥立皇长子的声势。

只不过今天郑贵妃和皇三子不停的作,把自己这统战对象「逼反」了,皇帝也没法子。

如此看来,当初不断和郑家结仇,确实是走对了。

以后只要自己小心点,别太跳,在国本大劫中的处境就安稳多了。

毕竟在皇帝眼里,自己属于被郑贵妃和皇三子「逼反」的,和那些希图拥立之功丶拿皇帝刷声望的大臣有本质区别。

林泰来回家的时候,本该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但是今晚西城官员宅邸区域的行人明显增多。

看来今晚并不安宁,不知多少人在串联走访,为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而准备。

到了次日,内阁根据昨天皇帝的口谕,草诏对林泰来进行处罚,上了罢官丶削籍丶充军边地这个大套餐。

诏书用印后到六科,却被给事中封驳,没有发下去。

为了安抚郑贵妃,皇帝绕过内阁丶六科直接发中旨到吏部丶兵部,但吏部丶兵部依然抗疏复奏。

皇帝又下旨,处罚吏部和兵部,但这次又是内阁执奏封还,诏书还是没有发下去。

于是关于林泰来的刑罚问题,君臣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在程序上暂时陷入了僵局。

就像林泰来所说的,皇帝需要维护威权,但大臣们又不能轻易的让皇帝得逞,毕竟林泰来现在约等于政治正确。

这时候皇帝还有另一种手段,就是直接派锦衣卫抓人,然后关起来再说,逼迫大臣谈好了条件再放人。

但万历皇帝并没有想走到这一步,目前形势已经够乱了,皇帝不想再节外生枝。

因为在君臣为了林泰来而拉扯的这几天,又有大量言官主动出击,弹劾首辅以下的三位阁老。

有为了保甲阁老的而攻讦乙阁老的,有为了保乙阁老而攻讦丙阁老的,有为了保丙阁老攻讦甲阁老的,还有同时攻讦两个的。

种种攻防组合不一而足,各有各的目的,但本质上都想拉下其他人,保住自己人。

毕竟大明自有制度,不许上疏言大臣德行,所以都无法上疏称赞自己人,只能通过攻讦其他阁老来保自己人了。

这就导致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混战局面,可以说,朝堂已经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身处暴风眼的林泰来却十分安静,一直杜门谢客,老老实实的在家待罪。

与林泰来一样闭门不出的人,还有许国丶王锡爵丶王家屏三位大学士。

在这种强度的弹劾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还上班,只能全部按惯例交了辞呈,然后做出在家待罪的样子。

于是内阁就只剩下申首辅一个人了,所有的麻烦都要他一个人扛。

此时此刻,他格外想念自己的同僚们,哪怕是已经渐行渐远的许二丶总是唱反调的王四也不例外。

对于那些弹劾其他阁老的奏疏,成为独相的申首辅又不敢擅专,只能全部送给皇帝亲裁,每天都有一大堆。

万历皇帝也快被这种乱糟糟的局面逼疯了,尤其是大臣和言官上疏时,总是会连带说起国本问题。

毕竟要说这个局面的源头,还是因为国本问题。

今天上午,万历皇帝才从郑贵妃身上爬起来,就看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抱着一大迭章本,在殿门外等候了。

万历皇帝忍不住对张诚抱怨说:「近来只见议论纷纷,以正为邪,以邪为正,互相颠倒!

一本论的还未及览,又有一本辩的,使朕应接不暇,到晚上也看不完!

朕如今张灯后看字,不甚分明,如何能一一遍览?」

张诚也无奈的回应说:「正值多事之春,过去就好了。」

万历皇帝犹自不满的说:「更可气的是,如此多论疏,竟没有真正为朕分忧,完全帮着朕说话的!」

大实话不好说出来,张诚只能用沉默来应付。

经过历代皇帝的挥霍,你们老朱家的政治信誉和皇权神圣性.还能剩多少?

远的有英宗皇帝杀于谦,近的有世宗皇帝大礼议胡搞,更近的还有陛下你清算张居正。

时至今日,现在的大臣们,谁还敢押上全部身家性命,一心一意的站皇帝这边?

像林泰来丶申时行那种,能相对保持中立,就已经很不错了。

上面这些话说出来就要掉脑袋,张诚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于是万历皇帝又发密札询问申首辅,应该怎麽办。

', ' ')('

申首辅回复密奏说:「欲平定朝堂,请先平定内阁;欲平定内阁,请先平定林泰来;欲平定林泰来,请先谘询有司。」

而后万历皇帝便下诏,命吏部丶兵部丶都察院会审,给宫内逞凶丶殴伤内监丶霸凌国戚丶轻慢君上的林泰来判刑!

一般来说,最高等级的审判是三司会审,三司指的是都察院丶刑部丶大理寺。

林泰来这次却是吏部丶兵部丶都察院,比三司会审规格还高。

又次日,吏部堂官丶文选司,兵部堂官丶武选司,都察院的都御史齐齐列席,汇聚在吏部大堂。

但吏部天官杨巍丶左都御史吴时来这些申首辅党羽都挺奇怪,因为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来自申首辅的招呼。

也不知道首辅心里怎麽想的,竟然完全不闻不问。

在家闭门不出的林泰来也被提了过来,站在月台上接受审判。

大约是廷杖受伤养得大好了,此刻林泰来精神焕发丶神采奕奕。

他看了看堂内的官员,热情的打着招呼:「哟!陈郎中你也在啊,前几日多谢你的抗疏!」

吏部文选司郎中陈有年为官多年,几起几落,但没有过这麽恶心的时候。

近年来,不知多少同道坏在了林泰来手里,但这次皇上传旨重罚林泰来,自己却要为林泰来抗疏,阻拦皇上重罚林泰来!

陈有年只能冷笑嘲讽说:「你的伤势痊愈真快。」

林泰来打了个「哈哈」说:「药好,药好!毕竟我们林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治伤经验,药物也越发的精良了。」

主持人吏部天官杨巍开口说:「闲言碎语不要讲了!开始正题吧!」

吏部左侍郎赵志皋说:「罪名不必讨论了,皇上旨意说得很明白,可商榷的也就是判罚而已。

面对九天雷霆,罢官削籍还算是精神磨砺,唯有这充军最为折损士气,最为不可。

若如林泰来这般浑身杖伤丶体质虚弱之人,充军之后往往十不存一二,岂是保全士气之法?又如何向士林交待?

所以我认为罢官削籍,勒令返乡即可,充军就不必了。」

杨天官说:「如果只是罢官削籍,等于轻拿轻放,皇上必定不准!

我等在此审判,也要考虑如何让皇上接受,不然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左佥都御史赵焕忽然说:「充军之所以折损士气,主要还是道途艰远,戍地困苦。

不妨仍然保留充军的刑罚,但不要往边地发配了,谪戍地就在京城如何?

京城如此多营卫,难道还容不下一个罪卒?

如此上可以平息雷霆之怒,下可以维护士气,岂不两全?」

杨天官在这个问题上无所谓立场,只想早点把事情解决,便赞同道:「甚好!」

然后又转向兵部尚书王一鹗,甩锅道:「充军后具体发配到哪里,是你们兵部的事情了,就由你们拟定吧!」

吏部文选司郎中陈有年立刻开口道:「我提醒诸公,这个发配地不要在城中各处,要远离各衙门,以免追悔莫及!」

众人想像了一下,让林泰来这样的人在城里当个小兵,肯定会招摇过市,那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比如让林泰来巡逻御街,只怕所有衙门每天都会被光顾一遍!

还有,林泰来这样的身份实在太吸引眼球了,在城里转悠,还不知道会闹出什麽后果。

「那就去守城门!」武选司官员深思熟虑后说。

这样应该能最大程度的限制住不良影响,因为守城门就不能随便移动。

听到这里,林泰来立刻发话说:「那我申请去崇文门!」

「做梦!」陈有年毫不客气的喝道,「让你去崇文门,怕不是要私设关卡强行收税!」

崇文门是京城各门中最繁华的城门,崇文门税关也是天下最有名的税关之一。

随后陈有年说出了一个提议:「还是去永定门吧!」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拒绝了:「离家太远,不去!」

然后又说:「宣武门或者朝阳门!」

「不行!」陈有年还是坚决反对。

宣武门的商业性仅次于崇文门,而且临近西城,往来通过的达官贵人很多,让林泰来守宣武门一样惹事。

朝阳门是最重要的粮食运输通道,怎麽能把林泰来放在那里?

林泰来又问道:「那德胜门或者安定门?」

陈有年仍然坚决反对:「不行!」

北城就这两个城门,因为皇陵在北边,一年到头往来祭祀各路先帝丶先后的使节丶勋贵丶太监很多。

再说聚集了数千扑街读书人的国子监就在北边,让极其擅长煽动人心的林泰来去北边,怎能放心?

林泰来又说:「阜成门?」

「不行!」陈有年依旧是这两个字。

林泰来怒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要怎样?

反正外城七门太远,我绝对不去!」

陈有年冷哼道:「不必外城,老九门中我只同意将林泰来发配西直门!

如果是别的城门,我们绝对不同意,并另行上奏弹劾你们枉法!」

因为在这时代,西直门是政治丶经济属性最低的城门,城门外人口密度也很低。

无论怎麽看,西直门完全没有什麽敏感之处。

而且西直门和皇城东南的主要衙门区几乎成对角线,这距离非常安全,肯定不怕林泰来再去作妖!

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只有最为清静的西直门附合大家的要求。

林泰来无语,斥道:「你们算计的也太过分了!」

陈有年冷笑道:「对你的算计永远不嫌多!」

「就这样吧!」杨天官一锤定音。

他也有点烦林泰来,而且首辅又没有打过招呼,那就没必要偏向了。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