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06章 再次打窝(1 / 1)
('
第206章 再次打窝
集英殿内,太皇太后的声音,从帷幕中传出来。
「诸位髃臣,也都知道了吧?」
「官家虽然年幼,但其聪俊,老身翻遍古今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人!」
「如今,已能用韵书丶说文解字甚至是字说,来查询文字的读法丶解释……」
群臣纷纷持芴道贺:「陛下聪俊,自古无有!此社稷之幸,祖宗福佑也!」
两宫听着群臣的道贺,也很开心。
因为这个事情,在她们看来,确实是社稷之福,祖宗保佑的结果!
当然,也和她们悉心辅佐丶拥护有关。
可是……
太皇太后微微叹息一声:「官家在殿中看王安石《字说》……」
「诸位髃臣,都来议一议,该如何处置,才能让官家既不会误入歧途,也不会叫官家不悦?」
这正是两宫头疼的地方!
也是两宫不得不请这些信得过的大臣入宫商议的原因!
官家太聪明了!
聪明得叫人瞠目结舌!
所以,这个事情的处置,才变得如此敏感。
群臣互相看了看,三位元老都选择了闭紧了嘴巴不说话。
压力来到了群臣之中。
吕公着想了想,也低下头去,不敢趟这浑水。
因为,吕公着知道在这个事情上,他无论说什麽,都不合适。
既不合适劝两宫——一本字说而已,多大的事情!
那样他会被旧党君子们指责的。
但更不适合对王安石大加鞭笞!
少主会长大的。
他长大后,有的是人愿意卖了他吕公着到少主面前讨好!
他的父亲吕夷简,当年就在仁庙面前,卖了好多天圣年间的大臣!
韩忠彦丶曾孝宽丶王存三人互相看了看。
韩忠彦出列持芴奏道:「臣忠彦,上禀两宫慈圣:……」
「字说一书,不过王介甫一家之言!」
「官家偶为用之,无伤大雅……」
「慈圣不必介怀!」
这是相州韩家现在的生存之道。
主打一个滑不留手,不粘锅。
当然了,韩忠彦的立场总体偏旧党,但若是天子一定向着新党,他也会跟。
帷幕中的两宫听着韩忠彦的话,互相看了看,不大相信。
毕竟,那可是王安石的书!
万一官家(六哥)被毒害了,如何是好?
太皇太后只能说道:「韩卿之言,虽然有道理,可老身和皇太后,却还是忧心……」
太皇太后可是知道,王安石的厉害的。
熙宁初年大行皇帝初遇王安石后,几乎日夜与之对谈。
然后就信了王安石的蛊惑,开始了变法!
现在官家虽然聪明,可他只是一个孩子。
而且是个孝顺的孩子!
若他知道,王安石是大行皇帝曾经最信任重视的宰相。
万一生出了想要了解王安石的心思。
好好的一个圣天子,就可能要被王安石的邪说害了?
想想大行皇帝信了王安石的邪说后做的那些事情……
市易法丶免行法丶改革宗室制度……
这位太皇太后就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户部尚书王存,于是出列拜道:「臣存启奏慈圣:以臣之见,不如从待制大臣之中,择一二中正之君子,日夜侍奉官家左右,随时等候官家垂询……」
「如此一来,官家就不必再去自己寻书来看了……」
两宫听着,感觉这倒是个办法!
可是……
向太后只是想了想,就摇了摇头。
皇宫大内,怎麽好让外臣夜宿?
太皇太后也在随后摇了摇头,否决了王存的建议——外臣入宫,在禁中服侍官家,且不说风言风语的事情,单单就是这个官家的教育权将全部被外廷大臣夺走,就让太皇太后不能接受!
于是,太皇太后道:「王卿之言虽有些道理,奈何祖制不许外臣夜宿禁中……」
「那便白日……」王存还想挣扎一下。
太皇太后坚定的摇头:「白日也不可……」
', ' ')('这次,理由也不给了。
王存只能悻悻的退下去继续思考解决办法。
曾孝宽正欲出列,就看到了右相韩绛持芴而出。
「启奏太皇太后丶皇太后……老臣以为,此事不必如此慎重!」
「嗯?」
「奏知两宫慈圣,昔年王安石父子着《字说》,曾遣人送来与老臣……」
「老臣读后,曾回信王安石言:胡言乱语之说!」
两宫顿时来了兴趣。
「相公何以言此?」
「盖那字说之中,有许多解释,乃其父子刻意为之!」
「譬如,朝奉郎苏轼就曾公开言:王介甫着《字说》,以波者,水之皮也释义,若是『滑』字,岂非水之骨乎?」
「天下士大夫闻之,皆以为荒缪!」
两宫听着,互相看了看,太皇太后问道:「果然如此吗?」
这个时候,一直不说话的文彦博说话了:「启奏娘娘,确实如此!」
张方平和孙固也都道:「娘娘,此事老臣等皆有耳闻!」
张方平更是说道:「年前,苏子瞻还曾与老臣提起过此事……据苏子瞻言,去岁其与王介甫在江宁相会,王介甫也亲口对其承认:波之一字,释义过缪!」
「可见,便是王安石也知《字说》错缪颇多!」
太皇太后于是问道:「除此之外,卿等可还知有那些《字说》缪误?」
这下子群臣就打开了话匣子了。
吐槽王安石的字说可是现在旧党大臣们的娱乐项目。
一下子,群臣便先后举出了几十个王安石字说的笑话。
两宫听着,也慢慢的乐了起来。
一本错缪百出的《字说》,官家那麽聪明,一定会看出来。
即使官家看不出来,这不是有太母和母后吗?
于是,两宫命人记录群臣所言。
……
宋用臣被冯景带着,到了赵煦面前。
「老臣拜见大家,恭祝大家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说着,就让冯景带着人,撤开一段距离。
然后,才道:「昭宣,朕有个差遣,要委派昭宣去负责!」
「请大家吩咐!」宋用臣立刻来了精神,他在这大内写书写了两个多月了,胳膊都快写酸了!
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老臣定竭尽全力,不辱大家之命!」
赵煦笑了笑,与他吩咐道:「朕命沈括制作沙盘,以像天下州郡!」
「然而,沈括一人独力难支,且其负责的事情也有些杂!」
「昭宣便去专一制造军器局,为提点沙盘司,替沈卿分一分担子!」
「好叫他将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老臣谨遵大家旨意!」宋用臣立刻拜道。
赵煦微微颔首。
宋用臣在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等方面的成就,比沈括只高不低!
此外,宋用臣主持过导洛清汴工程,对京畿地区的地理丶地貌,也比沈括更清楚。
他去主持沙盘司,赵煦安心,两宫也放心!
毕竟,京畿和周围的地理地貌,在如今这个时代,多少有些敏感!
「另外……」赵煦坐下来,提起笔,开始在一张元书纸上写字:「昭宣出宫前,替朕去一趟学士院,将朕的这张纸条交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
赵煦提笔一气呵成,检查了一遍后,就将之拿去交到宋用臣手中,叮嘱他道:「不要叫人知道!」
「记得叮嘱邓学士,暂时不可张扬!」
「太母坤成节将至,母后寿诞也近在眼前,朕欲以此为两宫慈圣贺寿!」
「筹备未成之前,绝不能叫人知晓了!」
「唯!」宋用臣恭恭敬敬的接过赵煦亲笔的手书,再拜退殿。
赵煦看着宋用臣远去的背影,嘴角溢出些笑容来。
他又在趁着这个机会打窝了。
当然也不仅仅是打窝!
他还在给邓润甫铺路,毕竟,现在朝堂上,除了章惇在他心中是一百分外。
其他人大多数都不及格!
而邓润甫是少数在及格线甚至优秀线以上的大臣!
所以,赵煦才特意选了曾布去当馆伴使的时机,让邓润甫可以独享这个功劳!
今天先欠4500字~后天还!~
注:王安石的字说,很多是为了服务他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的。
譬如王安石解释讼,就是言之于公,体现出法治意识。
又如中心为忠,分贝为贫等等,在当时都被旧党嘲笑,但王安石的立意,却是从新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出发,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旧党败犬的议论。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