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有我没他!(1 / 1)
('
第581章 有我没他!
次日,王天官继续去吏部上衙,创了个人近十年来的连续上衙纪录。
先前他还是王老盟主时,一直任南京官,而海瑞在南京整顿作风,都没能做到让王老盟主连续两天上衙。
昨天新官报到后是开会,而今天就是与吏部各官单独谈话了。
谈话顺序当然是从第二司考功司郎中开始,然后是左右侍郎丶文选司丶验封司丶稽勋司。
「什麽?考功郎又不在部里?」王天官可能还不太适应林泰来的上班风格,「他这又是去哪里了?」
司务答道:「他一般是早晨先去翰林院训话,然后随缘在翰林院丶吏部丶礼部出现。」
王天官便吩咐道:「派人去请回来,本部必定要先与他谈话。」
虽然他王弇州是官场老混子,但并不意味他不懂做官技术啊。
如果不懂这方面技术,能稳居文坛盟主三十年?只是以前岗位不行,没什麽发挥馀地。
新官上任后所选择的第一个谈话对象,主要是给别人看的。
谈话对象必须是林泰来,也只能是林泰来。就算林泰来不在,也要请回来。
于是司务只要又派人兵分两路,分别前往翰林院和礼部找人。
此时林泰来正在礼部主客司里面,大发雷霆,痛骂下属官吏。
最近朝鲜国使团又又又来了,这是林泰来上任一年来,主客司第三次接待朝鲜国使团。
因为林泰来不太敏感的「大方」,让朝鲜国使团借着款待机会,先后从光禄寺顺走了几百个西瓜。
光禄寺直接把这笔几十两银子帐单算在了礼部,捉襟见肘的礼部小金库再次意外减损。
这让林泰来很没面子,迁怒于主客司其他官吏。
幸亏吏部那边把林泰来喊走,才让主客司上上下下都解脱了。
「第一次谈话」这个面子,林泰来还是要给的,不然林泰来肯定是「不听调也不听宣」。
如果吏部真有什麽大事,就算没有召唤,林泰来也会自动回来。
谈话虽然是给别人看的形式,但也不是没有可说的事情。
王天官对林泰来询问道:「关于文选司郎中,你心里可有人选?」
这可能是吏部下一阶段最大的事件了。
林泰来摇头道:「没有。」
王天官对这个回答极为诧异,你林泰来一夜之间改性了?这麽重要的事务,你居然没心思?
「不争了?」王天官又问道。
林泰来又道:「当然要争!但我估摸着,朝廷很难让我如愿。
所以争夺文选郎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用以换取其他好处。」
对吏部尚书还是要交底的,免得让尚书出现了误判,影响配合。
王天官好奇的说:「怎麽去争?如果产生不了足够压力,那就无法逼迫别人交换利益。」
林泰来答道:「按照一般规则,文选司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考功司郎中调任,二是文选司员外郎升任。
如果别人想绕过这个规则,总得付出些什麽代价吧?」
考功司郎中,林泰来;文选司员外郎,林泰来的妻侄王象蒙。
这个人事布置,简直就是围绕在文选郎外面的护城河。
王天官有点怀疑,林泰来先前强势入主考功司时,是不是就已经算计到今天了?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有锦衣卫官校冲到了门外,大叫道:
「海虏入寇甘肃洮丶河!皇上传旨,今日御临文华殿!召三品以上文臣丶都督以上武臣丶掌科掌道丶翰林学士丶兵事相关郎官火急上朝!」
听到突如其来的旨意,王天官和林考功猛然站了起来,心里震惊万分!
摆烂的皇帝竟然出了内宫,并紧急上朝,这得是多麽愤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才当了一天「外朝之首」的王天官有点激动,刚到任就能上朝觐见天颜,莫非自己也是「天选之人」?
这时候,却见林泰来皱着眉头嘀咕说:「怎麽五品及以上词臣变成了翰林院学士?」
对此林泰来很生气,到底是谁踏马的这麽不要脸,把这个漏洞堵上了?
自己虽然是「五品及以上词臣」,但不是「翰林院学士」啊!
事态紧急,王天官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衣冠,急匆匆的就要往外走。
边走边对林泰来说:「谈话暂停,我去上朝,你且先回去!」
但高大年轻的林泰来步伐更矫捷,已经冲在了前面,头也不回的对王天官说:「我也去上朝!」
不是林泰来操心国事,而是想亲眼瞧个新鲜,狂怒到竟然出宫上朝的万历皇帝到底是什麽模样。
老迈的王天官望着林泰来的背影,愕然不已。
这次朝会和你林泰来有什麽关系?你有上殿的资格吗?
王天官冲到外面时,上街官员已经不只是林泰来一个人了。
一群朱袍大佬出现在青龙街和御道上,然后汇聚在长安左门。
随即衮衮诸公又从长安左门涌入皇城,冲进了内廷。
又过承天门丶端门丶午门丶会极门,站在了文华殿前,等候上殿。
内阁大学士们则轻松许多,文渊阁就在文华殿对面,他们出了门走几步就到了。
在一干中老年文臣中,年轻丶高大丶雄壮的翰林院修撰兼考功丶主客郎中林泰来极为醒目,宛如山岳矗立在人群中。
本来像朝会这种场合,只要不是前三排的重点人物,后面多一个少一个其实不是什麽大事。
皇帝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有真正较真的,难道还能为缺席俩御史或者多来一个旁听的郎中而雷霆大怒?
上一个较真的皇帝还是嘉靖,具体说是前十七年还没修仙的嘉靖,几千人的形式主义大朝会缺席官员太多都要发作。
所以正常情况下,有个脸皮足够厚的郎中鱼目混珠,混在大佬群里时,别人一般也不为己甚,最多心里吐槽几句。
又不是秘密小会,同朝为臣,真没必要为这点事撕破脸。
但还是那句话,当朝九元真君林泰来的人缘实在太好了。
毕竟他在精神和物理上帮助过太多人,获得了太多人发自内心的感激。
', ' ')('四位大学士出来后,首辅申时行双眉紧蹙,一直在沉思,并不过多关注外界。
毕竟他是首辅,皇帝眼里的第一责任人,肯定少不了奏答。
而次辅王锡爵则不停的左顾右看,也不知道在寻思什麽。
至于四辅赵志皋,还是内阁小后辈,安静的站在阶下。
只有三辅王家屏,一眼就盯上了矗立在大佬人群里的林姓伪大佬。
「林泰来!你为何在这里?」刑部尚书陆光祖隔着十几个侍郎丶科道高声质问道。
林泰来反问道:「大司寇有何指教?」
陆光祖直言喝道:「你有何资格上殿?文华殿朝会是有规矩的地方,容不得希图幸进的没规矩之人!」
上次廷推时,陆光祖作为候选人,为了避嫌不能发言。
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林泰来上蹿下跳,别提心里多难受了。
今天借着机会,狂喷几句林泰来,也算是让自己念头通达了。
隔在陆光祖和林泰来之间的十几个官员,默默的散开了。
林泰来反驳说:「我乃主客司郎中,为何不能上殿?」
值殿的锦衣卫官校松了一口气,看来在文斗和武斗之间,林泰来选择了文斗。
不然真要武斗起来,他们这些值殿的官校才是最头大的。
陆光祖冷笑几声,讥讽说:「主客司不过是负责朝贡丶外事礼仪丶接待事务而已!这次海虏入寇的边警战事与伱何干?」
正当众人以为,林泰来要狡辩到底时,却见林泰来指着陆光祖说:
「这可是大司寇你金口玉言判定的,与我无关啊!」
然后林泰来对大学士们叫道:「阁老们也做个见证!今天文华殿上,有我就没陆光祖,有陆光祖就没我!」
始终关注这边动静的王三阁老家屏斥道:「那你走吧!还罗嗦什麽?」
在中立官员的眼里,这事没法说对错。
从道理上来说,王三阁老和陆光祖驱逐闲杂人等,也不能说不对。
不过这样公开赶人,又有点羞辱的意思,毕竟朝会上加个塞在大多数人眼里,也不算原则性问题。
武官队伍那边一大堆混子,也不差文官队伍里多一两个混子。
似乎遭受了奇耻大辱的林泰来负气对王天官请假道:「我回家养病去了!」
熟人们总觉得林泰来今天的表现很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
但林泰来走了后,候朝的官员们莫名安静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万历皇帝御殿,大臣上殿觐见。
山呼万岁之后,司礼监太监捧着急报高声诵读,被紧急召来的大臣才了解更多情况。
北虏部落主要分布在边墙以北,但因为历史缘故,还有些部落驻牧于西部高原上的西海(也就是青海湖),被称为海虏。
北虏右翼的老虏王俺答当年曾经数次西征,算是征服了海虏,并留下次子宾兔驻牧于西海。
这数十年来,西番黄教传入北虏,并且在北虏兴盛起来。
隆庆和议后,经常有北虏借道甘肃河西走廊,前往西海迎佛或者朝圣。
但是虏王俺答丶辛爱黄台吉接连去世后,顺义王世系对海虏部落的控制就松垮了。
甘肃边陲的民族形势极为复杂,海虏和内附大明的番族之间矛盾就很深,而大明处置时一般偏向于番族。
近些年,海虏出了一个不安份的酋首火落赤,经常劫掠甘肃边陲的番族。
而在今年,北虏忠顺夫人三娘子丶虏王卜失兔完成春季朝贡仪式后,率领号称十万部众,护送黄教三世圣佛的骨灰西归,进入了西海,让西番情势又复杂起来。
海虏酋首火落赤看到大量同族部众来到西海,自认势力大张,到了起事的时候。
所以近日火落赤率领四千馀骑,围攻甘肃洮州丶河州等地,大肆杀掠内附的番夷部落。
临洮总兵官刘承嗣丶副总兵官李联芳先后率军出战,由于种种原因接连失利。
副总兵官李联芳丶参将李如玉丶游击孟孝臣丶李芳丶把总魏承勋等大批将官战死,大军损失数千人。
群臣听到三边总督传来的军报详情,齐齐震动,难怪万历皇帝狂怒!
这是今上登基以来,最惨重的边事失利!
虽然今上深居大内不出来,但性子还是很要脸的
宝座上的万历皇帝怒火攻心的开口狂骂:「废物!边镇督抚皆是废物!遇事只知道推诿小官,导致边备废弛失利!
或许朕太过仁慈!朕要你们多想想,世宗朝时,怎麽处置失机督抚丶尚书的?」
嘉靖朝用兵高峰期距离现在不过三四十年,大臣们自然都记得,嘉靖皇帝在吃败仗时真会杀大臣泄愤的,连兵部尚书都杀过。
首辅申时行无可奈何,只能先想法子劝皇帝冷静下来,不然皇帝一直这样骂街,还怎麽议事?
便上前奏道:「洮河边外都是番族,先年虏骑不到,边军只是防备番贼,所以武备单弱,仓卒不能堵遏。
如今火落赤入寇,多为抢掠番族,又恐中国救护番族,故声言内犯虚张声势。」
这意思就是陛下且息怒,那边被海虏抢的也是蛮夷,先别那麽暴躁焦虑。
万历皇帝又怒道:「番人也是朕之赤子,番人地方也都是祖宗开拓的封疆!
督抚官奉有敕书,受朝廷委托镇守,急时不能御寇,平日所干何事?」
申时行只能先顺着皇帝奏道:「皇上痛斥督抚以不能修举边务,仰见圣明英断,边臣亦当心服。如今要立刻责成他们选将练兵,及时整理边务。」
万历皇帝心情非常失望,极为不满的说:「古时文臣如杜预,身不跨鞍,射不穿札,诸葛纶巾羽扇,都能将兵立功!」
申时行无奈的奏对道:「此两人都是名臣,古来绝少,人才自是难得。」
忽然有人出列奏道:「若论文武兼修之人才,本朝也有林泰来。」
万历皇帝抬眼一看,不认识这说话的老头,问道:「你是哪个?」
那人答道:「臣吏部王世贞。」
殿内众官无语,还是你王老盟主敢说话,皇帝还在狂怒状态中呢!
不过也正常,一般新人都特别愿意积极表现!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