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7(1 / 1)

加入书签

时针旋转,一长一短一长两短还是一长三短,一个都不能错,一旦拨错,很可能就打到其他地方去了,很是麻烦,所以安装电话时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准确熟练之后才能使用。

作为后世熟练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叶青,如今到了这儿也跟个土包子没啥差别,一开始拿到摇把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过这半年下来,随着她的各项业务增加后,她在公社那边打电话的次数多了,才终于逐渐适应并掌握了这个老古董的使用方法。

所以眼下,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卫生站的另外四只,以及跟着一块儿来凑热闹的伍永兵老支书两人。

以往伍永兵和老支书也不是没去公社打过电话,但他们只负责拿着听筒接听,拨号是有公社专门的办事员来负责的,所以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摇把机电话到底要怎么用。

现在靠山屯也终于装上第一台电话了,作为靠山屯的一把手二把手,他们当然不能再当个只晓得接听电话的傻瓜,务必得熟练掌握这个摇把机的使用方法才行,不然说出去岂不是图惹人笑话。

两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盯着那铁疙瘩研究了足足得有大半天,急得满脑门都是汗,才磕磕绊绊地搞明白这个电话到底是怎么拨出去的。

等弄明白了,这俩老头原先那些激动紧张兴致勃勃的情绪也跟着消失殆尽,对这个电话机那叫一个敬谢不敏,非必要他们是连碰都不想碰这玩意儿了。

太为难他们了,以后屯子里谁家有急事需要打电话的话,就找叶知青还有她那几个徒弟,千万别找他们帮忙!

不管怎么说,屯子里有了电话,确实是一件大喜事,虽然各家一年到头可能都没有打电话的需求,但这毕竟是整个红旗公社这么多生产大队之中的头一份,足够让屯子里的这些屯民对外吹嘘好长一段时间了。

屯子里各家都觉得很新奇,跑到卫生站盯着那个摇把机好奇打量以及询问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得到消息后,翻山越岭跑十几二十公里到靠山屯来看热闹的。

这个电话的安装,让屯子里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叶青跟县里的几个单位的联系更紧密了,同时她跟外省其他人的联络也更加方便了。

电话安装后,叶青就第一时间通知了顾卫东和杭廷芳,之后又给申城那边的陈友德老爷子也去了个电话。

让叶青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接到了一个意外来电。

对方自称蓟城人民出版社的主编,看了叶青在《妇女报》上刊载的小说《立秋》,觉得这篇小说立意很特别,希望能将这篇小说整理出来进行出版。

第147章

叶青很是惊讶。

之前就提到过, 这个时期国内物资匮乏,纸张的产量也很有限,连报纸的发行都受到严格管控, 就更别说是其他出版物了。

所以眼下, 有出版社竟然主动打电话过来,要出版她的小说, 这着实让叶青感到意外。

主要是,《立秋》整个篇幅有近三十万字, 而《妇女报》如今还是周刊,每个星期才能刊登的篇幅不过四千字左右,这几个月下来,整个小说连载还不到六万字, 目前剧情还处于刚刚展开的状态。

叶青对自己的创作水平还是心里有数的,《立秋》之所以能得到杭廷芳的赏识看好,还得以刊登在报纸上, 完全仰仗于她这本小说贯穿的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比较前卫鲜明。

这个时期大众关注的话题, 还是着眼在怎么搞建设, 像叶青的这本《立秋》这般将视角放在一个深陷困境命途多舛却仍然不断向命运抗争的百折不挠的农村女性身上, 确实是开了先河。

但要论叶青这本小说的文笔有多好, 剧情的设计有多精妙,那肯定是没有的, 这本书更重要的,是用叶青几十年后的思想眼光来看世界,以李秋的口吻来启示这个时代的女性, 即使是命苦的农家女, 只要头脑清醒敢于奋进,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低头, 就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有出头之日。

叶青是第一次写小说,还是这么长篇幅的长篇小说,所以她最初的意图,是登上报纸后,能多让几个女读者看见,并且能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那她这本小说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整理出版成书,那是她从来没有想,也没敢想过的事儿。

但她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出版社关注到了这本小说,并且还主动打电话来询问出版事宜。

电话那边的出版社主编言辞恳切,说起李秋的时候见解滔滔不绝,在问及叶青小说的后续,得知立秋会逆风翻盘农门崛起后,越发激动和感慨,再三请求叶青将书委托给他们出版社出版。

“您可能对我们出版社不太了解,但我这个电话是真的带着诚意拨打过来的。”

“我们出版社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出版长篇小说,而且每一本小说发行后都得到了文人学者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像早几年的《艳阳高照》《海岛女兵》《霞光大道》,甚至包括去年的《沸腾的山峦》《红川》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现象级作品了。”

“我们的编辑部,在审稿这一块儿嗅觉敏锐,一看到您的这本《立秋》,就立马被剧情还有立秋这个特殊人物所吸引了,所有编辑都认为,您的这本书,很有潜力成为今年出版届的黑马!”

叶青并没有被对方灌的这点迷魂汤给捧得找不着北,她确实是对如今的出版届毫不了解,但她有杭廷芳这个人脉啊,不懂的完全可以给杭廷芳打电话咨询,反正出版这个事儿她也不强求,所以根本不需要这么快就给对方答复。

于是,叶青很委婉地跟对方表示她暂时还需要考虑考虑,让对方稍微等她几天时间答复。

等电话一挂,叶青就赶紧给杭廷芳那边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后,叶青就没有隐瞒地把事情说了,又咨询对方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的具体情况,想知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没想到叶青这边一说出版社的名字,杭廷芳也愣了。

“这个人民出版社确实算是蓟城的老牌了,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版了上百部长篇小说,其中经典作品非常多。”

“前些年整个出版行业受政策影响全面停业,一直到去年初,宣传部才正式下达文件,允许长篇小说发行出版。”

“政策一放开,蓟城人民出版社就走在了前面,去年他们广纳新人,对很多工农兵和知识青年发出了邀稿,只去年一年,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者。”

“所以他们会来找你洽谈出版事宜,这也不奇怪,毕竟你的那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