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高太后:到头来,竟还不如六哥知礼数(1 / 1)

加入书签

第19章 高太后:到头来,竟还不如六哥知礼数,守规矩

赵煦陪着朱氏,说了一会话,就已经快到中午了。

朱氏自是知道,应该离开了。

于是,便要与赵煦告别。

赵煦却想起了一个事情,问道:「姐姐,可曾携五娘去太母殿前谢恩?」

朱氏楞了一下,然后就摇头:「姐姐惦念六哥,却是将此事忘了!」

说着她就急了起来:「这可如何是好?」

得罪保慈宫,对她这样的妃嫔来说,就和天崩一样。

赵煦也不意外。

他的这个生母,从来就没有什麽政治敏感性。

于是,温言劝道:「姐姐莫急,太母素来宽宏慈爱,想来也不会怪罪于姐姐!」

「不过,亡羊补牢,姐姐还是携五娘,至太母殿前谢恩吧!」

「此乃礼法也,不可不重!」

朱氏却有些害怕。

高太后性格刚强,为人高傲。

当年,慈圣光献在的时候,都压她不住。

这宫中大小事务,皆由保慈宫决断,庆寿宫竟不能干预!

而后宫妃嫔们,在高太后面前,素来都是心惊胆战,生怕行差踏错就要招来一顿训斥。

赵煦见了,顿时笑了一声,对朱氏道:「姐姐若不放心,儿便厚颜去请坤宁殿母后出面为姐姐在太母面前求情!」

朱氏听了,顿时大喜:「若是如此,便是最好了!」

在这宫中,除了官家,便是向皇后,能够让太后给几分薄面了。

赵煦点点头,便唤来冯景,吩咐道:「汝且替我去一趟坤宁殿,求见母后,请母后拔冗来庆宁宫走一遭!」

「是!」冯景当即领命而去。

赵煦看着冯景的身影,若有所思。

自己的母亲,赵煦是了解的。

她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简单到能够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大内之中,交到好几个知心姐妹。

赵佶的生母陈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上上辈子,陈美人死之前,将赵佶托付给了朱氏——这是何等的信任?亦是何等的感情?

但也正因此,朱氏是没有任何政治敏感性的。

出身微寒的她,也不可能会对礼法有足够深刻的认知。

但朱氏不懂,向皇后难道也不懂吗?

为何朱氏拜辞坤宁殿,高皇后没有嘱咐她,也应该去保慈宫里谢恩?

「使功不如使过!」赵煦在心里说着。

对于上位者而言,要收复一个人的人心,最好的办法是什麽?

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错!

正确的办法是,先让其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然后再以天使的面貌出现在对方面前。

或是既往不咎,甚至乾脆当做没有这个事情,反而委以重任。

如此,一般的大臣都会感激涕零,誓死报答!

这是很简单也很古老但极其有效的权术手腕。

楚庄王绝缨之会,官渡之后,魏武烧群臣与袁绍信件,都是这个道理。

上上辈子,赵煦在十八岁时,就已经能很熟练的掌握和使用这样的办法,来驾驭群臣了。

「无论是与不是,对我而言,皆是好事!」赵煦在心中说道。

朱氏和向皇后走的越近。

向皇后就越会放心!

多相处几次,说不定她们还能当闺蜜。

在这一点上,赵煦对自己的生母有足够自信。

……

「娘娘……」粱惟简缓步踱到正在闭目养神的高太后身侧,这才低声呼唤。

「何事?」高太后睁开眼睛。

「石得一回宫了!」粱惟简低声说着:「方才已去了福宁殿御前,给大家请安!」

高太后眼睛迷离了一下:「石得一?他不是告病在家吗?」

粱惟简低着头,说道:「据云是中宫教旨训斥之后,石都知幡然醒悟,故而拖着病躯于昨日回宫,今日便到了御前服侍!」

「是吗?」高太后轻轻抚摸着在她怀中的那只狸奴柔顺的毛发,语气之中,却分明带着些不信任。

粱惟简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

高太后也没有继续追究。

她知道的,有些时候,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粱惟简深深吁出一口气,然后凑到高太后身前,小声道:「娘娘,臣听说,皇五女已是大好了,今日,德妃还带着皇五女去了坤宁殿谢恩呢!」

高太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抚摸着她怀中的狸奴。

粱惟简见了,大着胆子,继续说道:「德妃此刻,当在庆宁宫与延安郡王团聚!」

「德妃是该好好的和六哥团聚一下了!」高太后终于开口:「自去年,德妃有了身孕,皇帝命六哥移居庆宁宫以来,她们母子有好些日子没见了!」

粱惟简听着,只是笑笑。

高太后是很高傲的人,这个宫中,除了向皇后外,其他妃嫔,没有一个能入她的眼的。

不过,粱惟简的微笑,并未持续多久。

很快,皇太后殿祗候老宗元就来报:「娘娘,皇后丶德妃乞见……」

「哦!」高太后站起身来,问道:「皇后与德妃,怎麽想起来到老身这里来了?」

她可是记得仔细的呢!

向皇后使人在大相国寺祈福,祷词却假托六哥的名义,祈祷皇帝早日康复,还特意叫人知道了。

她还记得,前些天,皇后绕过她这个姑后,直接给皇城司丶入内内侍省下教旨,让太医钱乙夜入宫闱。

这个事情,虽然是小事。

可招呼都不打一声,等到自己提起才请罪。

往大了说,这是不守礼法!

向皇后自己不也说了吗?

岂有故在堂而妇主内的事情?

言犹在耳,这才几天,就又绕开她给石得一下教旨了。

石得一回不回来,其实高太后不关心。

高太后关心的是:向皇后三番五次的绕开她这个姑后的行为。

老宗元不知道这些事情,但也听出了高太后语气里的不善,只能低着头答道:「奏知娘娘,据皇后言,乃是德妃至庆宁宫中探视延安郡王,延安郡王问德妃,可有来保慈宫谢恩时,德妃言无,延安郡王于是言道:太母慈爱,保佑六宫,五娘得以康复,多赖太母保佑拥护,如今痊愈,岂有不朝保慈宫谢恩之理?

德妃胆怯,惧为娘娘训诫,于是延安郡王乃遣勾当庆宁宫冯景,上禀坤宁殿,乞请皇后出面为德妃求情,望乞娘娘恩典……」

高太后听着,神色俄而一变,重又坐了下来,问道:「六哥果真说了这样的话?」

老宗元匍匐在地,道:「此皇后所言,臣不敢有一丝隐瞒!」

高太后顿时笑了。

「这大内一个两个的,到头来,竟还不如六哥知礼数,懂规矩!」

……

注:朱氏,在元佑年间,经常因为做事不谨慎,被高太后骂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