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让英雄去对付英雄,让好汉去收拾好(1 / 1)
('
第546章 让英雄去对付英雄,让好汉去收拾好汉
「现在,在京诸场务中,有什麽场务有缺额吗?」
将刘崇的实封状放下来,赵煦就问道。
既然刘家听话,通过了这次服从性测试,自然要给奖赏了。
石得一想了想,答道:「奏知大家,太府寺那边,似乎有几个监当官出缺。」
赵煦顿时好奇起来了:「太府寺还能有监当官出缺?」
太府寺的官,可都是肥差啊。
元丰新制,太府寺掌库藏丶出纳丶商税丶度量丶平准丶市易等诸事。
一个标准的经济部门。
如今,虽然市易法已经罢废,平准均输法也已经脑死亡,赵煦又废掉了汴京的城门商税,让太府寺的收入大减。
但,单单是管仓库这麽一个事情,就足够太府上下吃香喝辣了。
石得一低头报告:「大家,那几个被罢的监当官,与那几位罪官,有着牵连。」
「不是举主是罪官,便是与罪官等有着姻亲关系……」
赵煦这才释然的点点头:「原来如此。」
至于石得一指的罪官是谁?
除了张诚一丶张谏之丶李定等人,还有谁能在新朝被人称作罪官?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尿性。
一人得道,固然鸡犬升天。
但一人获罪,也经常性的会牵连全家。
老实说,大宋在这方面非常文明。
即使连坐,哪怕对近亲,也轻易不会进行肉体毁灭。
至于门生故旧和姻亲?
通常来说,只要没有人搞他们,自己再低调点,基本都会没事。
但这是不可能的。
政敌丶竞争对手,那里会放过这个机会?
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拼尽一切的拱火丶搞事,不把对手弄垮,誓不罢休!
当然了,游戏规则还是很体面的。
一般来说,罢官丶贬官就是极限了。
只有极端情况下才会搞到除名丶编管丶流放岭南那一步。
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双方就要不死不休了。
可能几代人,都会纠缠在一起,打的不可开交!
所以,这样的例子很少很少。
为了防止,这些人里有人才。
赵煦便让石得一,将这些已经被罢丶被贬的倒霉蛋的名字和履历报了一遍,确认这里面,既不存在未来的名臣能吏,也没有政绩可靠,踏实肯乾的老实人后就没有管了。
「所以,太府寺如今出缺的是汴京锁丶抵当所以及石炭场等有司的监当官?」
「是。」
赵煦想了想,就差不多有决定了。
便对石得一吩咐道:「都知替我去一趟都堂,命中书舍人草制诏书,以右武卫大将军崇管勾汴河锁。」
众所周知,汴京城是一个被多条河流分割的城市。
汴河丶蔡河丶金水河丶五丈河都穿城而入。
将来自四方的商品丶货物,通过河运,运抵汴京。
但汴京是京师,不能随便什麽人都可以随便进出。
特别是船只这样可以运输大量物资丶人员的交通工具。
所以,各条河流入城之处,都设有闸口。
对出入船只进行检查丶徵税。
汴河锁,管的就是通过汴河,出入汴京的船只。
自来油水丰厚,是最肥厚的差遣之一。
「诺!」石得一领命而去。
看着石得一的背影。
赵煦微微抿起嘴唇:「今日之事提醒了朕,得抓紧将石炭所丶抵当所这两个关键机构控制丶整合起来啊。」
在出缺的监当官里,汴河锁是油水最丰厚,同时也最悠闲的。
就算放头猪到汴河锁,也一样能赚的盘满钵满。
但,在赵煦眼中,石炭场和抵当所才是真正的未来。
石炭场,就不必多说了。
能源是一切工业之父,是发展工业的必需品。
而煤炭,就是未来百年内,最重要的能源。
哪怕现在,也是如此——汴京人冬日取暖以及四季日常的燃料,离不开石炭场的煤炭供应。
也只有煤炭,可以满足像汴京城这样人口百万级别的巨型城市的需求。
不然的话,开封府早就和唐代的长安丶洛阳一样,变成一个生态环境的灾难。
正是靠着围绕着整个汴京而建立起来的十二个石炭场。
汴京人才能用得上煤炭!
赵煦对此,一直就很重视。
所以,过去一直是委派宋用臣丶石得一丶刘惟简等人,遥控着石炭场。
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以来,都没有将分布在汴京内外的那十二个石炭场进行整合,以至于他们依然是各自为政。
至于抵当所?
这是一个近乎透明的机构。
始建于太祖建隆三年,最初隶属于开封府,熙宁变法,改隶都大提举市易务,元丰新制归入太府寺,并在汴京城设置了东西南北四个办事机构。
这个机构寄托了历代赵官家们,与汴京城大和尚们在金融信贷领域,一较高下的野望。
是的!
抵当所,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接受汴京士民官商,抵丶当各种贵金属丶书画丶田宅的类似当铺一样的官方金融机构。
这实际上就是官方的质库!
然而……
百年来,除了外戚勋贵们外,基本上没什麽人会找抵当所抵当贷款。
大和尚们的质库,依然是所有士民官商,抵当丶贷款丶存钱的首选(质库一直有存钱的业务)。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无论百姓还是商贾丶官员都怕!
', ' ')('怕官府知道他们有钱,更怕官府不当人!
尤其是后者,让所有人都对抵当所,避之唯恐不及。
赵煦微微吁出一口气。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天下士民官商,对于皇帝的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几乎所有人,都吃过皇帝说话不算话的亏。
最典型的就是两税法了。
实施前说的好好的——以后朝廷就只收两税了啊。
什麽徭役丶加征丶摊派统统没有了啊。
大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然后呢?
两税照收,苛捐杂税丶摊派丶徭役却一点也没少。
于是,中唐以后的百姓负担,翻着翻的涨。
现在,赵煦若是出来,对天下人说:大家放心哈,朕保证,抵当所的一切,严格保密,没有朕的旨意,没有人可以调阅。
同时,抵当所绝对独立运行,就算是朕也不能轻易插手丶干预。
会有人信吗?
明显不会有人信的。
官府是什麽样子,千年以来,谁不知道?
说的好听而已。
与之相比,大和尚们在这方面,就有着先天优势了。
对信众们来说,大和尚们是出家人,佛法修为高深四大皆空,无欲无求。
所以会很放心的去质库抵当丶贷款丶存钱。
这种赚钱的买卖,大和尚们自然是很守信誉的。
偶尔还会有真正的慈悲为怀的高僧出现,救济孤贫。
所以,他们天然就有着信誉。
有了信誉,就很容易赢得客户。
汴京城的那些质库,保守估计每年流水都在数百万贯以上。
利润更是高达百万贯以上!
「抵当所……还是剥离出太府寺比较好!」
「东西南北四个抵当所,刚好是四块金融牌照!」
赵煦想着眼睛就亮起来。
「朕可以将曹佾丶向宗良丶高公绘等人叫到宫里面来……」
「和他们谈谈这个事情……」
于是,赵煦站起身来,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鼓掌。
「对!」
「就该这样做!」
「让英雄去对付英雄,让好汉去收拾好汉!」
抵当所,挂在开封府丶太府寺下面百二十年了。
除了养了一堆闲人,给大宋的冗官和冗员添砖加瓦外,就没有起过任何作用。
与其继续留着,空耗钱粮。
不如引入自由主义经济——扑买!
四个抵当所,就是四块官府承认背书的金融牌照。
考虑到金融风险,可以设立准备金和保险金制度——其实现在是不需要的。
因为现在存钱,是没有利息的。
相反,把钱存到质库,得给质库交钱。
如此,算上黄良正在运营的飞钱铺和交子务,就差不多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金融制度了。
至于如何将抵当所,名正言顺的剥离出太府寺,并进行扑买呢?
这倒是很简单的。
因为自古以来,儒家的士大夫和主流舆论,都有一个主张——食禄者不可与下民争利,取大者不得取小。
也就是所谓的『不可与民争利』。
所以,赵煦只要高举圣人的旗帜,用着孔夫子的招牌,就很容易把这个事情落实下去。
也不会有人来阻拦他做这个事情。
士大夫们,开心都来不及。
勋贵武臣们,怕是会弹冠相庆。
至于抵当所现在的那些官员还有质库的大和尚们受损的利益?
谁会关心?
他们有能力反对吗?
大和尚们要是不老实,非要跳的话。
那士大夫们估计就会向他们科普一下三武一宗的故事。
想了想,赵煦又摩挲了一下双手。
「只有外戚勋贵,还是不够的。」
「得把武臣丶元老也拉进来。」
「元老,就选文彦博家吧!」
「听说文彦博最近一直在忙着赚钱,正好朕把一个赚钱的买卖喂到他嘴边,让文家人替朕去赚钱!」
文彦博赚了钱还能做什麽?
不得老老实实的攒起来,最后当成嫁妆送到赵煦手中?
最重要的是——文彦博,还是洛阳的地头蛇。
换而言之,将文家拉入伙,基本就等于把抵当所的业务,扩展到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
「武臣则可以考虑让狄谘入伙……」
「另外,燕达丶苗授丶刘昌祚都可以参一股……」
赵煦当然不会忘记,忠诚于他的武臣集团。
更不会忘记,大宋祖宗以来,与武臣共富贵的国策。
于是等冯景回来后,赵煦就让他去通知通见司,给曹佾丶高公绘丶向宗良等人排班,确定一个入宫陛见的时间。
先跟他们透透口风再说。
就用商议太皇太后圣节的名义!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