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 / 1)

加入书签

('

为姑娘找个臂膀,看上二姑娘了?那可好,小人这就……”

“明日一早,着教引嬷嬷去给她说说规矩!”

“啊?!”

“一个姑娘家!大庭广众之下需要亲自下场去与个泼材对嘴?!一众丫鬟仆从是吃干饭的不成?她这份不管不顾的脾性,若不早日掰过来,我还指望她与玉儿守望相助?她不把自己坑了就是好的!

“如今她在我家,又喊我一声姑父,我就代行父职,好好教导教导她!你去替我给岳母大人送封信……”

王升为迎春捏了把汗,林如海的教导可不是好吃的!

“还有,替我给张家送句话,他家不成器的儿子,若是不好好教导,老夫替他找个好去处!”

“是!”

迎春在房内听训,并不知道林如海给她们出气了。估计知道也不在意,独立女性,什么冤啊仇啊的,当场就自己报了。小事一桩,何苦劳动家长!

教引嬷嬷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面相板正,说起话来却和风细雨。说是曾在宫中做过女史的,年纪大了荣退出来,无儿无女,又少家眷。现在给官宦人家的小姐做教引。

林家没有主母,林如海上了年纪之后,也和时人一般好些佛道之论,故无心续弦。这次黛玉回来,林如海特地着人请了这位嬷嬷来家中供奉,说不得以后就要留在黛玉身边养老了。

没想黛玉还没受过她一言半语的指导,迎春先抽了个尖儿。听这嬷嬷引经据典地把昨日自己行为不端之处提点了一顿!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迎春十分识时务,认错反省不打一丝儿停顿。暗自庆幸不是话本的事东窗事发。

没想到心才刚放下来,嬷嬷背后的小丫鬟就抱了一大沓书走上前来。

嬷嬷意味不明地说:“老爷说了,迎姑娘好学,这些都是‘好书’,仔细读了做下功课来。老爷病中闲暇,倒是能为姑娘指点一二”

说完又转向黛玉:“这些都是迎姑娘挑的好书,老爷让姑娘也一并看了,同样做下功课来,立意要新巧,不可走了俗套!”

黛玉是学霸,听见父亲要指点她功课,自然喜不自胜。只有迎春知道内情暗暗叫苦,那都是些话本游记,聊作喷饭之用还可。如何能做下功课?

还要给黛玉一起看……尴尬!尴尬得能扣出三室一厅。

嬷嬷走后,黛玉就对着迎春的“好书”两眼放光,迎春苟住,只先递了本游记给她。说不准林如海过几日就没兴致了呢?也许病愈就忙公务去了呢?那时可不就没空管她了……

这时候还心存侥幸的迎春没想到,林如海给她准备的大礼!还在后头呢……

第26章 拜师

迎春天天等着林如海忘记前番那事,或者病好了去上衙也行。

打着他没空了,自己就能混过去,不用再天天写羞耻的读书笔记的主意。

', ' ')('

头几本还好,不过是些山水游记,迎春赞一赞祖国的大好河山,叹一叹各种奇闻异事,也就敷衍过去了。可是后几本,那才子佳人的话本子,可如何是好!

林如海看的还很仔细,觉得迎春言之有物时,就朱批几句,或夸奖,或点评。遇到庸常或有谬误的部分,会批上“不通”并且附上一串书单,这必读书目的多少,与迎春读后感的认真程度呈负相关。

所以,眼看就要过年了,迎春反倒认真做起功课来!“参考书”翻了一本又一本,堪比前世考前复习。

黛玉比起迎春就轻松许多,她素有慧根,闻一知十,早年还有贾敏的悉心教导,底子很扎实。或附上一首小诗,或缀上两句评语。有感而发时,还能即性做一篇赋,林如海看的很满意。

迎春虽没有黛玉的本事,但她很会蹭资源。熬夜苦读了几晚参考书后,学会了交作业之前先让黛玉帮着看一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黛玉还能给她讲一讲。

这样学了几天,迎春都感觉自己进益不小。在贾府虽然也和探春惜春一起上学,可是学的内容有限,脱不离是宅子里的那点事。

而且因为大姐元春爱琴,余下的三姐妹,老太太就顺势凑了个棋、书、画。由不得她们喜不喜欢,况且小孩子家,有几人能有执着的爱好呢?反正三春都没有。

比方迎春,一落子,无论好坏,先生都夸赞有天赋、有悟性。可于书画两道,有时也觉着自己作得还不错,先生偏偏不置可否,而是对别人大加赞赏。

久而久之,兴趣和重点自然就转移了。迎春先时还暗暗不满过,后来想着,老太太这样安排,其实也好。

这个时代,才艺不过是女子身上的点缀,一家子姊妹,没必要争个高低,各人专精一样,以后出去,也都有能说嘴的。

以往在家,迫于生存压力,迎春时时刻刻谨慎小心。每当有学习的机会都不肯放过一丝儿半点,总想着多学点儿东西,以后万一贾府败落了,不定哪个本事就能养活自己。

如今有这样的好事,能得林如海教导。转过心思后,简直大喜过望,把前番那一通不满全抛到了脑后,真正用起功来。

黛玉见状还打趣她:“莫不是要去考状元不成!”

迎春只能笑而不语,黛玉是真正学霸型的人物,一点就通。比如教引嬷嬷指导插花,黛玉听过一遍,插出来就能得个“风雅”的评语。

迎春却要细细分析,多看多想,不断总结经验。好在她有成年人的自制力和心态,坚信勤能补拙,多试几次,也能做个差不离。

时光流逝,迎春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二个年头,就伴着一卷卷书本和扬州湿冷的空气过去了。

过年的那几天是林府最忙的日子,虽然林如海已病重许久,但官衔人脉都还在。自衙门封印那日起,林府就陆陆续续来了许多拜年走礼的宾客。教引嬷嬷说,这也是女子持家要熟知的本事,于是带着黛玉迎春接手了这堆庶务。

外头一并迎来送往的事,林如海都托付给了王升和贾琏。自己还是一副久病缠身,命不久矣的样子。迎春猜测他不定憋着什么大招呢!

林府人口不多,可是过完年祭完宗祠之后,主子并家里的奴才还是歇足了一个月,才缓过劲儿来。

到了二月间,林府还办了两件喜事,迎春的生日是二月初二,黛玉的生日在二月十二。虽然都不是整生日,可是林府孩子少,难得热闹。

于是都比着外头的排场,热热闹闹地办起来。值得一说的是,迎春生日这天,外头来了一众表演乐舞百戏的,其中第三排一个弹琵琶的伎人功力不俗,音如裂石。

迎春在家宴上提了一嘴有趣,林如海第二日就送了她一把琵琶,还有一个教琵琶的教习。

迎春很震惊,这是可以学的意思?一直以为礼教森严的古代,只有古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