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御花园中的新菜地(1 / 1)
('
第637章 御花园中的新菜地
九月戊寅(23),赵煦和往常一样,下了经筵就回到福宁殿。
刚回到福宁殿,冯景就来报:「大家,方才太妃娘娘,带着延安县君丶延长县君丶临真县君来了……如今,皆在御花园中。」
「嗯?」赵煦皱起眉头,问道:「母妃怎来了?」
朱氏自从被封了皇太妃后,就非常满足,整日在已经更名为瑞圣宫的德妃阁中带养着赵煦的几个弟弟妹妹。
偶尔出去,与林贤妃丶刑贵妃等叙旧丶游玩。
除非赵煦主动去寻她,不然她轻易不会来福宁殿。
真真是把躺平养老这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向太后见此,自然非常高兴。
于是,对任家丶崔家,甚至朱家都屡次降下恩典。
钱丶爵位丶官职,不停的封赠。
「臣听刘押班言,是为了太妃之兄东头供奉官任瑜而来……」
赵煦听着,皱起眉头来:「任瑜犯了何事?」
朱氏的那几个亲戚,在赵煦的印象里,那是一个比一个坑!
属于那种智商欠费,却还自以为聪明的人。
无论是在他的上上辈子,还是如今,都是给人当垫脚背,拉去当枪使的。
高公纪丶向宗回丶高遵惠,都拉了好几个任家和崔家的人,去了熙河丶广西。
摆明了就是遇到事情,就拿这些人垫背丶甩锅丶推责的。
偏崔家和任家的人还很开心,甚至觉得自己家的门楣已经和高家丶向家一样了。
赵煦只是冷眼旁观着,任由他们去被社会毒打——反正也不会死。
冯景低着头答道:「却是有司言,东头供奉官丶充差汴京新城北面巡检任瑜,任职勤勉,用事恭顺,欲举为开封府左街巡检……」
「太妃娘娘大喜,特地来谢恩。」
赵煦吁出一口气。
任瑜他是知道的,这位朱氏的义兄,在朱氏小时候很照顾她,因此感情很好。
可问题是,这个家伙的文化水平堪忧,勉强只能算是蒙学肄业,充其量能当个勾栏键政家。
他能当官吗?
不能!
没有那个能力知道吧!
何况是汴京左街巡检这样实权的亲民官。
而其顶头上司,还是贾种民这样的卷王。
赵煦严重怀疑举他的人是故意的。
便问道:「谁举荐的?」
「听说是中书舍人钱勰……」
「钱勰?」赵煦疑惑起来:「钱家人怎麽和任家搅合到一起了?」
钱勰是吴越王钱缪六世孙,亦是钱暄之后,钱家全力支持的官场代表。
而钱家可是真正的千年世家,从大宋一直兴盛到现代,可谓人才辈出。
便是在现在,钱家的势力也不小。
大宋当代文坛格局,自有脉络可循,其追根溯源,基本都能追溯到当年的钱惟演幕府中的西昆学派。
梅尧臣丶欧阳修丶谢绛等都是从钱惟演幕府中走出来的。
这些人又提携丶拔擢了一大批年轻人。
所以,大宋文人多少要给钱家人一点面子。
「听说是因太妃娘娘月前,为钱美人美言的缘故……」冯景汇报着。
赵煦听着,抿了抿嘴唇。
钱美人,是赵煦的父皇最年轻的妃嫔——元丰八年正月,为了冲喜才纳的。
依着大宋祖制,先帝驾崩后,无子无女的妃嫔,一般都会被送去瑶华宫清修。
这既是为了给新君的妃嫔们腾地方,也是为了这些人着想——天天在深宫,孤苦寂寥,不如去瑶华宫,起码能有人说话,生活也相对自由,至少能和亲人常常相见。
当然了,瑶华宫条件是很苦的。
不过,朱氏却是个软心肠的她瞧着钱美人等年轻妃嫔,要被送去瑶华宫,就发了同情心,给她们说了好话,让她们得以继续留在宫中。
「那甘泉县君她们又是怎麽和母妃走到一起的?」赵煦又问道。
「却是三位县君相约今日来福宁殿,为陛下照看御花园中的果蔬,恰好在路上遇到了太妃娘娘,便与太妃娘娘一起来了……」冯景说道:「如今,三位县君服侍着娘娘,一起御花园中浇水丶松土呢。」
「哦!」赵煦没有想太多,就道:「走吧,且去拜见母妃。」
便带着人,到了福宁殿后的御花园。
很快,赵煦就看到了,正在阳光下,拿着一个个水盂,正在给花园里的果蔬浇水的朱氏还有跟在朱氏身边的文熏娘丶孟卿卿以及狄蔷。
看上去,她们相处的不错。
赵煦走上前去,喊了一声:「母妃。」
朱氏回过头,看到赵煦,连忙放下手里的水盂,道:「官家下课了?」
文熏娘则赶忙带着两女盈盈一礼:「臣妾等恭迎官家。」
「嗯!」赵煦对着她们点点头,来到朱氏身边,明知故问的问道:「母妃今日怎来福宁殿了?」
「却是东头供奉官任瑜得了朝廷嘉奖,吾特意来此,谢过官家……」朱氏握着赵煦的手,轻声道:「见过官家,吾还要去保慈宫和庆寿宫谢恩。」
可能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留下的阴影,朱氏虽已贵为皇太妃,但在两宫面前,还是习惯性的伏低做小。
她就是标准的封建礼教下规训出来的女子。
将自己的地位摆的很正。
自我认知就是一个小妾而赵煦如今在她的理解里,大概就是向太后借她的肚子代孕出来的儿子。
看似很蠢?
但,这宫中没有人比她活的更快活丶自在。
哪怕是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她也能活的舒舒服服。
甚至在赵煦死后,依旧能不受猜忌的这大内享福,连赵佶那天性薄凉的小子传说也颇为敬重她。
', ' ')('死后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得以陪葬永裕陵。
至于如今?
更是过的比赵煦上上辈子还要好得多。
因为她通过赵煦,攀上了向太后这条大粗腿。
向太后将她把所有待遇都落实了。
进封皇太妃,位次太后,太妃用笺称殿下丶出入改乘舆,许戴皇后凤冠,准服翟衣,所居德妃阁,改为瑞圣宫。
除了没有皇后的名头和太后的权力,该给的都给她了。
就连她的家人丶亲戚,也都被安排了一个个好听至极,威风八面的环卫官名头。
而她只要舒舒服服的在瑞圣宫里,带着赵煦的弟弟妹妹,有兴致就去找邢妃丶林妃等姐妹一起游玩,好不快意。
赵煦看着自己母亲快乐的样子,也没说什麽扫兴的话,只是道:「东头供奉官用事勤勉,为官谨慎,有司保举,自是为了国事,母妃不必为之谢。」
「应该的,应该的……」朱氏握着赵煦的手,蹲下身子,眼神中带着明显的讨好。
「再说了,吾也好久没有见官家了……」她垂下头去:「听刘惟简言,官家近来为国事操劳,很少休息……所以……吾也是顺便来看看官家,愿官家为了江山社稷,保重龙体!」
「多谢母妃关爱!」赵煦认真的道:「我会注意的!」
确实!
他自我检讨了一下,近来因为绫锦院和战争的缘故。
他太活跃了些,休息时间被明显挤占了。
这可不行!
「等忙完这一段,我就去瑞圣宫中看望母妃和皇弟丶皇妹们!」
朱氏露出了欢喜的神色,连连道:「官家若要来,可命人提前知会一声,吾在瑞圣宫给官家做些官家爱吃的东西。」
「嗯!」赵煦牵着朱氏的手,然后看向面前的菜地。
「母妃也喜欢种菜?」他看着眼前的菜地。
如今,这御花园里的菜地面积,比之春天的时候,要大了三倍,达到了大约五六亩地的样子。
当然,为了避免影响美观,所以菜地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这花园的各个角落的。
于是,每块地种的东西,也就有所不同了。
而种的蔬菜种子,则来自于各地监司奉旨从本路选来的优良种子。
赵煦在今年春天种下的蔬果相继收获后,感觉,靠自己和文熏娘在这宫里面闭门造车,大抵是行不通的。
于是,就开始摇人,命都堂下诏各路监司,寻访本路『果蔬良种』,并图其形象,录其文字,送来汴京,以备皇家参考丶引种。
于是,各路监司,开始活跃起来,纷纷上报了本路的果蔬良种。
赵煦通过各路监司上报的文字与图像,还被他找到了几种处于其命运转折点的未来蔬菜的祖宗。
比如说,赵煦面前的这一块地,就种了各种蕓薹属的蔬菜。
有寻常的青菘,也有着各种塌菜,还有芜菁。
而在中心位置,种的则是扬州的曾布在本月初送来的白菘。
这种白菘是曾布在扬州本地找到的。
据曾布所报——扬州有菘,其色白丶叶圆且大,食之无渣,绝胜他处菘菜。
赵煦再看其上报的图像,立刻就知道了,这不就是他在现代吃过的大白菜吗?只是这种白菘没有大白菜那麽白,菜心也比较疏松。
赵煦当即命曾布送来这种菘菜的种子以及栽培技术。
然后,又找来蕓薹属的各种种子,都种到一起。
反正,蕓薹属的都是十字花科的。
而十字花科的蔬菜,主打的就是可以无限杂交。
在现代,大白菜丶卷心菜丶上海青丶小白菜丶鸡毛菜……就都是杂交出来的品种。
而他找到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蔬菜,也同样是来自十字花科的成员——莱菔。
这是苏轼从登州送来的莱菔种子和栽培办法。
根据苏轼所言,这种莱菔啊,根茎远超一般莱菔,而且没有辣味,吃起来清甜,最好搭配海鱼乾一起煮。
大胡子为了证明自己推荐的登州莱菔真的很好吃,于是写了一首诗,其词曰:我昔在田间……中有芦菔(萝卜的另一种称呼)根……从渠醉膻腥。
更献上了一道菜谱——以鱼乾洗净,入芦菔块,加油而煮,少入生姜,待其清香自出,既可食之,味胜羯羊!
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推销他的鱼乾。
而苏轼送来的文字介绍与图录来看,他找到的这种莱菔,恐怕就是现代的大萝卜们的祖先。
这种莱菔,已经具备了现代萝卜的大部分特徵。
甚至已经能生食了。
唯一的问题是,只能春天栽种。
暂时这御花园里,还没有萝卜地。
所以,其他几块地里,也就只能种些适合秋冬季节播种的蔬菜了。
朱氏看着眼前的菜地,道:「吾幼年时,阿母曾开垦了一块菜地,吾与从兄等常常帮忙……」
「哦……」赵煦点头:「母妃这是思念太夫人了?」
「过些时日,我去母后那里求个恩典吧。」
「嗯?」
「给太夫人追赠大国夫人,并赐匾敕建一座寺庙,为太夫人祈求冥福。」
「母妃若是愿意,我再命有司岁从宫中支钱两千贯,以太夫人的名义,在汴京新城,再建一座福田院,以赈济孤寡……」
朱氏听了大喜,连连道:「若能得此恩典,吾阿母必得福荫。」
她也是信佛的,而且,礼佛非常诚心之人。
自然她对于冥福的事情,非常上心。
赵煦笑道:「母妃安心,待我去求了母后,得了慈圣允准,就下诏给嘉州刺史刘承绪,命其办理。」
「等到太夫人的福田院,完工日,母妃可亲至福田院内,恭请太夫人神主入主。」
朱氏顿时心满意足,连连称谢。
在这御花园中,陪了赵煦说了会话后,就藉口要去保慈宫谢恩离开了。
赵煦亲自带着文熏娘等人,送到福宁殿外,又命冯景一路护持其前往保慈宫。
(本章完)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