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第411章 国书与报告(1 / 1)
('
第411章 国书与报告
赵煦从集英殿回到福宁殿时,石得一已经在等候了。
「大家,辽主国书,今日抵达汴京,请求再拨交子一百万贯,与辽使耶律琚用于采购。」
「此乃辽主国书。」
赵煦接过国书,就笑了起来,甚至都没有看,就道:「朕这就给都堂丶交子务下诏,立刻交付交子!」
赵煦期待着辽人的国书,已经期待很久了。
毕竟,他为了支持章惇的战事,已经在让永兴场和岑水场,将今年新铸的制钱,全部送去广西,支应战事开支。
没了这两个大钱监的铸钱润滑,北方就可能陷入缺少货币的危机。
这个时候可不得指着宋辽交子来润滑金融吗?
说完,赵煦才打开国书。
抬头就是:大契丹叔祖皇帝致书大宋皇帝阙下……
先是描述了一番宋辽交聘的过去。
什麽『封圻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什麽『虽境分二国,克保欢和,而义若一家,共思于悠永。』
接着又说现状,说自从赵煦即位以来,宋辽兄弟之邦情谊日深。
宋辽邦交,必将要『义笃一家,誓传百襈。』
还说了大辽皇太孙,自从得到大宋兄皇帝的赠书后,日夜苦读,努力追赶兄皇帝的功课,希望以后大宋兄皇帝能对大辽皇太孙多加指教云云。
搞得好像,大宋和大辽,真的有什麽兄弟之情,甚至可能是系出一脉的样子。
这是辽人一贯以来对大宋的立场——南北一家。
同时也是契丹人对其境内的汉人的宣传主调——汉契一体。
我大辽耶律家,乃是汉高之苗裔,后来不小心流落到草原上而已。
根据赵煦在现代,看到的那些辽国史料来看。
辽人从未放弃过统一南方的中原。
而且他们也吸取了耶律德光当年横徵暴敛,然后被汉地军阀武装打跑的教训。
科举丶汉制丶崇儒,辽人一个不少,全盘复刻。
恰好,赵煦也想实现统一。
所以,他看着辽人的国书,没有和他的父祖一样生气,认为是契丹人在碰瓷,反而很欣赏。
汉契一体?南北一家?
你的国策不错!
相信也不介意朕抄袭吧?
而在国书的最后,辽主才用了一句轻描淡写的话,结束了这封国书:请大宋皇帝阙下,依前约拨付交子一百万贯予使者耶律琚,以应采买。
赵煦将国书合起来,就对着还在殿上候命的石得一道:「着学士院为朕制词答覆辽主。」
「诺。」石得一恭身。
赵煦则命人取来诏书用纸,亲笔批下准许给付辽使交子的诏书。
写完这个,他抬起头,看到石得一还在殿上,于是问道:「还有事?」
「大家前些时日,嘱托臣去办的事情,有眉目了。」
「嗯?」赵煦问道:「哪一件事情?」
他嘱托石得一可办了不少事!
「差不多都有了眉目。」石得一答道:「探事司的人,已知韩阶案的内情。」
「说来看看……」赵煦来了兴致。
于是,石得一就将这个案子的前因后果和赵煦说了。
与赵煦猜测的差不多,但在细节上有差异。
在这个事情上,韩阶并非被人误导或者说引诱。
或许他受到了某些人的怂恿,但一切决定,都是他做出来的。
尤其是当石得一和通见司合作,调阅了成都府路走马承受的报告后。
就已经可以基本确定,韩阶是为了升官,才做的那些事情。
压榨园户,盘剥商贾,用大称收茶,小称给钱。
抬高本地劣质的官盐价格,限制外盐。
走马承受在报告上,乾脆直接说:提举官(韩阶)履任以来,因为这种种举措,因为成都路州县民众不满,有人劝他不要太过急切,免得被御史弹劾,结果他直接和人说:吾祖当朝宰相,吾叔祖使相,何人敢弹劾于我?
在其被弹劾,朝廷命令提点成都府刑狱公事郭燍体量后,他也没有收手。
反而嚣张的对郭燍说:吾祖宰相康国公,乃先帝元老,当今天子倚重之老臣……区区民议,安能动我?
标准的又蠢又坏的二世祖形象,跃然纸上。
而赵煦知道,走马承受,虽然是皇帝的耳目,但这麽多年来,地方官早就找到了对付这些人的办法。
或收买,或拉拢,或威逼利诱。
所以,基本上大部分走马承受其实不会直接在给皇帝的报告里,直接描述地方官员的作恶。
而他一旦这麽做了。
就只能说明一个事情——走马承受也绝对,这个人无可救药,大抵药丸,在和他做切割。
赵煦听完石得一的报告,也看完石得一带来的材料。
他沉默着看向石得一,然后问道:「为何没有人将走马承受的报告,送到朕这里来?」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见司那边出问题了!
这是赵煦的第一反应!
「是郭忠孝在袒护韩阶?」赵煦问道。
这可是诛心之言了。
通见司,本该将这一篇来自成都府走马承受的文字,直接送到他面前来的。
结果,还得石得一去和通见司对接,才能拿到走马承受的文字。
对赵煦来说,这个问题,可比韩阶在四川为非作歹严重多了。
这是在隔绝中外!
上纲上线一点,韩绛丶郭忠孝,都得问罪!整个通见司更是都得被洗一次。
因为他们今天敢瞒着赵煦,不让他知道四川在发生什麽?
明天就敢将前线的报告,将地方的灾情,直接瞒下去,让赵煦沉浸在『丰亨豫大』的错觉中。
上一个被人这麽瞒着的人,叫做杨广。
杨广最后,凄凄惨惨的被逼着上吊了。
而最着名的人,是秦二世——陈胜吴广都快打到关中了,下面的人还和他说,天下太平,不过几个跳梁小丑在搞事。
而秦二世最后,死的何等窝囊,史书上白纸黑字,记录的明明白白。
他M的!
', ' ')('赵煦差点暴粗口了。
石得一低着头,答道:「奏知陛下,臣查过了,四川走马承受公事郭敬,从今年正月以来,先后向汴京报告提举官韩阶不法事三次,而通见司循例只将相关文字,抄送了两宫。」
赵煦眯起眼睛,冷冷的看向石得一:「是吗?」
这在赵煦心里面,甚至比通见司瞒着他,故意隐瞒了四川方面的报告更加让他警惕!
为什麽?
你们有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朕才是天子!?
石得一被赵煦吓了一大跳,赶紧跪下来:「陛下息怒,此乃太后娘娘旨意,言是陛下年少,尚在长身体,需将息龙体,故此非军国要事,不可叨唠陛下。」
赵煦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也是!
他真要什麽都管的话。
大宋天下州郡,走马承受公事起码安插了上百人。
每个人每个月发回一份或者多份地方军州丶官员的报告。
他光是看这些文字,恐怕都得花费大量时间。
于是,也不要想着可以睡懒觉了。
更别想有时间休息了。
天天忙着处理这些事情吧!
这样想着,赵煦才转怒为喜:「母后果然是爱护朕的。」
石得一咽了咽口水,根本不敢接话。
「石得一啊!」
「臣在……」
「往后,通见司那边,都知给朕多看看。」
「有什麽重要的地方奏报,和朕说一声。」
「然后,都知以朕的名义,给各地走马承受下诏,命他们从今日,除了往常所需要报告的事情外,还必须按月报告所在地的雨雪晴阴丶米价丶盐价丶布价丶油价,都知去告诉郭忠孝,让通见司逐月统计地方报告以上事务,制成表格,抄送都堂丶两宫还有朕这里。」
走马承受们,大部分都已经不堪使用了。
哪怕是宫里面放出去的内臣,也已经被人腐蚀,与地方官同流合污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哪怕是后来的满清鞑子,把一堆包衣奴才,放到各地去监视地方。
但皇帝也照样会被包衣奴才和地方官一起合夥欺骗。
而且,这种事情甚至就是发生在那位被公认为历史最纯粹丶最极致,同时也最专制冷酷的乾隆统治时期。
对这种事情,赵煦暂时没有办法。
只能是先治标。
让这些走马承受报告地方天气还有地方民生物价。
最起码,先对天下州郡有一个了解再说。
至于其他事情?
就只能依靠着,未来的汴京新报丶汴京义报发展辐射后,慢慢的天下州郡主要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报纸。
这样,就可以通过搜集当地报纸,知道地方真实情况。
再要详细,就得等技术进步。
有了铁路和沿着铁路线存在的有线电报。
那估计起码都是五十年后,甚至百年后的事情了。
太遥远了!
赵煦也就不幻想了。
「诺!」石得一恭身再拜。
「大家……」他抬起头,接着报告:「前些时日,大家命臣派人接触那黄姓许州商人,探查其心性丶底细,今已确实查明,此人正在私下和济阳郡王等数家外戚勋贵家人,欲以斗纽之法,共为钱引铺,以交子为凭,做那许州丶汴京之间的飞钱买卖,据说,未来还要做那京东丶京西丶河北丶河东乃至于两淮丶两浙的飞钱买卖。」
「眼光不错!」赵煦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其为人如何?底细又如何?」赵煦问道。
「据说豪爽慷慨,常常仗义疏财,相助各方士子。」石得一回答。
赵煦一听就懂了,此人是放贷的,难怪这麽机灵!
为什麽?
听石得一话里那一句『仗义疏财,相助各方士子』就知道了。
在这汴京城里,放贷最合适最优质的目标,就是士子了。
只是,这个买卖很不好做。
需要有足够的眼力和判断力。
这和赌博一样!
赌的就是自己选的人,将来一定可以高中。
不然的话,放出的贷款,就别想有得到回报。
血本无归是常态。
这和现代的风投是一样的。
风投讲投人,汴京城给士子放贷是投人。
赵煦对此人的兴趣顿时就更大了。
「他想以斗纽方式为钱引铺?」赵煦说道:「想法不错,确实可以见一见。」
「都知安排吧!」
「朕明日下午,会在开封府的梅花厅偏阁,和他见一面。」
这麽有意思有商业嗅觉的人,是得亲自见上一面,才能做出判断的。
同时,也得让他交点投名状才行。
不然,他若乱搞,惹出祸来,赵煦岂不还得给他擦屁股?
但,他若做得好,赵煦自然也有奖赏!
比如说,未来从他家选一个长的漂亮的女儿入宫为妃。
别笑!
自古以来,家里的女儿能够入宫陪皇帝睡觉,甚至给皇帝生孩子,这是天大的荣耀,是光宗耀祖甚至是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阶梯。
皇帝的职责之一,就是后宫救国,联姻大族,团结人心。
所以,大宋历代天子的皇后,基本都是出自功臣勋贵。
赵煦的父皇这一代,才转向士大夫的。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