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 / 1)

加入书签

论你身处何地,都要端正克己,俯仰无愧于天地,最主要的是,无愧于自己这一生。”

他的父亲是荣国府长房的贾赦,母亲是个通房,生他的时候难产死了,比贾宝玉晚了半年,排行三,他上头还有一个嫡出的哥哥,唤贾琏,有个庶出的姐姐,唤迎春。

自成了贾琰后,他便认认真真的思考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他选择先从科举入手。

即使不熟读红楼梦,他也知道,贾家最后是个悲剧,既然他姓贾,就不能坐以待毙,他不知道贾家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能不能挽救,该不该挽救,但作为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他想自救,唯有科举一条路,起码先走出去,才能为自己寻找机会。

对于看语文书能睡着的人来说,在古代考科举简直是找虐,但贾琰有一个优点,既决定的事便一往无前。他采取的是笨鸟先飞的政策,五年来无论春寒夏暑,每天保证学够四个时辰。

不就是四书五经吗?那就背背背!

贾琰在荣国府的地位,说起来比贾环还要低上一大截,毕竟贾环身处贾母喜爱的二房,还有一个虽然拖后腿但存在感足足的生母赵姨娘,而贾琰,他爹贾赦沉溺于小妾,他娘是个死去多年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通房丫头,如果不是初一十五还经常要去给贾母请安,估计都没人记得他这个琰三爷了。

因此他的转变,也没多少人觉得意外,因为本来就没人注意他是个怎样的人。

每天埋首于诗书,贾琰连上辈子叫啥都快忘了,更别提贵妃省亲这类事了。

贾琰起先一直在贾家学堂读书,后来在家自学,他到底是成人的思维,又经过高考的锤炼,五年的时间,他有信心过县试。

不过最保险的还是要请先生指正一番。

请哪位先生呢?

贾琰曾去就读书单请先生一事找过他这世的父亲贾赦,听罢他的来意,未料贾赦却嗤笑,道:

“咱们这样的勋贵人家,读出个状元来又如何,很不必跟那些贫寒子弟争那个,读出个书呆子来,倒不好了。”

书呆子暗指贾政,因贾政自小酷爱读书,深得老国公喜爱,故贾赦一直不忿,更越发讨厌人读书。

贾琰又悄悄找了贾政,贾政倒是对他的上进之心颇为热情,只是一番勉励过后,向他推荐了先生贾雨村。

贾琰无奈只能自己找,也算他幸运,找到了一位嘉仁元年的进士,不知道是何原因,如今闲赋在家,名钱木斋,学识是极好的,只是这人忒贪财,外号钱袋子,每授课一个时辰便要五两银。

府里管吃管住,但额外的花销,一般就是父母补贴,如果想走公中,需管家太太一起商议后报给贾母。

府上管家的是王夫人,贾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地位处境,遗憾的发现,还是只能靠自己。

他的月例只有二两银,为了喂饱钱袋子,贾琰在不耽误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是什么招都出了,桃花源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红薯,甚至节日赐下来的新衣服他也卖了。

还有荣国府平辈之间常赠礼,就像现代随礼一样,那是有出有进的,只有贾琰,厚着脸皮只收不送,平常赏花宴凑份子的时候,贾琰也是能躲就躲。

他空下来就帮书店抄书,一千字才一钱银子。

上个月迫不得已,磐月,羊花的月例银子都被他借了来。

这日子过的,何止清贫,简直寒酸透顶。

离县试只剩一个月,贾琰准备往钱木斋那多跑几趟,所以贵妃娘娘这一对金锞,来的恰是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预收文:第一清官的女儿

爹是二品大官,娘是地主之女。

身为他们的女儿,宋澜却差点被活活饿死!

皆因父亲虽是大官,却是天下第一清官,穷是标配;娘虽出身富贵,却是二嫁之身,家道早已中落。

致富小能手宋澜表示,这都不是事。

带着极品爷奶叔伯姐妹们卖小吃、开油坊、种花生、炼铁具……

眼看着生活越来越蒸蒸日上,清官爹不乐意了。

闺女,你这么有钱,爹还能当清官吗?

第2章 镜花水月全虚妄

贾府最近喜事连连,王熙凤看贾母高兴,越发凑趣引着众人玩乐,恰好又遇上薛宝钗十五岁的整生日,便又在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

贾琰走进院内时,只觉衣鬓缤纷,香环佩玉,一片嫣红翠绿,端的让人眼花缭乱。

他尚未细看,便迎来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

“你来这里做什么!那奶妈子死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得这寒酸样子,过来丢什么人!也不想想,你哪里配人搭理!”

正是坐在贾母下下方的邢夫人。

邢夫人是贾赦的填房,丈夫不喜,娘家破落,她自身又贪婪嘴笨,认不清形势,也不会说话,因此地位很是尴尬。

贾母倒罢了,妯娌王夫人也成天压在她头上,贾琏也不把她当回事,儿媳妇王熙凤对她更是没啥尊重,她也只能在贾琰身上找找当家夫人的威严。因此每每见了贾琰都要呵斥一顿。

今天贾母又替王夫人的侄女过寿,别人说说笑笑,她却没人搭理,又不好走,闷了半晌,正巧贾琰过来,一腔怒火就直冲他而来。

贾琰就跟没听见似的,神色如常的先拜贾母,又转身给邢夫人王夫人见礼。

宝钗素日没与贾琰见过几次,遇见了,也不过点头问好,不曾注意,如今仔细一看,见他模样温和,不卑不亢,倒有了几分好感,连忙起身迎上来,笑道:

“好兄弟,你来我们欢喜的很,只是你怪会躲清静,平常总不见你,今日逮着了,定要罚上一罚。”

“不用宝姐姐说,我先自罚。”

说罢也不坐,自取了桌边的酒杯倒了满满,仰头一气而灌,喝完将酒杯翻转,笑言:“宝姐姐看我诚意可够?”又作一揖,祝贺道:“此日君生花亦好,愿来年有幸月长圆。”

贾琰着深蓝荣纹宽身窄的箭袖,用茄色五绞淡金柳束了腰,仅将一拢发髻盘起,用一木白透磐钗固定,整个人显得既干净又利索。

众人见他面貌清秀,言语大方,笑容爽朗,身姿如柏如松,兼之动作舒缓,不见丝毫扭捏,心里也奇了一奇。

贾母看了看,也招他上来,打量了一番,见他通身上下只腰间一个半旧的荷包,佩玉香囊一概都无,便不大喜欢:“你这般年纪打扮的如此素净可不像话。”让鸳鸯去取了镶金螭形蝉玉带钩与他挂上。

王熙凤在旁拍手笑道:“往日都说琰儿是个呆的,依我看最是聪明伶俐不过,不言不语就哄得了老太太的宝贝,改明我也这么穿,哪怕只得个糊窗的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