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杀人不说还要诛心(1 / 1)

加入书签

第624章 杀人不说还要诛心

汴州运河某个渡口边上,有许多民夫在搬运木料与石料。不远处,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四四方方的带着围墙,正紧锣密鼓的加紧建设。

民夫们挥汗如雨,哪怕初春的天气还带着一丝寒意,却依然穿着单衣挑土,有如蚂蚁搬家一样。

从占地面积看,不亚于一座小城。

那便是朝廷准备新建的「太仓」,专门用于囤积粮食与食盐,以应对未来的各种复杂局面。

比如说因为洪水而造成的大饥荒。

穿着便服,看起来跟个农夫差不多的方重勇,指着远处的粮仓对身边的刘晏说道:「你看,百姓们为了他们自己的事情干活,可比修什麽宫殿要积极多了。在修建宫殿的工地上,监工们只要不拿着鞭子催进度,民夫们就开始摸鱼。」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民夫干活的积极性很高,跟建设皇宫的那批人,完全不是同一种精神状态。

方重勇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还是右相有高招。

朝廷只是说太仓将来可以分期借贷给周边百姓买种粮,并且种子种出不出来包赔。

百姓们就听从一纸号令就前来建仓城了。

宫殿虽好,但民夫们自己又不能住,当然是不会太上心,此乃人之常情也。」

刘晏呵呵笑道,替方重勇解释了一番。

是啊,为了和自己相关的大事而劳作,很多人都愿意免费去出把力的。没有这种意识的人,早就已经被严苛的生存环境淘汰掉了。

太仓建立后,不仅可以抑平粮价,而且朝廷还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借贷粮食种子给农民,并且为种子做担保,确保种下去以后不会绝收。

总算是干了件喜闻乐见,造福于民的好事。

刘晏就是佩服方重勇这一点。

大的口号喊得少,总是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做一件事,就能把这件事办成。

汴州这里的变化,也是一点点显露出来的。

「人性趋利避害。推己及人,若是官府摊派徭役,摊派给本帅建宫殿。

估计本帅也是没有兴趣去做的,没好处的事情谁去做呢?」

方重勇摆了摆手,不以为意说道。

像是建太仓这样的事情,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越是穷苦人,往往越是依赖于太仓的赈济。他们想不上心都不行。

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户们,对太仓这玩意相当痛恨。

原因无他,妨碍那些人在灾荒的时候囤积居奇。让他们没办法藉机高价售卖粮食,低价买地罢了。

建太仓的时候,如果那些未来极有可能因此受益的人,都不愿意站出来帮忙。那麽等灾荒来临的时候,这些人被饿死也是活该。

天助自助者。

此刻运河已经结冻,汴州的运河渡口,也从冬日的死气沉沉,恢复到如今的接踵摩肩,船来如梭了。

运河经济具有极为强烈的「季节性」特徵。运河水位越高,漕运的速度就越快,沿运河各渡口就越繁忙。

如今便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摆在眼前。

「今年秋天,谁是骡子谁是马,就会露出底色了。」

方重勇忽然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话。

「右相是说……」

刘晏一时间没跟上对方的脑回路。

「我们一直在种粮食,但在很多地方,某些人的心思,却未必在这上面。

民以食为天,缺粮是要出大事的。

等秋收的时候,谁花的心思多,谁没有花心思,从收成看就一目了然了。

哪个地方缺粮,哪里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攻克的地方。」

方重勇一只手叉腰,自信满满的说道。

平时好好练习,好好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就有底气拿满分。

乱世已经开启,不注重发展经济的割据势力,都会被慢慢淘汰,不会有任何意外。

正当他想入非非之时,张光晟忽然从远处急急忙忙的走过来,在方重勇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天。

方某人那张本来带着笑意的脸,瞬间就垮了下来。

「此事当真?」

方重勇沉声问道,明摆着是语气不善。

张光晟抱拳答道:「确实如此,现在人已经被带到了开封府衙大堂,等候大帅发落。」

「哼,某现在便要去看看。」

方重勇冷哼一声,跟刘晏随意交代了几句,翻身上马,便跟着张光晟来到了府衙大堂。

一进门,他就看到满身狼狈,还被五花大绑的颜杲卿。此人正百无聊赖的站在大堂中央,脸上似乎还有些淤青,应该是挨过揍。

「都是体面人,何苦弄得这麽不体面呢?」

方重勇看着颜杲卿轻叹一声,对着一旁准备开口的严庄摆了摆手,示意他解开颜杲卿身上的绳索。

「大帅,这件事……」

严庄还想辩解什麽,方重勇却是摇摇头,坚持要他解开绳索。

不得已,严庄只好抽出腰间的唐刀子,割断了颜杲卿身上的绳索。

「颜杲卿啊,你来汴州,本帅给你安排官职。

你要走呢,本帅本来也不打算拦着。但你为何要盗取枢密院的机密地图呢?」

方重勇抱起双臂询问道,双眼死死盯着对方不放。

颜杲卿不仅偷了方重勇等人花了很多精力绘制出来的地图,而且还劝说枢密院的枢密编修(管理军事地图及文案书籍)卢迈和他一起走。

没想到卢迈表面上感激涕零信誓旦旦,回头反手就将颜杲卿举报,并亲自带着人将其抓捕。

事发被抓,也是阴沟翻船。

颜杲卿无话可说,或者也可以叫「道不同不相为谋」。

「方清,你父亲方大帅,乃是忠于国家,忠于朝廷的顶梁柱,颜某佩服之至。

可是你看你,表面上扶持永王登基,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丶王莽,与你同类。

你想做什麽,不需要狡辩,是或者不是,你自己心里清楚。

颜某盗取地图为的是大唐,并非私利。你我立场不同,没有什麽善恶是非可讲。

既然事败那就无须多言,你只管砍颜某的项上人头即可。」

颜杲卿义正言辞的看着方重勇说道,大堂内的众人都对他怒目而视!

不是说颜杲卿的话有问题。

只不过嘛,很多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你为什麽要在公开场合讲出来呢?

你说出来无论是带着什麽目的,都是对当事人表达了深深的恶意。

连带着把一旁的人也给骂了。

颜杲卿算是把那一层遮羞布给揭开了,让在场所有人都感觉难堪。

理想与现实的割裂,始终都是困扰着人们的最大难题,古今中外不外如是。

很多人暂时对大唐忠心,却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更不想白白送死。

方重勇有能力有手腕,又没有废帝自立的行为。跟着他做事,没有政治道德上的负担,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要方重勇一天不称帝,那麽这块遮羞布就可以一直盖住,大家你好我好,谁也不为难谁。

若是哪一天方重勇称帝了,大不了告老还乡便是。反正该奋斗的时候奋斗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

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结果颜杲卿把遮羞布扯了下来,然后对着所有人说:你看,其实你们现在是在帮助乱臣贼子做事!

这样的话语,虽然没办法辩驳,却会使得当事人恼羞成怒。

「颜杲卿,你就不必狡辩了。到枢密院衙门里面盗窃地图,就是死罪。

你是罪有应得,不要到处给别人泼脏水。」

严庄嘿嘿冷笑道。

颜杲卿昂着头,压根看都不看严庄一眼。他很清楚,严庄就是经常在方重勇身边鼓噪废帝的人,跟这种人没有什麽好说的。

看颜杲卿不说话,严庄从袖口摸出一封信,递给方重勇解释道:

「大帅,颜真卿前些时日已经到了襄阳,他派人来给颜杲卿送信,说是颖王近期即将在襄阳登基称帝,收拾乱局。

还说什麽李璘虽然也是皇子,但他不过是傀儡一个,不值得投效。就凭这封信,杀颜杲卿都不算冤枉他了。」

说完,严庄看向颜杲卿大声呵斥道:「姓颜的,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麽?」

「某说了,道不同不相为谋,颜某也不会跟尔等讲什麽道义。」

颜杲卿十分硬气,似乎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要硬。

偷东西是不对的,偷军事机密更不对,但颜杲卿觉得,对于方重勇这种,已经判明是篡位者的人,不需要讲什麽道义。

「让他写封信给颜真卿吧。

写完以后,送善缘山庄劳改,不要为难他了。」

方重勇长叹一声,摆了摆手。

「大帅,不可啊!此等人物,不杀之以儆效尤,只怕……」

一听这话严庄就急了。

类似的事情可大可小。

就算是在盛唐,颜杲卿所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机密地图丶鼓噪同僚谋反之类的,也足够杀头了!

而且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根本就没冤枉他。

「不必多言,就这样吧。」

方重勇有些疲惫叹了口气,吩咐张光晟把颜杲卿带下去写信。等对方离开后,他才看向卢迈说道:「不错,本帅没有看错人。」

「如今天下的乱局,只有大帅可以收拾。颜杲卿看不明白状况,但卢某看得明白。」

卢迈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满脸恭敬。

世人的眼睛都没有瞎,谁好谁坏,谁行谁不行,大都看得明白。

即使是颜杲卿,其实也是知道的。他只不过是觉得越拖下去,方重勇得逞的机会就越大罢了。

皇权的归属,说起来好像是那麽回事,但不能当饭吃。

当统治者不能解决治下百姓的衣食住行,那麽他们的所谓「合法性」,也会遭遇广泛的质疑。

如果李璘没有方重勇扶持,他现在会如何,简直不需要去想像。

天子,乃是有德者居之。

当然了,烂船还有三千钉。世上总会有如颜真卿颜杲卿这般的死忠之人。

也许正如颜杲卿说的那样:道不同,不相为谋。

想法不同无法调和,那便是鸡同鸭讲。

待众人都离开后,方重勇领着严庄来到书房。

一进门,严庄就急不可耐的建议道:「大帅,颜杲卿这种人留不得啊。这种木鱼脑袋,无论大帅多麽宽宏大量,他们也会觉得那是您心虚了。」

其实只要看颜杲卿刚才的言行,便知道严庄所言不虚了。

方重勇笑道:「留着他一条命,让他好好看看,本帅以后会建立一个超越大唐的国家,岂不是更好麽?」

杀人不说,还要诛心!

严庄瞬间明白了方重勇的意图。

杀人不过头点地,对于某些视死如归之人,完全没什麽大不了的,反倒是会成就他们的忠义之名。

颜杲卿就是视死如归!

留着他们的命,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所效忠的大唐,在慢慢的腐烂崩坏,看到一个新国都从大唐的废墟上建设起来。

这,才叫真正的惩罚。比杀了他们还解恨。

严庄不得不承认,方重勇的境界比自己高不少。

大气度留着那些政见不同的人,用创建伟业的壮举,去驳斥那些非议。

这比杀得人头滚滚要高明不少。

「颜杲卿的事情不值得大说特说,倒是颖王李璬,要在荆襄称帝……这世道更乱了,我们南面也不安全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提起了心中担忧的事情。

目前他所管辖的地域,便是以淮河为界。李璬在荆襄称帝,原本是大后方的亳州,豫州,也要变成前线了。

现在若是从地图上看战略态势,李璘便是汉献帝,方重勇便是曹操,李璬便是刘表。

唯一不同的是,李璬比刘表还多占了一个南阳盆地,打通了武关道。

而目前方重勇麾下的兵马都在扩编之中,日夜操练不停,并不适合拉出一支主力奔袭襄阳。

所以不得不说,颜杲卿挑的时间还是挺好的。若不是卢迈在关键时刻背刺了一把,枢密院里面那些机密地图流出去,等于是把自己这边的底都泄露乾净了。

「大帅,我们操练一年的兵马,明年春耕的时候,再向淮南掠地,一口气拿下寿春丶锺离丶临淮丶山阳这条淮南防线上重镇。

扬州我们能拿就拿,拿不到的话也不着急。反正拿下淮南防线,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盘,都是我们的。

那边都是些零碎的军队在屯扎,没有什麽能打的劲旅。」

严庄凑过来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方重勇心思缜密,胸襟开阔,可不是那种好忽悠的人。

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光会拍马屁是没用的。

「是啊,现在得稳一稳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否认严庄的建议。

刚刚才经历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检地和土改的工作还未完成,很多该做的内政都没办好。

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出兵。

……

长安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书房内,李宝臣和李史鱼看着从凤翔府而来的源休,有些疑惑的询问道:「你是代表李怀光来的?你跟本帅又有什麽好说的呢?」

「大帅,您与控鹤军,斗则两伤,合则两利。

我家节帅与大帅并无私怨,不必斗个你死我活。

听闻近期大帅麾下兵马正准备开拔前往凤翔府,鄙人正是来此劝说大帅,不要做那些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源休对李宝臣抱拳行礼,慢悠悠的说道。

李宝臣与李史鱼对视一眼,随即他点点头道:「愿闻其详。」

很显然是对源休的提议有点动心了。

「光这长安城内的势力,就包括了宗室子弟丶外戚勋贵丶世家大户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

比如说鄙人的族叔源乾曜,便是在开元时期当过宰相,诸如此类的人还有许多。李大帅若是以为可以在关中只手遮天,那就大错特错了。」

源休绵里藏针说道。

这番话,直接把李宝臣和李史鱼给干沉默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